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网络段交通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公路网络段交通量预测方法,以通过交通分配模型由路段交通量推算OD量为基本交通分析手段,应用回归分析建立各分区经济指标与出行产生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经济指标的规划值预测未来规划期的公路网络段交通量。  相似文献   

2.
提出四阶段法与总量控制法相结合的区域干线公路网络交通量综合预测法,并针对公路网特点就交通分配方法进行的改进、由部分路段交通量预测OD量的重力模型法,规划年度OD量预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以黑龙江省国道网为例应用了所提出的综合预测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现行公路路段交通量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网”为依托,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重点讨论基于公路网的交通预测四阶段法,同时给出路段通行能力的确定和区域形心位置的选取方法和原则,并讨论实际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公路网规划、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公路建设计划的拟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干线公路网交通量综合预测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玉龙  陈洪仁 《东北公路》1997,20(3):5-8,64
本文提出了四阶段法与总量控制法相结合的区域干线公路网交通量综合预测法,并针对公路网特点就交通分配方法的改进,由部分路段交爱量预测OD量的重力模型法、规划年度OD量预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以黑龙江省国道网为例应用了所提出的综合预测法。  相似文献   

5.
公路网络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公路网络段交通量一种新的预测方法,该方法以通过交通分配模型由路段交通推算OD量为基本交通分析手段,应用回归分析建立各分区经济指标与出出产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经济的规划值预测未来规划期的公路网络段交通量。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西部地区路网的现状,以路网中各路段的历史交通量调查数据和区域经济资料为依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路网的正常交通量进行预测;以现状路网正常交通量为基础,利用概率分配法对新建或改建路网的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进行预测,形成基于路网路段交通量调查资料的趋势增长———概率分配路网交通量预测方法。该方法继承了个别推算法的优点又摈弃了总量控制法的缺点,可操作性强,适用于西部地区的路网。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1,66(9):292-295
科学准确预测运营期高速公路通行量能够对运营决策提供关键性支撑,同时,对高速公路路网建设规划、国民经济评价及投资效益分析也至关重要。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能够映射高速公路交通量产生与变化的非线性和复杂性规律。为了提高传统BP网络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精度,提出了改进算法,通过遗传算法优化网络初始权重,引入峰值理论和模糊算法提高网络模型对较大流量的预测准确度;将优化算法应用于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改进GA-BP的模糊神经网络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模型;模型应用于太原市绕城高速公路长风东收费站交通量预测,将预测值与实际统计值进行对比;应用结果验证了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路段通行能力约束下路网最大交通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伦辉  徐建闽 《公路》1997,(11):30-33
道路网络的最大交通量是交通规划的基础资料,在给定网络结构和路段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借用图论中最大汉量小割定理,提出了一种适用计算机编程运算的算法,为路段通行能力约束下路网最大交通量的确定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交通量观测数据处理的模糊融合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交通量数据资料是交通规划的基础,但限于观测手段、观测方式等原因,致使交通量数据不完整、数据失置: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介绍了3路交叉和4路交叉转向交通量的分解方法,提出了路段交通量的模糊融合模型及其量解算法。最后以某简单路网为例对模糊融合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证明利用该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完整可靠的交通量数据。该方法借助MATLAB软件求解,简便可行,提高了交通规划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裕华路的交通现状进行路段摄像及浮动车法调查,得出交通量及饱和度数据,并预测规划期末的交通量及饱和度,为道路规划设计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TransCAD软件的交通影响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简化交通影响分析的交通需求预测计算步骤,降低计算难度,提出了进行过境交通量预测的基本思路.根据调查路段交通量,利用TransCAD软件反推现状出行OD矩阵,再根据反推的OD矩阵标定重力模型参数推算出各小区出行产生量;然后利用简化的出行分布和交通分配的组合程序,得到预测的未来年路段过境交通量;应用出行率法得到项目交通产生量,通过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可得到未来年由项目产生的路段交通量.将路段交通量叠加,得到未来年路段交通总量,以此为基础计算服务水平,作为交通影响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5国道某段已有交通量资料,依据模糊数学和线性规划的有关理论,建立了该路段日累计交通量的模糊预测模型,阐明了道路累计交通量的模糊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速公路交通预测方法侧重分析跨区域间的公路交通需求,难以有效反映高速公路进入城市连绵建成区后,其承担的城市交通对交通量的影响,既有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不大适用于城区段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对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适用于城区段高速交通量预测的传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城市交通预测方法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以成熟的城市交通预测流程为基础,交通生成和交通分布阶段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平行进行预测。在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阶段,利用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预测所得项目影响区车辆OD矩阵,对城市交通规划模型获得的分车型OD矩阵进行校正。最后利用校正后的OD矩阵在城市交通规划模型中进行分配得到预测结果。该预测方法已应用于广深沿江高速沙井互通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4.
灰色理论与模型在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由于缺乏交通量预测资料及判断影响交通量生成与增长因素的准确性不够,致使道路交通量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差异。本文论述了灰色理论与模型在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技术、方法与程序。该方法利用了累加生成手段和微分方程描述的灰色模型,与目前常规交通量预测理论和模型相比,可有效地处理贫信息和离乱数据,在一定预测时段内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小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的测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出行分布和交通分配模型为依据,导出城市路段交通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的基本关系式。分析了路段交通量对小区土地利用的敏感性并给出了敏感性系数。给出了拥挤路段的确定方法和瓶颈路段对小区土地利用限制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区域路网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时,时间序列模型在交通量预测中的适应性,以G326遵义至湄潭段实地观测交通量为基础数据,以杭瑞高速遵义至思南段建成通车年为分界线,对线性、二项式及指数等3种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加权分配,并预测该路段交通量,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在路网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时,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不宜作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描述了城市道路网络对交通量的承载能力,以实现路网运行状态与服务水平的判断,对城市道路网容量估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考虑城市道路网容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路段通行能力的城市道路网容量定义,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并提出迭代优化算法(IOA)实现模型求解。上层模型以路网容量最大为目标,下层是随机路径选择模型。以局域网为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将模型推广至任意区域网络计算。  相似文献   

18.
曾胜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6):157-160
道路交通量的预测对合理进行公路网的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提高道路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道路交通量预测的GM(1,1)灰色预估模型及其残差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的交通量预测中,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较好的吻合,验证了预估模型的精度,表明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低等级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从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的组成和各参数的取值分析计算低等级道路设计通行能力,然后根据设计通行能力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相互关系,计算道路在一定服务水平下能适应的最大交通量,最后,根据计算的低等级道路最大适应交通量与现有或预测交通量进行对比分析,论证规划道路的适应性,期望能为低等级道路通行能力计算分析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V/C比与事故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交通量与相应路段的通行能力的比值(V/C比)是反映此路段交通状况的变量,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较为密切,V/C比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可作为事故预测和预防的一个指标。本文对东北某高速公路1994年到1999年的交通量和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值回归,得到高速公路基本路段V/C比与交通事故率的U形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