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以大永高速公路老南瓜塘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分析该边坡的失稳破坏机制,并确定雨水入渗导致坡体强度软化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分析计算老南瓜塘边坡在降雨、地震、降雨+地震等工况下的工程稳定性,根据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稳定状态选取了抗滑桩支护方式进行加固,并复核加固坡的工程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边坡稳定性随降雨持续而降低存在一定滞后,边坡最不稳定状态在降雨结束后一段时间,并非对应降雨结束时。②地震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破坏显著,地震工况下老南瓜塘边坡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③前期降雨会加剧地震对边坡稳定性的破坏,降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久,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失稳高速公路边坡的加固进行了研究。采用安全系数与测斜管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边坡的强度参数。并根据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工程地质情况,采取了预应力锚杆,削坡减载等处治措施,并采用反演参数对加固后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加固后边坡安全系数提高,工程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土体强度参数与边坡变形破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必荣 《路基工程》2009,(1):165-166
土体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的强度参数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值指标。应用数值计算分析了土体的c、φ值对边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降雨和开挖扰动对边坡土体c、φ值及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向东  王谭 《路基工程》2015,(3):223-227
探讨了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高边坡稳定性受影响机理。以典型工程实例为背景,借助有限元软件,建立较为精细的有限元模型,利用静力强度折减法与动力时程法计算得到不同外部条件作用对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而后基于分析结果制定防护措施。结果表明:降雨与地震均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安全系数较自重作用分别降低12.3%与25.2%。塑性区的贯通是边坡破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高岩质边坡通过微型桩加固后,安全系数提高了33.8%,说明该类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边坡滑动。  相似文献   

5.
田华兵 《路基工程》2020,(6):202-205
以某泥质粉砂岩类土质高边坡滑坡治理为例,分析了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失稳破坏模式,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类土质边坡失稳多发生在连续降雨期间,在雨水的作用下沿相对隔水层形成软弱滑动带。通过清方卸载、加固坡脚和坡面抗冲刷防护,能有效控制滑坡变形,确保工程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6.
基于某非饱和黄土边坡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降雨强度、降雨雨型以及土体渗透系数下的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随降雨强度和土体渗透系数增大,边坡安全系数降低,边坡潜在滑移面逐渐由深层破坏转化为浅层破坏。在峰值降雨强度以及降雨历时相同情况下,雨型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雨型为等强型时,边坡安全系数最小,雨型为梯形、正弦型时次之,三角型时最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永宁高速公路的边坡病害,以石壁滑坡为依托,采用数值分析法,对缓倾顺层岩质边坡受主控结构面影响的沿基岩面的平面变形进行数值定量分析,其主要变形模式为岩体的拉裂滑移破坏。其病害是由于坡体不利结构面存在、工程开挖破坏坡脚和大气降雨所致。同时结合极限平衡法反分析,对滑坡各阶段的稳定系数及加固措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治理措施满足工程实际与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临离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K70+465为工程依托,应用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黄土路堑高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边坡在天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但在降雨工况下存在局部破坏的可能性,需要对局部坍塌区域进行加固,工程建议采用混凝土面板加土钉支护的方法。据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得出支护后边坡的局部安全系数明显提高,支护后的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依托保宜高速车峰坪大型碎石堆积层滑坡治理工程,根据现场情况及勘察结果分析斜坡的稳定性,研究开挖后边坡的失稳破坏机理。采用实际位移监测,同时对比Slide数值模拟计算加固后边坡的安全系数,了解斜坡的稳定状态,为后续斜坡治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施工开挖是斜坡失稳的主要因素,集中降雨是斜坡失稳的诱导性因素,二者叠加作用使得斜坡失稳,采用抗滑桩加固措施有效地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安楚公路红层软岩边坡加固技术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安楚公路K93边坡的工程实践,分析了红层软岩边坡变形破坏机制、防护加固措施及监测方法与结果,并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北京双大路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大路(双塘涧—柏峪)工程边坡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坡面发生严重塌方并在坡顶出现了严重的变形裂缝,产生顺层滑移破坏,变形范围东西约220 m、南北约150 m,滑移面深度15~20 m。在查明边坡稳定控制性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支护前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治理后边坡达到了稳定状态,加固措施合理。  相似文献   

12.
李宏图 《路基工程》2018,(4):249-253
以风积沙路堤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降雨类型下,土体的体积含水量、孔隙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渗透规律。采用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的有限元软件,考虑基质吸力对滑动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对坡体在不同降雨类型下的渗透规律和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在降雨入渗过程中,边坡表层体积含水量逐渐增大,基质吸力逐渐降低,在强降雨下边坡表层形成一个暂态饱和区,容易发生浅层滑动;连续降雨的边坡表层没有暂态饱和区,雨水全部下渗,在相同降雨量下连续降雨的渗入量和渗透深度都要大于短时强降雨;连续降雨相比短时强降雨对  相似文献   

13.
针对"暂态"饱和-非饱和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推导考虑"暂态"水压力、孔隙水重力、软化与非饱和强度的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开发可以自动搜索滑动面位置的"暂态"饱和-非饱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并采用该程序研究算例"暂态"饱和-非饱和边坡安全系数与失稳模式的演化规律,分析不同因素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能同时考虑"暂态"水压力、孔隙水重力、软化与非饱和强度的改进瑞典圆弧法,可以有效解决"暂态"饱和-非饱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问题;边坡失稳模式由深层整体破坏转变为浅层局部破坏时,存在一个可以采用降雨入渗区深度定义的阈值;降雨入渗区深度小于该阈值时,边坡安全系数迅速降低,滑动面最大深度快速减小,边坡失稳模式表现为深层整体破坏;降雨入渗区深度大于该阈值时,边坡安全系数持续降低,滑动面最大深度缓慢增大,在边坡浅层形成一块滑动带,边坡失稳模式表现为浅层局部破坏;"暂态"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有利有弊,孔隙水重力、软化对边坡稳定性不利,非饱和强度对边坡稳定性有利;不考虑"暂态"水压力的抗滑力矩与下滑力矩之比小于滑动面"暂态"水压力及滑体侧向"暂态"水压力引起的抗滑力矩与滑体侧向"暂态"水压力引起的下滑力矩之比时,"暂态"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有利,反之则不利。  相似文献   

14.
彭文顺 《路基工程》2020,(6):215-220
为研究半成岩类型高边坡的失稳机理和破坏模式,选取兰海高速陇南段某半成岩地层高边坡失稳工点,从工程地质、气象条件、变形特征等多方面对失稳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潜在滑面进行了边坡稳定性计算,据此提出了该高边坡加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边坡坡面防护方案,在常规基础上提出了土工格室规格及外掺作物秸秆加筋的改进措施;搭建了室内模拟边坡降雨冲刷试验;控制土工格室规格及外掺作物秸秆加筋变量,分析模拟边坡降雨冲刷数据,综合对比生态边坡坡面防护效果。结果表明 :土工格室及外掺作物秸秆加筋的综合措施能显著提升生态边坡坡面抗冲刷能力,增强边坡防护效果;单一采用土工格室措施的生态边坡冲蚀量相较于裸坡可降低71.27 %,采用土工格室及外掺作物秸秆加筋的复合措施可降低84.65 %;缩小土工格室尺寸有利于降低生态边坡坡面模拟降雨冲蚀量,提升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顺层边坡为例,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开挖扰动的基础上,结合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开挖后边坡在未支护及支护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后,在未支护情况下,会发生沿岩层面的滑移破坏;采用锚索支护后,边坡变形得到了较好控制。根据研究结果,基于边坡变形特征、降雨影响等因素,提出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贵州拟建化工基地平场后形成的10个高边坡,通过运用Geo-Studio软件的SIGMA/W及SLOPE/W模块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和变形计算,分析了开挖后的边坡在锚索加固支护前后的天然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及其变形,研究了在未支护情况下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和变形以及锚索加固支护后的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