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5月23日,"2013城市轨道交通国际论坛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年会"在上海富豪东亚酒店召开.在论坛开幕式上,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守恩教授、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巡视员周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余光耀、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等分别致辞.在主席台就座的嘉宾还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技术委员会主任、《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编委会主任周翊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孙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王梦恕教授,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韩斌教授.开幕式由《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主编孙章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2月1日,中国节能协会城市轨道交通节能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宣布成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环境资源司副司长王善成,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江亿院士到会讲话并进行专题讲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运营、设计以及有关高校、制造商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行业专家参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经历了“战备为主,兼顾交通”和“规划引导型”等发展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一些大中城市兴起一股兴建轨道交通的热潮。但建设热潮中工程造价过高的问题特别突出,这既不正常也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就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记者专访了本刊高级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审视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以指导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1日,西南交通大学迎来了一批包括李仁涵、严陆光、刘友梅、乐嘉陵、顾国彪、钱清泉在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众多院士齐聚这座中国交通领域内的最富盛名的高等学府内参加“中国工程院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与此同行的还有已经实现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悬浮运营单位的代表及一直对中低速磁悬浮积极倡导的深圳地铁集团的副总经理简炼。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8-9日,由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和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并由浙江路茂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201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论坛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年会”在浙江省平湖市白金汉爵大酒店举行.中外有关各方及《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代表共180多人参加了会议.本刊高级顾问傅志寰院士、刘友梅院士出席指导本次年会,平湖市领导盛全生、翁建荣、石云良出席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为: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城际轨道交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6.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6):89-89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座谈会召开。2009年10月15-16日,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在上海组织召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座谈会”,建设部、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及28个省市发改委、11个咨询单位及特约专家到会。杨秀仁代表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进行了大会交流,施仲衡院士作为特邀专家进行大会发言。此次会议目的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统一认识,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针和政策,使城市轨道交通能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冯海燕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3):I0002-I0002
2009年4月2-3日,北京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中试试验专家评审会在大连召开,财政部、教育部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邀请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杭州、大连等地的行业专家,专家组组长由施伸衡院士担任,副组长由杨家齐教授担任。  相似文献   

8.
2003年4月4日-4月5日,应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中国工程院召开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咨询会,来自全国的20余位院士和专家组成咨询专家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市委书记刘淇等参加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院士行”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6月22日,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组织的《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减振轨道成套技术研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院士、孙永福院士、施仲衡院士、杨秀敏院士、肖绪文院士、岳清瑞院士、张建民院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仲建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副总工程师赵国堂,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陈进杰,深圳市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吴永芳等11名专家组成评价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3月9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在北京交通大学组织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孙永福、柴天佑,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唐涛教授,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北京、上海的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已逾百公里,广州、天津、深圳、南京等城市,正在加快步伐建设地铁。但是中国现行的城轨交通运营管理还较传统,运营线路尚未成网,独立运营,无联通联运;与别的轨道交通方式尚无过轨联运;站点尚未建成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地铁运营速度未突破80km/h;列车编组一成不变;站务管理、票务管理相对落后等,针对这种状况,现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的具体内涵及其有机联系以及安全监控等作一讲解。  相似文献   

12.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4):100-101
7月19日,建设部副部长黄卫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有关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吕志涛.建设部质量安全司、科学技术司、标准定额司、城乡规划司、城市建设司的负责同志.有关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出席了会议。施仲衡院士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和专家围绕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研究.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等进行了讨论。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与其它交通方式相比,轨道交通具有用地省、运能大、污染小等特点,更适合于大中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目前,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大城市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外,国内规划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已接近50个,据统计,中国“十一五”期间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500公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经历了"战备为主,兼顾交通"和"规划引导型"等发展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一些大中城市兴起一股兴建轨道交通的热潮.但建设热潮中工程造价过高的问题特别突出,这既不正常也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就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记者专访了本刊高级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审视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以指导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运量大和快速安全等特点。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我国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符合当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但如何优质、安全地建设节约型城市轨道交通,本刊高级顾问王梦恕院士认为,目前在建设的理念和做法上还有很多欠思考的地方,必须深入研究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6.
杨丹 《铁道学报》2020,(3):I0002-I0002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与服务性行业。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交通强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可谓是强国建设,交通先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的西南交通大学,在新时代交通强国伟大征程中大有可为。——对标一流,追求卓越,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践行“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精神,以“实业报国、交通强国”为己任。建校124年来,培养和造就了3位“两弹一星”功勋专家、62位海内外院士、24位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当选的几乎所有轨道交通领域院士。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共识,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宏伟规划和计划,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目前.中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初步统计近期规划建设55条线路.约1500公里.总投资达到5000亿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武汉.长春、大连10个城市已经建成城市轨道交通420公里.其他在建线路总长则超过340公里.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15日,建设部在北京召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建航院士因病未能参加会议,撰写了这篇书面发言。该发言指出了如何处理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的关系,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施仲衡院士高度评价刘院士对工程质量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本刊发表此文,以引导当前如火如荼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11月7日.2008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以“奥运交通的启示与奥运后交通”为主题,总结奥运交通经验,探索奥运后的交通发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国务院参事石定寰,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赵文芝,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刘小明,以及来自我国交通及相关领域的70多名专家、官员出席了本届论坛。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宁滨、副校长李学伟到会,欢迎参会代表。  相似文献   

20.
6月12日,2009中国(上海)轨道交通国际论坛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年会在上海开幕,论坛为期两天。200余位来自中、法、德等国的轨道交通领域权威专家将围绕地区性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与制式、世博会举办城市的轨道交通组织、轨道交通新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技术等议题作主题发言。此外,本次论坛汇集了200余位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轨道交通业主单位、建设施工单位、工程设计与咨询公司、设备制造及供应等相关企业代表,以国际视角共同审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