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铁路轨道车辆滚动轴承的使用数量、使用状况和寿命管理的一般原则,概述了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规律及发展历程,整理归纳机车车辆滚动轴承的故障损伤类型,图示了轴承寿命一般趋势以及各种寿命之间的关系;研究铁路轴承剩余寿命规律,并计算批量轴承可利用工作能力总量及剩余寿命的运用风险,指出修复轴承与新造轴承的差异;计算了剩余寿命运用的经济价值,提出滚动轴承在阶段运用后,检测修复的可用性、可靠性和运用风险,建议对机车车辆滚动轴承寿命管理科学化及成本、风险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逆变器供电驱动装置轴承过早失效问题,文中综合运用力学、电学和润滑等相关理论,提出了影响逆变器供电驱动装置轴承过早失效及可靠性的4个方面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电蚀应力修正系数用于解决电蚀应力下轴承寿命远低于理论计算寿命的问题。影响轴承可靠性的4个方面关键因素分别为:力学冲击耦合电蚀作用、电流路径与类型、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模型及计算标准体系、轴承弹性动力润滑状态方程。研究发现:力学冲击耦合电蚀应力可降低轴承寿命至理论计算寿命的16%以下;驱动装置存在3种电流路径和7种轴承电流类型,轴承在其电流密度超过0.1 A/mm2容易发生电蚀;4种轴承寿命模型对轴承可靠性计算影响较大,不同应力下计算结果会相差10倍以上;不同润滑模型会直接影响润滑油膜厚度计算,进而对电蚀程度评估产生影响。另外,电蚀应力修正系数aelectric估计值取0.16,将其应用于ISO 281标准中能有效考虑电蚀应力对轴承过早失效的影响,为逆变器供电驱动装置轴承故障分析和可靠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圈装反的轴承,根据其径向载荷分布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接触部位网格细化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网格大小。根据ISO国际标准理论算法计算了正确安装轴承的寿命,通过L-P寿命理论和ASH法则得到了内圈装反轴承的寿命,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凸悬量对内圈装反轴承的寿命影响。结果表明,接触部位网格大小选择0.1 mm,不仅能保证计算精度,且能较大程度减少计算量;内圈装反轴承的内圈、外圈和滚子寿命较正确安装轴承下降幅度显著,分别为正确安装轴承寿命的14.74%、78.64%、52.98%。不同凸悬量对内圈装反轴承的内圈、外圈和滚子寿命影响程度不同,随着凸悬量的增大,三者的疲劳寿命均下降,其中对轴承内圈的寿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铁AC01/02型电动列车齿轮箱轴承游隙的确定和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滚动轴承游隙对轴承寿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温度对轴承游隙的影响,并通过计算确定轴承游隙.举例说明游隙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地铁车辆轴箱轴承故障及故障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车辆轴箱轴承的受力状态,以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轴箱轴承寿命进行校核,并根据寿命校核结果,提出了A型地铁车辆轴箱轴承尺寸选型建议;同时,针对上海地铁车辆轴箱轴承故障介绍预防检测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典型动车组齿轮箱轴承受力进行分析,依据ISO281标准对典型动车组齿轮箱轴承寿命进行计算,重点介绍轴承的选型计算及轴承工作游隙的设定,对高速动车组齿轮箱轴承选型和轴承寿命计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轴承疲劳寿命预测问题,考虑游隙和离心效应的影响,将ISO 281:2007标准计算方法与Lundberg和Palmgren计算方法开展对比研究;考虑轴承内部在轴承承受复合载荷下的载荷特征,以及滚动体的影响,将L-P和改进的L-P方法开展对比研究。基于Python编程计算含有(5+3 n)个自由度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拟静力学模型,得到动车轴箱轴承的内部载荷特征和轴承的疲劳寿命结果。结果表明:轴承内部载荷值随着轴承负游隙值的增大而增大;当列车运行速度发生变化时,轴承内部的载荷分布情况变化不大;ISO 281:2007标准方法所得寿命结果最大,且负游隙越大,L-P方法与ISO 281:2007标准方法相比所得寿命差值较大;改进的L-P方法分析计算出的寿命值最小,且负游隙大小不影响改进及未改进L-P方法所得寿命的比值。  相似文献   

8.
分析HXD2型交流传动重载贷运电力机车转向架抱轴箱轴承选型、轴向定位、轴向游隙、配合选取以及轴承润滑,并给出选择的圆锥滚子轴承的计算寿命。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不同轴承布置方式对大功率机车传动系统的影响,运用Romax软件从电机枢轴弯曲变形、轴承寿命和齿轮啮合3个方面对目前3种典型传动系统轴承布置方式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相比简支式、悬臂式轴承布置方式,两端式轴承布置电机枢轴的弯曲变形量小;轴承滚子承载有所改善,轴承寿命分别提高了2.67倍和23.53倍;齿面接触强度以及齿根弯曲强度显著降低,提高了齿轮强度及寿命。  相似文献   

10.
机车检修周期与检修范围直接影响着机车维修费用。轴承作为机车的关键部件,其寿命特性在设定机车检修周期和制定检修规程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如何应用加速寿命试验对风机轴承寿命进行探索的方法,并在该方法中引入了新旧轴承失效数据的对比分析,以提升机车轴承寿命特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RCM分析方法,定性分析风机轴承的维修工作类型。采用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对风机轴承的实际使用寿命及2年检更换后的残余寿命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估,并在该方法中引入了新、旧轴承失效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南方、北方地区运用轴承的可靠性对比分析,以提升机车轴承寿命特性的准确性,分析运用环境条件对轴承寿命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开展机车产品RCM分析及寿命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HXD1C型机车转向架驱动装置和抱轴箱轴承结构进行了介绍,通过实际线路试验,采集不同线路条件下的抱轴箱轴承位置振动加速度数据,并基于采集的数据,对抱轴箱轴承寿命进行计算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的最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三方面介绍了延长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的途径及发展动向。1.材料:分析了非金属夹杂物与寿命的关系和疲劳过程中的材料变化。为了延长轴承寿命,除采用真空脱气熔炼工艺外,近来人们十分关注陶瓷材料的应用,确认了热压氮化硅作为轴承材料具有最佳适用性。2.设计:分析了滚动轴承鼓形滚动面母线形状的合理性及滚道的壁厚、密封等与疲劳寿命的关系。3.疲劳寿命的计算公式:除介绍现行的公式外,还介绍了几种新的寿命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Romax软件建立起机车驱动电机的传动系统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有限元箱体模型,考虑整个齿轮箱的系统变形,进而对齿轮和轴承的工作状态进行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状态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对传动系统的齿轮和轴承寿命设计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轴箱轴承作为列车走行部件中重要核心部件之一,保证其在运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预测其寿命对高速动车组线路正常运营及列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轴承部件引入到车辆-轨道耦合模型中,构造更为接近真实运用条件下的轴承动力学模型。基于此模型,根据L-P理论和Palmgren-Miner理论对轴箱轴承进行损伤计算和寿命分析,研究车速、轨道激扰、曲线半径等因素对轴承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速和轨道激扰对轴箱轴承的累积损伤和疲劳寿命影响明显,车速越快,损伤越大,损伤增长速率越大,轴承寿命缩短;轨道激扰越大,损伤越大,损伤增长速率越大,轴承寿命缩短。相较于车速和轨道激扰,曲线半径大小对轴箱轴承的累积损伤和疲劳寿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33 t大轴重机车轴箱轴承的设计与选型要求,对比分析了整体式滚子轴承和非整体式轴承的优缺点,指出整体式圆柱滚子轴承是大轴重机车轴箱用轴承的理想选择.通过轴承寿命计算,验证了所选轴承满足33 t大轴重机车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100CrMo7贝氏体钢提高机车轴箱轴承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瑞清  熊晟 《铁道车辆》1998,36(4):21-22,30
介绍了100CrMO7贝氏体钢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和100CrMo7钢GCr15钢机械性能的对比试验及化学成分对比,进行了新型轴承的寿命计算,得出采用100CrMo7贝氏体钢可以大大提高机车轴箱轴承寿命。  相似文献   

18.
牵引电动机轴承用润滑脂的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立制作所为实现感应式牵引电动机大修前走行120万h非解体运转的目标,在改进轴承结构并采用绝缘轴承的基础上,为解决轴承润滑寿命不足的问题,开发成功了以烷基苯醚油和多元酚酯油的混合油为基油、以锂复合皂为增稠剂、并加入胺系和硫尿系添加剂的轴承用新合成油润滑脂。对新合成油润滑脂、以单独烷基苯醚为基油的润滑脂及新干线电动车用锂复合皂润滑脂进行了轴承烧损寿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合成油润滑脂的轴承寿命是使用单独烷基苯醚油润滑脂轴承的1.3倍,是新干线电动车轴承的3倍。由此确认,新合成油润滑脂可以有效提高牵引电动机轴承的润滑寿命,实现120万km非解体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3种6轴货运电力机车轴箱轴承的设计方案,计算对比了每个方案中各个轴承的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命;阐述了NJ2232WB、NU2232WB及NUHJ2232WB系列圆柱滚子轴承优越的性能及其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计算和生产工艺分析,提出以新型的轴承空穴滚子代替母线修形滚子,可以提高滚子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