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将BIM虚拟技术应用于异形建筑施工中,通过BIM虚拟技术对施工进行碰撞检测、基坑支护施工模拟、管线综合分析及优化、施工进度模拟以及视频远程监控可视化管理进行分析,实现消除冲突、深化设计以及减少施工变更的目的。同时结合无人机、VR、三维激光扫描等新技术与BIM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不断完善BIM的应用,为今后同类工程在施工信息化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BIM信息模拟技术是一项科学合理、便于复查、信息透明的系统性工程,依靠该技术各个参与者可以针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沟通,实现建筑模型信息的共享。文章介绍了BIM技术应用的特征,并以南宁地铁1号线为例,研究了BIM技术在地铁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铁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较为粗糙,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文章针对该问题,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的大跨度铁路无砟轨道斜拉桥BIM+GIS模型,实现了图纸审查、工程量精确分析、钢筋自动化加工以及三维技术交底等信息化功能,并应用于斜拉桥施工管理中,为铁路斜拉桥的建设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BIM是21世纪初出现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已从最初的建筑领域逐渐延伸到公路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管理中。利用好BIM技术,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公路资产管理,促进人工智能交通发展,奋力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众所周知,当下在建筑界最火的,莫过于BIM技术。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作为新一代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BIM、云平台、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基础,建立桥梁施工监控云平台,解决了制定桥梁BIM实施标准和工程分解结构编码、基于TEKLA的桥梁快速建模、桥梁模型碰撞检测和轻量化处理、桥梁施工进度控制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应用等问题,实现了桥梁施工进度控制可视化以及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桥梁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马滩红水河特大桥工程实例,将基于移动互联网端的BIM工程管理平台——TOS系统应用到工程项目中,介绍TOS系统在桥梁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功能,并探讨基于该系统的BIM技术在多专业、多角色协同管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移动互联网端的BIM工程管理平台软件——TOS系统具有模型自动轻量化、模型在线浏览与操作以及多专业多角色协同在线管理等应用功能,现场管理和决策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访问项目信息并对项目进行在线管理,减少多专业多角色协作失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BIM技术在施工可视化过程中的优势,以江西某桥梁施工为例,从三维建模、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模拟三个方面对BIM可视化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可视化施工技术应用框架,并介绍了该技术应用方案与工作流程,实现了6个核心功能:可视化交底、进度管理、成本管理、施工模拟、物料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提升了施工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模型的全新理念,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南宁市快环综合整治项目(北湖立交)改造工程为实例,应用了Bentley平台建立BIM模型,提出对装配式市政桥梁传统设计管理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在装配式市政桥梁设计管理中运用BIM技术的信息化流程,可以明显提高设计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模拟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建筑物信息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不同领域中均可为用户提供三维模型表述。通过对BIM和GIS各自属性特点的介绍,探讨了将两者有效结合,在轨交规划选线、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交接、运营维护管理等不同阶段共同发挥的作用,为轨交全寿命周期的资源信息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筑信息模型(BIM)顺应建筑数字化、信息化的历史潮流,是大势所趋。BIM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工程设计模式中协同性差、设计精度不够、设计成果不可持续利用等缺点,具有提高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的效率与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的优点,可促进在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内各方信息的交流。然而也要认识到推广BIM技术并非一蹴而就,技术的变革需要克服行业和市场等方面层层壁垒和障碍。只有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才能在新技术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云南省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系统较多、系统独立运行、融合复用不够等问题,本文对运政管理过程中的道路运输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及数字化安全监管应用进行了浅析,提出以统一门户整合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以业务中台融合管理应用,以数据中台打造基于大数据融合支撑应用的数字运政平台功能架构研究,有效支撑道路运输的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大型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若干个重要的管理流程。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组织结构中应设置专门的设计协调组、纳入投资监理和业主方的合约财务处参与工作;为确保设计计划管理的执行,要制定专门的设计进度管理流程;必须严格制订和执行施工图质量控制流程,以确保设计成果的可靠性,还应制订设计变更的管理流程,严格控制变更对项目工程进度和投资的影响,并加强业主方项目经理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来永 《西部交通科技》2013,(8):106-108,119
建设管理阶段的成本控制,是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六寨至河池高速公路№5合同段建设管理工作为例,强调了成本控制在项目建设管理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成本和进度的常见问题,探讨了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PPP工程总承包是国家现阶段正在推行的建设项目组织模式,以专业投资公司联合专业施工单位及设计院为主进行PPP工程总承包是新兴的一种探索模式。在国内环水保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做好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环水保管理工作成为新的挑战。通过张扁高速公路PPP模式的应用,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环、水保问题的原因与危害着手,分别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方简单阐述了各自的环、水保管理责任以及具体的控制措施;建设单位作为环、水保工作的总组织者、总协调者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建设单位统一布局与领导下,通过有效管理可将环、水保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使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向着生态公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BIM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建筑、市政工程领域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文章阐述了BIM技术的概念、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对其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详细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在三维地形图、道路选线、管线设计应用中的优势及问题,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了有益的思考,文章对推动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及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托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工程,从设计、审核、技术准备、施工准备、施工控制、进度控制及成本控制等方面阐述了固定总价施工承包合同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为今后类似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广西交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从信息系统监理角度分析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以后出现类似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重视投标决策的研究,对于保证承包商利益、增强承包商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并不是与项目管理中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相并列的部分,而是将以上六个方面与风险有关的内容综合而成的一个独立部分。一旦决定投标,就进入风险控制阶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防范措施,以最小的成本谋取最大的保障。由于投标文件是工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隧道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依据,故风险分析就成为承包商在投标阶段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目前交通施工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并提出了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为交通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concept of rescheduling is essential to activity-based modeling in order to calculate effects of both unexpected incidents and adaptation of individuals to 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 measures. When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is involved or timetable bas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modes are chosen, rescheduling becomes complex.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algorithms for rescheduling at a large scale. The framework allows to explicitly model the information flow between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travelers. It combines macroscopic traffic assignment with microscopic simulation of agents adapting their schedules. Perception filtering is introduced to allow for traveler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of perceived macroscopic data and for information going unnoticed; perception filters feed person specific short term predictions about the environment required for schedule adaptation. Individuals are assumed to maximize schedule utility. Initial agendas are created by the FEATHERS activity-based schedule generator for mutually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using an undisturbed load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new framework allows both actor behavior and external phenomena to influence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tate; individuals interpret the state changes via perception filtering and start adapting their schedules, again affecting the network via updated traffic demand. The first rescheduling mechanism that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es marginal utility that monotonically decreases with activity duration and a monotonically converging relaxation algorithm to efficiently determine the new activity timing. The current framework implementation is aimed to support re-timing, re-location and activity re-sequencing; re-routing at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however, requires microscopic travel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