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性能优化方法及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通过对汽车后桥主减速比和变速器传动比的不断匹配,从而使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优化的原理;重点叙述汽车性能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复合形优化方法的原理和优化的具体步骤,以及程序的各个功能模块和运行流程及程序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2.
动力耦合系统的动力源参数匹配和能量管理策略两者相互关联,为提高混合动力重型货车的综合性能,两者应集成设计。针对混合动力重型货车参数匹配需反复计算、验证的特点,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可缩放、自动寻优的参数匹配模型。以经济性为目标函数,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动力源参数匹配,得到局部最优动力源参数结果。针对混合动力重型货车中广泛采用的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其规则控制中一些阈值参数不确定的问题,应用粒子群算法对其关键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局部最优控制参数。为了实现全局最优的匹配结果,将动力源部件参数和控制策略参数进行集成优化,以动力性为约束条件,经济性最优为优化目标,得到全局最优的参数匹配结果。对比显示,全局优化匹配效果相较于动力源参数局部优化提升11.4%、相较于控制策略参数局部优化提升12.4%。  相似文献   

3.
汽车的传动比作为同时影响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因素之一,对其进行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整车的要求。采用GT—driver软件的DOE功能。利用区间优化算法对长城某车型的传动比进行优化,优选出最佳的匹配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液力变速箱与发动机动力匹配计算困难的问题,推导出以输出功率最大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并用Excel软件对原始参数进行处理和规划求解,实现传动系参数的最优匹配。  相似文献   

5.
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以车辆悬架系偏频特性及其相关参数为分析变量,依据平顺性要求对前后悬架的匹配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建立适用于车辆行驶中与平顺性相关的基本分析模型,模型中以垂向振动频率和俯仰振动频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中将车身视为缸体,针对空载、满载等工况、分析不同条件时匹配的条件以及匹配参数的大致范围。依据所建模型与相关分析,对某款国产车辆的前后悬架系的偏频进行分析优化匹配。优化结果和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了所用方法与结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匹配标定的原则和流程,对发动机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标定,并在改制的S195煤层气发动机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利用标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参数优化结果,确定发动机控制参数的最优值,发动机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汽车传动系匹配研究方法,都是以汽车的动力性或经济性指标为优化目标的单目标优化。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目标优化,文章利用modeFRONTIER软件和遗传算法的组合优化策略,结合某5挡手动变速车传动系匹配,进行了基于燃油经济性的传动系参数优化设计,达到了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的效果,为汽车开发设计中传动系匹配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A级轿车纯电动平台进行匹配分析,基于AVLCruise和MATLAB软件进行整车匹配及优化分析。前期进行整车匹配选型工作,随着项目进行,中期试验样车进行动力性经济性试验验证,后期进行动力性问题整改,能耗的优化。文章为汽车电动车型项目开发提供一定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顺利  马璐等 《当代汽车》1991,(6):36-37,60
本文对汽车变速器一体化优化匹配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体化的方法并在程序中实现。经对BC131变速器实例考核,程序设计合理,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测试技术对于三电匹配过程中的数据处理、性能优化十分重要,能够有助于直观的发现和帮助解决匹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电匹配测试技术的发展对于三电系统基础理论的研究、三电系统性能提升、三电系统设计方法创新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三电测试技术的测评体系进行了阐述、对三电匹配的技术优化方向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未来城市公交系统"快主慢辅、主次分明"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此发展趋势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比较了不同电动汽车产品的特点,根据趋势联系产品,提出电动汽车示范运营优化匹配思路。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优化匹配规划。  相似文献   

12.
陈凯  吴光强 《汽车工程》2014,(5):532-536
本文中对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匹配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发动机转矩特性与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模型,求得两者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然后,根据一维束流理论和能量方程,以两者匹配工作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以泵轮出口角和导轮进出口角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多目标匹配优化模型,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优化后,最大输出转矩和平均输出功率提高,高效转速范围的燃油消耗率降低,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引入变量筛选技术和2阶响应面法以进行轿车侧撞安全气囊匹配设计的研究.整个匹配设计和优化过程包括: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及验证,耦合侧撞安全气囊模型,筛选匹配敏感变量和响应面法优化等.最终对以肋骨变形指标为依据而筛选出的影响侧气囊保护效能的两个敏感变量,即侧撞安全气囊的安装高度和与人体的距离,进行设计优化,结果使肋骨变形指标降低了23.1%.  相似文献   

14.
某中型商用车新品投放市场后,换档过程中动力性差、车速迟迟上不来,已经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文章结合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从发动机特性和变速箱中间档位速比及速比级差匹配的角度,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经试验验证,优化方案有效。通过该问题的研究,可为整车传动系统的匹配提供评价方法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优化设计和匹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降低某微型客车的油耗,对其动力传动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和匹配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仿真软件AVL-Cruise建立了整车性能仿真模型,并集成到优化平台iSIGHT软件中,对计算模型进行标定。通过两个软件的集成,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速比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匹配。结果表明,在满足汽车动力性设计指标的前提下,优化后车辆NEDC工况的油耗降低了0.53L/100km,满足了预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响应面法和ADAMS/Car虚拟样机模型,在不改变悬架刚度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行驶条件对前、后悬架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匹配.设计了前、后悬架可调阻尼减振器并进行台架性能测试.将可调阻尼减振器装车进行随机路面平顺性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悬架阻尼参数的整车行驶平顺性得到改善,验证了响应面法和阻尼优化匹配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种优化算法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两种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符合实际的设计要求,可以作为零部件选型和匹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模式下区域停车“用户-资源”优化匹配是解决找车位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研究主要关注动态匹配机制设计,缺乏对用户匹配时机的考虑。在随机动态环境下,用户到达目的地附近后进行适当的延时等待,往往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泊位资源,但取决于当前的停车供需模式。据此首次提出智能延时匹配策略,将每个停车用户抽象为智能体,构建多智能体深度Q学习模型(M-DQN)。结合系统的停车供需状态学习,用户自主决策延时等待时间,进入分配池后,系统利用匈牙利算法进行泊位匹配。在智能体总数量可变的环境下,利用集中式训练与分布式执行的框架,实现多智能体协同优化。为对比智能延时策略的效果,设计等待零时长策略(Greedy)和等待最大时长策略(Max Delay)。在算例中,结合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实测停车数据,设计3种不同的停车供需模式场景。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Greedy是最优的匹配策略,M-DQN和Max Delay的平均停车过程总用时会增加,匹配成功率下降;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M-DQN的平均停车过程总用时相较于Greedy和Max Delay分别减少23.8%和22.4%,效果提升明显;在工作日晚高峰时段,M-DQN的平均停车过程总用时相较于Greedy和Max Delay分别减少了12.8%和14.5%,M-DQN可以结合供需状态学习到最优的匹配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停车供需相对平衡的环境下,所提出的延时匹配策略和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用户停车的平均行驶时间和步行距离,且停车周转率越高效果越好;但延时策略在应用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停车供给紧张,停车周转率较低的场景。  相似文献   

19.
重型柴油机缩口燃烧室内流动及其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学东  陈雪梅  朱二欣  张多军 《汽车工程》2005,27(5):537-540,545
利用由AVL公司提供的FIRE软件对重型车用柴油机缩口直喷式燃烧室内的气体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缩口直径的燃烧室进行喷射系统参数的优化匹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缩口直喷式燃烧室结构,可有效地组织燃烧室内的气流运动,并通过与喷射系统参数的优化匹配,在动力性和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有效地改善柴油机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20.
涡轮特性曲线优化与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歧管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4种方法优化了某涡轮增压器特性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输入的测量点数据进行了对比,确定了适合优化所用涡轮流量-压比曲线的最佳方法。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某汽油机整机热力学仿真模型,并对该发动机全负荷工况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标定。将所得涡轮特性曲线用于该涡轮增压汽油机的排气歧管优化匹配研究中。结果表明,合理匹配排气歧管可以使该机中低速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分别实现5.2%和5%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