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干振复合桩是基于传统的碎石桩、粉喷桩、CFG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施工技术,在软土深度>5 m的地段,采用干振复合桩地基处理方案,可有效减少其工后沉降。本文结合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构造物地基的处理,介绍了干振复合桩施工的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桩体材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等。提出干振复合桩处理软土路基具有施工机具小型化、快速和经济的特点,对于类似的工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建太原枢纽(北六堡)物流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中,采用碎石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中等粉砂土液化土层效果,分析单一桩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化,对现场承载力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研究,为地震高烈度地区的液化土层进行抗液化处理提供运用经验,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由于影响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因素众多,各种因素又相互作用,很难准确地计算其地基承载力。目前较准确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方法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长,很难满足现场施工质量实时检测及工程进度的需求。本文在总结分析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复合地基承载力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来预测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是可行的,为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快速设计检算提供了一种人工智能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系统介绍秦沈客运专线震动液化区路桥过渡段高填方路基施工的关键技术干振碎石桩、级配碎石填料、基床表层等技术,为今后高速铁路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
拉林铁路沿线风积沙地基液化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振冲碎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存在局部沉降量大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借助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研究区风积沙自由场和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强度较小时(0.1g),地震动在风积沙自由场中有较为明显的自下而上不断放大的趋势,当地震强度较大时(0.3g),地震动在土层中从下而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风积沙自由场中的液化现象并非同时发生,而是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即从上到下逐渐发展;输入的地震动强度一定时,风积沙自由场表层沉降量和孔压比较加固地基明显偏大,前者的地表宏观反应也明显强于后者,这表明水泥搅拌桩对风积沙地基的液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地震动强度呈负相关,但与土层的埋深呈正相关。该研究成果可为风积沙地基的液化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振冲碎石桩结合土工格栅加固液化地基的工作原理及施工技术,并进行地基处理效果分析,以确保铁路基工后沉降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冯威 《科技交流》2002,32(3):22-26
本结合某工程地基处理的实际,对洪积裙地层中运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地基加固的效果进行了现场静试验。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分析了该场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性质,对该复杂地层中应用碎石桩加固地基的效果给出了工程评价。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桥梁软弱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对振动套管碎石桩加固软弱易液化桥梁地基的参数从工期、造价、加固效果等方面进行比选,并对不同桩距的复合地基进行承载力试验和标贯试验,根据该工程的试验资料及数据,以及投入使用以来的实践,证明该立交桥采用振动套管碎石桩是成功的;同时证明,振动套管碎石桩用于加固可液化软弱地基也是可行的。它不但消除了液化,而且提高了承载力。在本例中地基承载力提高到原地基承载力的2·2倍。  相似文献   

9.
王兰 《铁道建筑技术》2010,(Z2):201-202
地震八度区路基工程,在基底土层承载力不足且地基土存在有地震液化性的饱和细砂层情况下,采用具有挤密、置换、排水及预振作用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地基,是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砂土地震液化的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黔桂线车河站的软土地基位于斜坡地带,粘土液化特征显著,且有块石阻碍,采用振冲碎石成桩失败。确定强夯碎石墩处理,采用梅花等边三角形布置,选用粒径5~400 mm级配碎石,墩直径1.5m,间距2.5m,设计夯击能量为3000 KN·m,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160~240 kPa。施工后,经检验地基承载力达到210 kPa,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对遂渝铁路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数据与现场施工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明确200 km/h铁路地基处理主要受沉降控制而非稳定控制,找出理论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关系,为以后客运专线地基处理设计积累经验。研究方法:以粉喷桩和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为例,通过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用现场实测数据来修正我们的理论设计,以完善我们的理论计算。研究结论:遂渝铁路采用粉喷桩和碎石桩加固处理软粘土地基是可行的、经济合理的;在进行200 km/h铁路及速度目标值更高的客运专线复合地基设计时,应以沉降控制为主,稳定性控制次之;粉喷桩和碎石桩等复合地基路堤的总沉降以施工期的地基沉降为主,工后沉降同样以地基沉降为主,工后沉降速率最大的是路堤竣工后前半年左右,之后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2.
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铁路地基加固处理中。CFG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它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通过工程实践,阐述CFG桩复合地基处理的试桩施工、施工方法及其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为配合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解决在饱和松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铁路的难题,铁道部批准开展《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加固技术的试验研究》项目,目的是选取合理有效的饱和松软土地基、路基加固措施,控制路基地基的稳定性和沉降变形。研究结果:碎石桩和CFG桩桩网结构地基均明显减小了因地基液化引起的响应加速度放大作用,均能够有效地减小地基路基在地震条件下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提高地基路基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碎石桩复合地基若干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考虑桩 -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桩 -土侧向变形协调及竖向变形相等的条件 ,应用弹性理论导出了线弹性状态下桩体及桩周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 ,得出了桩体材料屈服时桩 -土应力比的计算式。利用摩尔 -库仑屈服准则导出了桩周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桩体和桩周土竖向变形的表达式 ,并导出了碎石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式。讨论了桩 -土应力比、竖向应变与置换率及桩周土变形模量的关系。同时指出 :用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加固效果比较明显。但用碎石桩来加固土的变形模量大于 8MPa的地基 ,加固效果不很明显 ,且是十分有限的。并建议对于碎石桩加固的软土地基应该按控制沉降量设计法来代替传统的控制承载力设计法来进行设计计算。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通过工程实例 ,将本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对比表明 :本文方法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大丽铁路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处高地震区,地质灾害众多,通过本线施工揭示总结,为滇藏线延伸积累经验。研究方法:通过对大丽铁路沿线地层、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等地质特征及生态环境的分析,介绍不同地质条件应采取的工程措施。研究结果:针对本线岩溶、滑坡、错落、泥石流、顺层、软土、膨胀土等地质特征,提出了比较有效的路基、桥梁、隧道工程的处理对策。研究结论:路基采用注浆加固、抗滑桩、碎石桩、搅拌桩等方法,桥梁采用桩基、换填、加强基础刚度的方法,隧道采用大小管棚超前支护及钢架、系统锚杆支护的方法,形成完整的支护体系;施工开挖验证措施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以ANSYS为计算工具对一粉喷桩复合地基实际工程进行方案优化计算,在合理建立复合地基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设定桩长、桩距为设计变量,复合地基承载力、平均竖向位移为状态变量,粉喷桩工程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优化体系,研究了基于ANSYS的粉喷桩设计方案优化方法,得到了平均沉降随桩长、桩距的变化情况及本工程条件下的粉喷桩复合地基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7.
根据秦沈客运专线A-18标段碎石桩施工情况及结合现场施工所收集的一手资料,对测定碎石桩加固砂粘土地基定额作了简要分析探讨,为补充高速铁路定额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于较软弱地基条件下的小高层框架结构,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3种方案在工程设计中都能满足规范要求。此文结合工程实例,重点针对这3种方案中较适用的天然地基柱下条形基础、CFG桩复合地基、挤扩支盘桩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力图为此种条件下的地基基础设计找到一种比较通用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温福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段工程,对桩-网复合结构形式加固的软土地基,以现场实测资料为验证,分析了桩一网复合结构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沉降规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工后沉降推算。  相似文献   

20.
时洪斌 《铁道建筑技术》2021,(3):140-145,183
针对18 m以上深长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海相软土地区铁路路基的长期加固效果问题,依托新建青连铁路连盐试验段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施工期的工艺优化和成桩质量控制,填筑期的荷载传递规律分析,以及贯穿施工期到运营期的长期沉降观测,验证了深长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的长期可靠性。结果表明:干法和湿法双向搅拌桩加固苏北地区含水量在37%~55%之间的海相深厚软土地层具有可行性,试验桩长20 m范围内成桩质量良好;从施工期到运营期的路基沉降控制效果良好,满足规范对沉降的要求。试验研究成果拓展了双向搅拌桩的适用范围,在加固深度方面突破了现行规范规定的干法桩不宜大于15 m、湿法桩不宜大于18 m的限制,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