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秀山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玉蒙铁路秀山隧道受云南特殊地质构造影响和异常活跃的地壳运动作用,溶蚀管道与宽大裂隙发育,岩溶水、构造裂隙水相互混杂并形成复杂的地下水网络系统。通过对隧址区域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开挖揭示的洞身涌水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查清隧道涌水来源及其与杞麓湖的水力联系。研究结论:(1)通过对隧道洞身涌水量最大段落进行综合分析及水样同位素测试,表明地下水来源于隧址区接受的大气降水;(2)杞麓湖湖水与隧址区地下水在来源上存在明显差异,隧道涌水与湖水联系较弱;(3)隧道穿越曲江、杞麓湖两个水文地质单元,施工至不同洞段水文地质特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4)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同类地质环境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显伟 《科技交流》2006,36(4):113-114
隧道地下水涌水预测理论和方法是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水文地质问题,本文就目前隧道地下水的预测理论和方法发展情况做一简介,以供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洋碰隧道岩溶涌水连通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岩溶突涌水问题是隧道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经常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为解决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洋碰隧道区的岩溶涌水问题,以荧光素Na及罗丹明为示踪剂,采用微量化学示踪方法,在隧道区进行示踪试验,同时结合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求隧道区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并提出合理建议,为隧道运营期岩溶水害的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隧道涌水不但与施工条件和隧道特征有关,而且受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对影响隧道涌水的主要因素的遴选和分析是准确进行隧道涌水量预测的前提。对我国深长隧道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深长隧道涌水量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定量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岩性、岩层富水性、地下水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深长隧道涌水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结果为深长隧道涌水量预测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大梁隧道施工中通过向斜翼部奥陶系灰岩与板岩接触带时出现突涌水,水量达2 300 m3/h,在处理突涌水过程中又出现了3次较大规模的突水突石,严重地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因此,必须查明隧道突涌水带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突水突石产生的原因,以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研究结论:(1)突涌水带岩体破碎,裂隙充填有粉末状物质,堵塞了地下水径流通道,使地下水位升高、水量聚集,在水动力平衡条件破坏后,产成突水突石;(2)迂回平导宜设置在地下水补给径流方向的下游侧,以降低施工风险;(3)高位泄水洞宜设置在地下水补给径流方向的上游侧,终点底面高程宜高于正洞拱顶6~10 m;(4)本研究成果对高压富水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突涌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萍乐坳陷带一座典型岩溶涌水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物探查明了隧道涌水的主要来源;通过示踪试验和动态监测研究了隧道涌水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向斜轴部沿小江边组和茅口组接触带发育东西向岩溶强径流带并接受西侧岩溶槽谷地表水补给是DK1764+490—DK1764+510段隧底涌水的主要来源;鸡足寺暗河在隧道施工后部分通道和流向发生改变,但依然可以通过隧道东侧岩溶洼地接受降水补给,因此雨季可以恢复部分流量;隧底注浆封堵涌水通道效果较好,同时对向斜轴部岩溶水强径流带影响轻微,目前未对下游江下泉群产生异常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驼马店隧道DK48+918突涌水岩溶发育情况及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首先对隧道涌水形式、涌水量、压力大小等涌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岩溶隧道突涌水与隧址区岩溶发育情况、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其次系统总结岩溶突涌水系统辨识的方法和技术,最后采用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地下水示踪试验及高分辨率水文监测技术等对DK48+918突涌水进行系统辨识。研究表明:隧道施工揭露了管道流顶盖,因强降雨、原管路淤塞引发突涌水,涌水主要来源于隧道东北侧溶丘洼地及漏斗地表汇水,涌水随降雨量动态变化大,计算最大涌水量为5万m~3/d,瞬时最大涌水量可达1万m~3/h。  相似文献   

8.
关角隧道为西格线增建二线控制性标志工程,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最长铁路隧道,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构造发育,岩性复杂,特别是隧道涌水尤为突出.详细阐述了隧道洞身通过段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计算方法,对隧道通过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涌水对隧道涌水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涌水量修正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铁路隧道工程地下水风险评估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隧道风险评估是一项新近开展的、多专业综合进行的工作,本文是对隧道水文地质风险评估工作意义、内容、方法、要点的分析和探索。研究结论:风险性评估是在目前勘察手段有限的条件下正确评价地下水风险的合理选择;本文提出的以概率分析为基础的地下水风险评估是以往以定量计算为重点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的重要延伸和完善;地下水涌水量及涌水方式、地下水压力、地下水变化导致产生围岩稳定问题、水质改变、地下水疏排导致的环境改变是地下水风险的主要因素;水文地质计算中常因地下水富水性不均导致局部出现较明显误差,风险性评估能够减小这种误差导致局部重大涌水未能预测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地铁隧道建设中地下岩体裂隙形成的涌水通道致使地下水渗入隧道洞室,危害地铁运营安全。结合长春地铁2号线解放大路站—平阳街站区间隧道渗水情况,采用先深后浅,最后重点部位强化注浆方式综合治理围岩裂隙涌水获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有效地根治了地铁隧道初期支护背后围岩裂隙涌水的问题,以期该技术为地铁隧道初支背后注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红外探测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彦军 《铁道勘察》2008,34(2):45-48
根据大量应用实践,分析了红外探测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适用条件:确定前方围岩是否均一及地下水区发育区与非发育区分界.利用红外探测仪判断突涌水,应参照地下水发育时期地质构造,相对地质稳定时期地下水发生、发展等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开挖过程中围岩、地下水表现形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判断突涌水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作面场强差值、探测曲线与测区地质信息的有机结合.为了得到数据曲线的整体表现形式,探测距离应大于50 m.  相似文献   

12.
介绍几种隧道涌水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水文地质分析法可以充分解释隧道突、涌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物探法探测时间短,对施工干扰小,具备短、中、长距离多种探测方式;超前钻探法常与水文地质法及物探法结合使用,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关角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富水区,通过现场调查、连通试验及对隧道突涌水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分析,研究关角隧道突涌水发生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关角隧道突涌水属揭穿型,受蓄水构造和降雨的影响明显。对隧道掌子面、洞身突涌水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不同的突涌水模式制订了针对性的超前地质预报、注浆或地表导流方案。论述了突涌水预防和治理方案的应用条件、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牡绥线双丰隧道穿越第三系砂泥岩的涌水涌泥问题,通过专项勘察、超前地质预报及室内试验、原位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涌水涌泥段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及第三系砂泥岩的工程特性,并分析了第三系砂泥岩地层的失稳模式和涌水涌泥机理。结果表明:受开挖扰动地下水大量渗入,致使砂泥岩结构破坏并失稳;拱顶支护不足以支撑砂泥混合物与抗拒动、静水压力而产生变形,最终在薄弱处发生涌水涌泥。采用超前注浆加固及锚杆支护、泄水减压、三台阶临时仰拱+中立柱支护等措施治理后效果良好,双丰隧道得以在涌水涌泥段安全贯通。  相似文献   

15.
对土门关隧道开展现场地质调绘、钻探、抽水试验等综合水文地质勘察,将该隧道分为进口弱富水区、太阳沟流域中等富水区以及出口弱富水区三个水文地质单元,运用大气降水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地下水动力学法对其涌水量进行预测。经综合分析及计算,三个水文地质单元的预测涌水量分别为283 m~3/d、2243 m~3/d、171 m~3/d,预测总涌水量值为2697 m~3/d。隧道在通过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时,存在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化马隧道涌水为高压宽张岩溶裂隙水,具水量大,压力高,涌水连续、贯通性好、补给水头稳定等特点。通过详细地质勘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准确地质超前预报,掌握了涌水的特点和性质,提出了采用迂回导坑绕避结合泄水洞排水的处理方案,顺利通过了隧道涌水段。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建衡茶吉铁路云阳山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预测隧道涌水量,分析预测隧道涌水、洞项漏水对顶部泉眼、地下水、植被等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生活用水产生的影响,表明隧道施工将会对隧道洞身上方泉眼产生影响,但是对山顶植被影响较轻。在此基础上,提出监控工作实施方案,从而可以为采用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合理、准确的依据,减少隧道开挖对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中氚测试在山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简述了山岭隧道水文地质勘测中 ,应用同位素氚测试法 ,通过计算地下水生成的相对年龄、帮助了解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判定构造控制地下水水量的水文地质特征 ,计算地下水垂直渗透速度及预测山岭隧道地下水的补给量。  相似文献   

19.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下水发育的特长隧道防排水一般优先采用"人"字坡设计。宝兰客运专线渭河特长隧道进口端,受不良工程地质和建筑物的控制,隧道采用"V"形坡形式下穿籍河河谷阶地区,下穿段及各斜井、竖井在施工中风险相对较大,存在涌水涌泥等风险,且隧道"V"形坡地下水需永久抽排。通过分析宝兰客运专线渭河隧道水文地质条件,研究隧道下穿籍河河谷段地表水、地下水及含水岩组的特征,进而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提出优化的下穿线路及辅助坑道方案并被采用,对通过富水地段的隧道和辅助坑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扶银 《中国铁路》2013,(12):73-75,84
古迹坪隧道位于西秦岭高中山区,地层岩性复杂,地质构造发育。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地表泉水流量大小,岩性和构造,水文地质计算,同时考虑勘测时季节因素的影响,将隧址区地下水富水性分为5个区,并分段进行评价,预测得知施工可能发生涌水地段。洞身通过可能发生涌水地段时,除加强超前支护外,还采取止水和降水措施,对已发生涌水突泥地段,采取“帷幕注浆+超前大管棚”的施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可为相似地区隧道勘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