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交路口在一般道路上就像串起的冰糖葫芦,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由于各条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和行人在此交汇.造成平交路口上各个方向的车辆和行人之间相互干扰.极易出现交通阻滞、行车速度降低、交通事故多发等问题,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的隘路。从近年来交通事故发生的路段来看.平交路口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有的平交路口甚至还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死亡路口”。因此.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2.
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探究事故影响因素对于认识事故的影响因素、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年来国内典型较严重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应用泊松模型和负二项模型,以区分事故形态的方式建立追尾事故、侧碰事故及撞行人事故的事故死亡率的道路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这些模型以三类事故中涉及人员的死亡数为因变量,以一系列道路因素为自变量,将事故涉及人数作为偏移变量。模型的具体形式以过离散系数及赤池信息量准则(AIC)为依据进行选择。结果显示,追尾事故的死亡率与道路等级、路侧防护设施显著相关;侧碰事故则与天气、路表情况、路口路段位置、坡度以及道路结构有关;撞行人事故与路表情况、道路等级、车道数、平曲线半径有关。本文拓展了事故严重性研究的深度,其研究成果对于更好地利用重特大事故的深入调查数据有现实意义,也可为事故分析及道路设计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也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点,而行人在交叉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从过街速度、起动时间、交通特征、违章四个方面对重庆市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行人交通特性进行研究,为重庆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空间优化及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袁黎  郑长江  陆键 《公路工程》2009,34(1):94-97,107
平面交叉路口是交通事故的集中发生地,如能有效改善平交路口的交通安全性,即可有效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分析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现状,针对所存在的交通安全全问题,确定影响平交路口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结合道路特征和发展趋势,并运用先进的接入管理技术,提出了改善平面交叉路口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的交通安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行人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为了构建有效的行人交通安全防治体系,论文使用中国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多次重复的K折交叉验证评估,并确认随机森林模型在该数据集上具有统计学功效后,利用基于排列的特征重要性算法对影响行人交通事故的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随后对重要事故特征的数据进行统计,并使用卡方检验确定随机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事故参与人员数、行人年龄段、事故发生时间与道路最高允许车速是影响行人交通事故后果的最重要特征。整体趋势表明事故参与人员数越多,事故后果越严重;对于13岁及以上的人群,行人年龄越大发生事故的后果也更严重;在凌晨0:00-4:00发生的事故中,事故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在限速为80km/h及以上的道路上发生事故的后果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是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对道路交通流的方向预先进行组织设计,关键在于把城市各级道路所组成的“区域路网”作为一个不停运行的“有机整体”来考虑。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按道路等级分级组织交通的原则,每一级道路应只吸引比它低一级道路的交通流,并向它的上一级道路输送交通流,支路在合适的情况下可组织单向交通,路口尤其是异形路口的交通组织是设计的难点。在路口和大型交通集散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张志国 《交通科技》2007,(4):98-99,102
交通事故多发位置的鉴别是道路安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位置的内涵、研究内容及鉴别方法进行了描述,给出了事故多发位置鉴别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密云一级公路的牛栏山路口,修建了一座环岛交叉。通车以后,由于汽车、马车、拖拉机、行人混合行驶,由于马车、拖拉机、行人经常出现逆行,再加上汽车超速通过环道等原因,致使交通事故频繁,伤亡惨重。一九七八年底至一九七九年底一年中,就发生了七起交通事故,死一人、伤五人。一九八○年九月份,在交通部公路局指导下,我们对环道进行了标线、标志设计和敷设。现将其中有关发光标志设计及安装作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多发位置的鉴别是道路安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位置的内涵、研究内容及鉴别方法进行了描述,给出了事故多发位置鉴别的实际意义,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少杰 《汽车驾驶员》2008,(9):102-102
公交专用车道是城市中缓解交通拥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一个手段,它提高了公交车的通过能力,但在路口遇到抢行车辆行人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1.
汽车碰撞行人交通伤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莉  杨济匡  李伟强  方海峰  赵智 《汽车工程》2005,27(1):44-46,27
旨在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损伤的发生特点、事故类型以及损伤机制,从而调查交通事故中行人、车辆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事故分析对行人的年龄分布、性别、损伤部位以及严重程度、车辆类型进行了研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AIS、GCS分级。讨论了行人损伤的事故特点,提出了影响行人损伤的因素,讨论了车辆交通环境和道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行人交通事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行人过街的危险度不仅与过街条件、过街设施有关,而且与道路上的交通量及分布情况;道路的断面形式、驾驶员的注意状态有关。运用交通冲突技术理论对行人过街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成因,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致果集中分析,构建了涵盖机动车驾驶入、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及乘车人、道路环境、意外的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了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因子,进而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关键因子分析步骤.以我国2006~201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为例,对原有38个相关联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成因是机动车非法行驶与停靠致因因子(贡献率57.34%)、交叉口与路段非法穿越道路致因因子(贡献率23.12%)和道路设施不健全与交通工具故障致因因子(贡献率12.58%)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机动车一方无过错,应当分担对方10%的经济损失.但按照10%计算,赔偿额超过交通事故发生地10个月平均生活费的,按10个月的平均生活费支付;前述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故意造成自身伤害或者进入高速公路造成损害的除外."这体现了交通事故赔偿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什么要规定无过错原则呢?因为在我国的道路交通中,非机动车、行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大,道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行的情况十分普遍.机动车速度快,质量大,非机动车、行人与其相比是弱者,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容易给非机动车、行人造成严重伤害.因此,从保护弱者的角度出发,<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做出了上述无过错责任的规定,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危害机理,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基础。将道路交通事故的位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联,实现数据可视化,确定事故热点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分析。重点调查了道路工程和交通设计中死亡事故点的应用情况,并对事故发生与伤亡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我国交通事故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分配,为我省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了一种创新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优化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最根本原则,它要求交通管理职能部门优先考虑行人通行,树立行人优先的意识,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路口和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是行人交通组织的两个重要方面.文中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城市行人过街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交通工程学和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优化路口、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事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社会公害。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汽车碰撞交通事故日益严重。为了保护行人安全,必须对交通事故进行细致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再现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因此行人交通事故的再现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各种车辆汇集、行人密度大、路况复杂,是交通事故多发点,改善道路平面交叉口是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在对广州、深圳、清远、长沙道路交叉口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交叉口交通治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数据库     
《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6(4):F0003-F0003
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成因统计表,2005年北京市非机动车、行人及乘车人交通事故主要原因统计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人车混行现象在许多地区普遍存在。行人、骑自行车人是道路上的弱势群体,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统计资料显示,在近年来发生的各种类型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参与的交通事故数量较高。弱势交通群体作为交通事故的直接受害人,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急需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其进行研究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