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确保驾驶员能快速准确的辨识标志信息,标志应具有良好的视认性和易读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工程人员致力于将LED发光技术运用于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目前对于LED主动发光标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标志的亮度、对比度的理论设计,而缺少主动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相互之间的视认性能对比,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基于实际行驶路段的实验数据的分析。本次研究为了精确对比评价LED主动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的使用效果,在实际行驶路段设立了限速,禁鸣,禁停,红外感应注意行人等四种类型交通标志设施,对比分析这四类LED主动发光交通标志与逆反射交通标志在实际路段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夜间所有半透式发光标志比传统逆反射标志的视认效果均有显著的提升,合理使用LED主动发光标志可以有效提高道路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从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
明确目前常用自发光材料特点,优选出稀土型自发光材料。根据自发光交通标志的不同应用场景,对不同类型自发光交通标志进行针对性设计。采用光迹追踪软件TracePro建立了农村公路自发光交通标志道路照明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纵向间距、设置高度以及标志尺寸等自发光交通标志关键布设参数对夜间引导效果的影响规律,为关键布设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借助模拟驾驶软件UC-win/Road对拟定的自发光交通标志布设方案进行夜间可视化模拟与检验,进而验证布设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型自发光材料亮度高,发光时间长,是目前性能较为优异的自发光材料。随着自发光交通标志纵向间距的增大,盲区范围变大。随着自发光交通标志设置高度的增大,照明范围变大。随着自发光交通标志尺寸的不断增大,最大照度的值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在逐渐减缓。UC-win/Road软件能够有效地模拟自发光交通标志的夜间引导效果,实现自发光交通标志的夜间引导效果的可视化检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公路交通标志设计规范,综合考虑自发光标志本身特点,通过研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普通公路的自发光标志及补光系统,从而解决了在供电条件不好及无供电条件时,行人及畜力车夜间对交通标志的盲视问题。  相似文献   

4.
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冰  李寿伟 《交通标准化》2014,(15):189-193
隧道内的安全逃生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隧道蓄光能自发光逃生系统是提升隧道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径.对隧道自发光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的组成、标识物规格尺寸、布置间距和安装要求等内容展开研究,设计了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并进行了现场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满足亮度与自洁净要求,起到了指示、引导、告知的作用,为隧道内司乘人员紧急疏散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照度情况下道路交通标志图像亮度偏低、饱和度过高、图像模糊、识别不精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膨胀卷积-VGG(dilated convolution-VGG,DC-VGG)模型的道路交通标志快速识别方法.首先,运用限制对比度直方图均衡算法(contrast limited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CLAHE)对图像H(色相)S(饱和度)V(色明度)空间中的V通道均衡化,实现低照度图像亮度增强;其次,在HSV空间中设定阈值分割出指定色彩,通过轮廓检测定位交通标志;然后,基于深度卷积对抗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DCGAN)对真实的交通标志图像进行数据样本增强,以提高分类模型的鲁棒性;最后,提出DC-VGG轻量化模型实现交通标志快速识别.经验证,该方法达到94.12%的识别准确率,且能在硬件不佳的条件下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6.
光源光强对颜色对比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图像成像时,光源的亮度变化影响着光源的光谱相对功率分布,影响着照明光源的色温,与成像后的检测目标对比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在光源光谱不变的条件下,光源的亮度变化对颜色对比度的影响。光源的亮度调节采用PWM脉冲编码调节,分析了色块对比度随着光源的亮度变化规律,在CIEL*a*b*空间利用色差来评定色块间的对比度,根据最大色差选择了一个最佳的光源照度等级。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悬臂式交通标志的特点,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在与结构设计的力学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单悬臂式交通标志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蓄能型自发光交通安全标识在黑暗条件下能够为行人提供通行指示,有效减少交通安全隐患,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构建了蓄能型自发光交通安全标识路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蓄能型自发光交通安全标识亮度性能等测试所需的设备,明确了测试要求,为保证蓄能型自发光交通安全标识的路用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交通标志识别的正确率和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HOG-Gabor特征融合与Softmax分类器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采用Gamma矫正方法提取HOG特征,采用对比度受限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方法提取Gabor特征,基于线性特征融合原理,将提取的HOG和Gabor特征向量直接串联,得到刻画交通标志的融合特征向量,采用Softmax分类器对融合特征向量进行分类,采用德国交通标志识别基准(GTSRB)数据库测试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比较了基于单特征与融合特征的交通标志识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图像增强过程中,针对HOG特征,采用Gamma矫正方法的分类正确率最大,为97.11%,针对Gabor特征,采用限制对比度的直方图均衡化方法的分类正确率最大,为97.54%;采用Softmax分类器的最小分类正确率为97.11%,耗时小于2s;针对HOG-Gabor融合特征,采Softmax分类器的识别率高达97.68%,因此,基于HOG-Gabor特征融合与Softmax分类器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的识别率高,实时性强。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对于交通标志的制作和能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交通标志的材料、形式、内容、色泽、亮度、设置方式和位置等等,都很难让人感受到交通管理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甚至破坏了城市形象,影响了交通效率,甚至成为交通隐患.因此必须提高人们对交通标志设置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交通做出科学、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长山东水道跨海大桥工程主要控制因素分析,初步选择的桥型方案。介绍了方案比较过程,确定出合理的桥型方案。  相似文献   

12.
洪亮  杨帆  付丽  赵顺吾 《交通标准化》2014,(17):149-153
通过对前插式激光测距自动弯沉仪校准及贝克曼梁进行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自动弯沉仪弯沉数据相对于贝克曼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检测路段温度、湿度、地质状况、路面平整度、地面震动及人为影响因素是自动弯沉仪检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仪器标定不准确、测试速度不稳定、检测车一侧双轮荷载及单轴传压面当量圆直径标定不规范对自动弯沉仪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弯沉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得到的线性关系式可以有效评价路基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SMA混合料中的矿料、沥青、纤维稳定剂等影响因素的调整,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对比试验,并结合SMA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强度机理对SMA混合料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变动对SMA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铁岭至朝阳高速公路阜新至朝阳段路线走向方案的确定过程,以及路线方案确定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对路线方案的制约情况。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一个大的路线走向方案的拟定过程,是一个综合比较,全面考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神经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BP网络模型,预测了水泥土的强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数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方法由于综合考虑了水泥土强度的各种影响因素,能够实现非线性关系,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水泥土性能预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常用的沥青改性剂SBS和SBR在基质沥青中的分散状态,同时比较了这两种改性沥青的差热扫描图谱.通过对比改性沥青的微观形貌,并结合热稳定性分析,深入探讨了常用沥青改性剂SBS和SBR对沥青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输出支持向量机的物流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流量预测问题受众多因素影响,而已有的方法都是用多输入单输出模型进行预测,因此难以获得满意的预测效果。一种多输出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用于广州市的物流量的预测中,为了与单输出预测相比,选取自适应迭代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多输出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了“过程降雨量”与“最大地震震级”作为可靠性分析的目标因素,将其可靠度引入到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边坡灰色聚类问题的方法中,将5个典型边坡中的3个作为预测样本,对其余2个进行分析,得到了2个目标因素单独作用于边坡时边坡的可靠度以及在选取的9个因素共同作用下较精确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汽车维修企业采用的两种生产管理模式,并作了较详缅比较,为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者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生产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几种桥型的吊索施工控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带有吊索(杆)桥梁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分析比较,探讨了不同桥型的吊杆施工方法的不同之处,得到了各种桥型的吊索在施工中的不同影响和考虑因素,为合理施工状态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