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说起摩托车,我可算是个超级车迷了。我对摩托车的感情用“痴迷”来形容可以说一点也不夸张。不管它是一辆怎样的车,只要是摩托车就能使我为之心动,而大排量摩托车更是让我心仪已久。在我们这个只有40万人口的西部小城里,很难见到超大排量的摩托车。一次我正在吃饭,一位摩友突然打电话来说:“快来,××车行里有一辆雅马哈1300旅行车。”我一  相似文献   

2.
注意观察摩托车的人会发现,大排量车的链条传动多数设计成半链罩.这种设计有什么道理呢?下面的实例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 前不久,一位朋友骑一辆铃木100型摩托车,加速时,突然"咔喳"一声,车身剧烈摇摆,一下摔在了路中央,车损人伤.后经检查发现,传动链断了,卡在链罩里使后轮齿盘无法转动.造成了事故.由此可见,如果大排量摩托车的链传动设计成全链套,一旦高速行驶时链条断开,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相似文献   

3.
漫话大排量     
《摩托车》2021,(5)
正生产大排量车型是摩托车企业的必由之路,任何一家想长久"做车"的摩企都无法忽视这个领域,若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上"大排量也是不可能的。大排量对车迷来说也是一个车迷路上绕不过去的坎儿,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本期专题,我们就请来了几位关注大排量的车迷,大家畅所欲言,来一场大排量茶话会……  相似文献   

4.
大排量摩托车一直都是爱车、玩车发烧友的期盼和挚爱,不为什么,只因大排量机车那慑人的造型、狂野的速度、澎湃的声浪……它能唤起潜伏在车手体内原始的野性,呼唤并荡涤着原本就不安分的心灵。在众车迷的翘首以盼中,隆鑫LX650走下高高的展台,以量产车的面目示人,其犀利前卫的车身造型,只一眼,便让人过目难忘,热血喷涌。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不造"大排量",中国摩托车行业想要做强就是一句空话!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大,但它却真实地告诉我们,大排量的发展是趋势使然,它代表着高档摩托车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大排量摩托车的呼声越来越高,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追捧。对此,我们对部分商家及用户进行了采访,看看他们眼中的"大排"。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当前国内外现代摩托车常用的电喷系统作介绍,以供广大读者及摩托车爱好者参考。1大排量摩托车用电喷系统大排量摩托车用MEFI系统几乎是移植汽车级EFI系统,原因是大排量车均为高性能豪华车,MEFI系统仅仅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2017,(4)
正如果拥有一辆拉力车就拥有了远方,释放了自己的勇敢、无谓、向往自由的精神,那么还请收起你的探险精神。见了太多骑着大排量拉力车在城市里穿梭、山路里闲逛,亦或有些出过一些远门,在高速公路上跑一跑。但真正让它去发挥下作用,展现下探险精神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车退缩?虽然我不是越野摩托车的发烧友、越野技术也很一般,但是给我一辆越野摩托和一块儿场地,我能不知疲倦地玩上一整天。这就是越野摩托车的乐趣,真正释放一个人的天性,和摩托车融为一体。在越野摩托车圈内,要说去年的大事件,一定少不了年底的SWM引进。在此就不多做SWM这个品牌的过多介绍,玩儿越野车的肯定都知道,再不济Husqvarna总听说过吧!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辆能合法上牌的越野战车—SWM RS 500 R。  相似文献   

8.
经常骑车的摩迷都知道,合理的保养有利于延长摩托车的使用寿命,想让车骑得长久,日常保养非常重要。维修通常都是在摩托车出现故障时进行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日常保养则是在摩托车无故障的状态下进行的,爱车的人一有空闲就鼓捣车,手懒或不太爱惜车的车手十天半月也不会收拾一下。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在大街上见到两种摩托车:一种从里到外干干净净,让人看着心里舒服;一种则灰头土脸,让人一眼都不想多看。与汽车相比,摩托车除了少了两个轮子和驾驶室之外,汽车有的摩托车也基本不缺,像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操控系统等都具备。对汽车来说,定期维护保养是每一个驾驶员都清楚的事情,同为交通工具的使用者,摩托车驾驶员在这方面却没有这样自觉。其实摩托车的保养比汽车简单多了,很多方面车手自己就能解决,也  相似文献   

9.
高亮  塞纳  高扬 《摩托车》2011,(6):34-41
那年,你驾驶着"大白菜"对那些呼啸而过的大排量摩托车投去羡慕的眼神……你对自己说:要是我也能拥有一辆该多好啊!那年,你冒着风险购买了一台二手大排量摩托车,你体验到了速度与激情,但同时,你失去了驾驶时的轻松心情……你对自己说:要是国内能出一款像样的大排量摩托车该多好啊!去年,春风650NK的谍照在各大论坛转载,参数、性能被疯狂猜测,  相似文献   

10.
摩托大帝 《摩托车》2009,(10):24-24
嘉陵JH600摩托车是目前国内第一辆自行设计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轮大排量水冷型摩托车,该车具有大排量摩托车的雄健感与速度感,整体造型流畅协调,优良的人机工程设计融入了大量人性化与视觉化元素,驾乘舒适亲切,同时操纵灵活,使驾乘者获得一种人、车与自然融入一体的感觉。它是在长江CJ750之后又一国产大排量摩托车,与长江口750相比,嘉陵JH600融入更多的先进技术,质量可靠、技术先进使IH600在摩托车迷的心中的份量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1.
正与我们上期所做的越野运动相比,摩托车特技才是车迷圈中的"小众",从人数到规模都无法与越野运动相提并论。可是,因为不受场地限制和更具观赏性,摩托车特技发展的速度要快于历史悠久的越野运动,在国内车迷群体甚至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的"特技"路本人最早知道摩托车特技的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本国外的杂志上看到一张骑大排量多缸车抬前轮的照片。当时真是惊为天人,怎么也想不到摩托车还能这么骑。那时的我还骑着一辆笨  相似文献   

12.
和世上万物一样,摩托车也不能永恒,它的最终下场便是一堆废铁,但有的车很快就能成为一堆废铁,有的车到了报废期却仍是一切正常,这就在于如何去使用它。在和车友的交流中,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车不满意,但后来我了解到说自己车不好的很多都是刚接触摩托车或对车不太了解的生手,车的损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质量。在国产车的使用者中,许多人在车出现毛病后要么破口大骂厂家,要么恶狠狠地诅咒商家,就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事实上,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内大型摩企已在产品质量方面有了较大进步,生产出了很多比较耐用的车。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流行不同类型的摩托车。比如说在美国流行大排量太子车及跑车,而在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各国则盛行弯梁车。这是由于各自不同的国情所决定的,尽管目前我们国家出现的摩托车类型多种多样,但又有哪一款摩托车更能适合我们国情呢? 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是道路交通状况不尽人意,虽说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公路修了不少,但许多地区,坑坑洼洼的低劣路面却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4.
小鹏 《摩托车》2021,(2):92-9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骑摩托车成为了都市交通的新时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摩托车的世界。纵观林林总总的摩托车品牌,能出精品车型的品牌不少,但多数品牌的理念只局限于"造好车",忽略了如何让车手"骑好车"。速度带来的不只是激情,还有隐患,甚至不少人还对摩托车存在着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5.
眼下,在京城要说找个修摩托车的地方应该是件很容易的事。可要是谁的高档进口大排量摩托车出了毛病,恐怕就非得去“飞驰摩托车迷俱乐部”了。一着鲜,吃遍天。“飞驰”就是以自己的一手绝活,在摩托车市场上独树一帜。 (一) 说起“飞驰”,它不仅车修得好,而且更是京城车迷们聚会的“家”。俱乐部主席刘驰为人真诚,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刘  相似文献   

16.
重型巡航车在美国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了。这种威猛的摩托车能够历经近百年历史至今仍畅销不衰自然有其理由。首先,美国人崇尚自由,喜欢驾着摩托车四处游走,享受自由自在的驾驶乐趣,发达的公路网络令他们的旅行往往有超过半天的车程,这就要求车辆具有强大的动力和足够的储备功率。而这恰恰是大排量摩托车所能提供的。其次,美国人追求个性独立,要求自  相似文献   

17.
杜启弘 《摩托车》2024,(3):78-83
<正>汉中城里有一对好朋友,牙医和摄影师,两人很早开始就爱骑个摩托车,所骑之车也不是啥高级车,倒是去了很多地方,可以称得上骑行者。关于摩托车,他们能说一晚上都不停,不都是讲看了哪些景儿,吃了什么特色美食,在路上的点点滴滴都让他们印象深刻,他们的故事,也会让你爱上他乡……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2020,(3)
正2004年的夏天,马路上,两冲程摩托车时代的尾气已经渐渐散去,太阳傲娇地照射着云南红河的北回归线。石屏小城南门外,小勇摩托车修理铺,几个爱好摩托车的年轻人,为了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不管有车还是没有车,小排量车还是大排量,大家都不分彼此、无拘无束,在行走他乡的摩旅中享受让人心醉的自然风光,珍惜朋友之间那份让人感动的纯真友情……  相似文献   

19.
国内众多的玩家一直对川崎摩托抱有较为保守的看法,认为它在质量与操控性上与日本其他三大厂商存在很大的距离,就连我也不例外,川崎的配件的确很难找,原因就在于川崎摩托车在国内的保有量确实很少。但是随着川崎ZX-6R、ZX-9R、ZX-12R、ZZR1100、火神1500等大排量车不断地进入我们的眼帘,也让我们对以前川崎不正确的看法有了修正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2021,(2):16-25
多数车迷玩车的终极目标就是大排量摩托车,哪怕是那些刚接触摩托车连小排量都骑不顺当的新手。中国摩托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但真正的发展(包括车迷群体的出现)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车迷而言,面对现在繁华喧嚣的大排量摩市,再回头看看从前,很难不百感交集;当然,对刚入"道"的新人来说,了解一下从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