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允  刘忠长  刘巽俊  韩永强 《汽车工程》2003,25(1):46-48,69
基于同一组增压中冷重型车用柴油机排放试验数据,采用拟合插值的方法得到了13工况循环和欧洲稳态循环两种不同测试循环的比排放数据。利用分担率和加权比排放数据分析了上述两种测试循环的不同点。指出了在实行欧Ⅲ排放法规后对车用柴油机进行排放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内燃机瞬态排放测试技术发展现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用内燃机尾气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在城市中各利车辆的工况变化频繁,加速、怠速等是比较典型工况,而瞬态过程的排放与稳态过程又有较大差距。欧Ⅲ排放法也已对此作出了规定。本文简要介绍了瞬态工况排放测量的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现有条件下我国研究瞬态排放的一些测试方面设想  相似文献   

3.
以1台4缸国六车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搭建排放测试系统,进行了国六阶段WHSC循环和冷热态WHTC循环试验,研究了标准循环工况下N2O的排放特性.研究表明:原机排放中N2O排放极低,但使用后处理系统后N2O的排放量会大幅增加;WHSC循环中,从大负荷变化为小负荷时会形成N2O排放峰值,在怠速工况下N2O排放量很小;在WH...  相似文献   

4.
搭建柴油机排放测试平台,探究某重型柴油机在国六阶段瞬态循环和稳态循环试验中颗粒数目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瞬态循环还是稳态循环,柴油机颗粒数排放都与其DPF碳载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3 台排放控制技术路线相同但额定功率不同的非道路用挖掘机实际作业工况下的排放结果和台架工况下的排放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实际作业工况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为台架工况的 1.5~3.5 倍。为了研究产生排放差异性的原因,以 1 台满足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法规要求的柴油机和搭载该柴油机的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在台架上对该柴油机进行非道路稳态循环(NRSC)和非道路瞬态循环(NRTC)试验,实际作业工况试验则主要通过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设备对挖掘机进行排放试验,并利用功基窗口方法对挖掘机实际作业排放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挖掘机实际作业工况主要分布在较高转速范围内,且扭矩变化剧烈,而台架工况的转速分布均匀,扭矩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台架试验结果 并不能准确反映机械实际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有增压延迟,而机械增压发动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了满足日本新长期排放法规,在1台柴油机上安装了机械增压器,由此改善了柴油机瞬态工况和低速扭矩工况的增压特性。在瞬态工况应用更高的废气再循环率,降低了排放。介绍了柴油机使用机械增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EGR+DPF和SCR两种降低排放的方式,对某重型年用柴油机进行了稳态循环工况和瞬态循环工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降低NOx排放,无论稳态循环工况还是瞬态循环工况,采用EGR尾气处理方式均优于SCR处理方式;对于降低PM的排放,在稳态循环工况中,EGR处理方式优于SCR处理方式,而在瞬态循环工况中,SCR处理方式优于EGR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中对一重型柴油机瞬态工况下的NOx与碳烟排放和引入EGR技术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入EGR后,NOx的瞬态排放有所改善;但碳烟的瞬态排放恶化;关闭EGR阀可缓解碳烟瞬态排放的恶化。通过直流电机EGR阀关闭阶跃试验,揭示了EGR阀的关闭对发动机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重型柴油机瞬态排放的EGR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轻型汽油车工况法排放检测方法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任用轻型汽油车稳态ASM、瞬态IMl95、GB18352.1—2001要求的全工况、GB18352.1—2001中的城市工况以及城市工况的第一个循环工况共5种不同的排放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测试并分析了3台本田雅阁车辆在这5种排放检测方法下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瞬态排放检测方法比稳态ASM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车辆的技术状态,瞬态IM195与GB18352.1—200l中城市工况检测方法的相关性较高,其中HC与NOx高于90%,CO也达57%以上。  相似文献   

10.
试验室使用的稳态工况和车辆在城区道路行驶时的瞬态工况有很大差异,测试结果不能真正反映车辆的瞬态排放工况,文章主要介绍了CO,HC及NOx的生成机理,阐述了瞬态工况对汽油车和柴油车各个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提出车载排放测试技术可以不受这些因素影响,可以在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对车辆排放进行实时测量,真实反映车辆实际道路行驶的排放情况,反映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车辆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欣  杜青  郭津  赵杰 《汽车技术》2006,(5):25-29
利用所建立的评价准则数体系,研究了WMTC测试循环的行驶特征及其与FTP、ECE等排放测试循环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我国现行的ECEⅡ和即将实行的ECEⅢ测试循环相比,WMTC测试循环怠速比例和稳态工况比例低,瞬态工况比例高,因此对摩托车的排放控制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为满足WMTC测试循环的限值要求,摩托车在速度-加速度平面上各峰值处所对应的工况点,必须以排放最低作为发动机控制策略的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12.
选取某车型后制动器总成,利用乘用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和颗粒物监测采集设备进行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测试。在四种循环测试工况下进行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收集,并对磨损颗粒物的排放因子、粒径质量分布特征和数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管是PM2.5还是PM10,NEDC循环测试工况下磨损颗粒物的排放因子最小,WLTP-Brake循环测试工况下磨损颗粒物的排放因子最大。粒径质量分布特征方面,粒径在2.5~5.0μm范围内的颗粒物质量占比较高,NEDC工况下细颗粒产生较多,在10 nm~0.1μm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物质量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工况。粒径数量分布特征方面,四种工况下粒径小于0.07μm的颗粒物数量占总颗粒物排放数量的绝大多数,WLTC和WLTP-Brake循环测试工况下超过98%,NEDC和CLTC-P工况下超过了92%。  相似文献   

13.
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ESC、ETC和WHTC循环的排放测试,使用可调谐激光二极管气体分析仪测量了10台重型发动机催化器后的氨排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以理论空燃比燃烧的气体机在WHTC循环三效催化器达到起燃温度后有氨排放产生,市郊工况中的高速加浓工况有助于氨排放的产生。对于使用SCR技术的柴油机,其氨排放与NO_x排放是互逆的,柴油机的氨排放水平远低于NO_x排放。柴油机在冷态WHTC循环的氨排放低于热态,氨排放峰值出现在市郊工况。  相似文献   

14.
美国、日本、欧洲及我国为了严格控制车用柴油机排放有害物,均相继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排放限值不断加严的柴油机排放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车用柴油机的13工况法PM和NOx比排放量与最大矩阵工况排放浓度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好的非线性相关性,可通过最大转矩工况PM和NOx的排放浓度直接估算13工况法比排放量,从而减少排放特性优化试验的人力、物力消耗。  相似文献   

16.
城市出租车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方法对城市出租车在稳态ASM测试工况、IG195瞬态测试工况、双怠速以及怠速测试工况4种工况下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车龄与排放的关系及发动机供油方式与排放的关系,研究排放因子与车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日本、欧洲及我国为了严格控制车用柴油机排放有害物,均相继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排放限值不断加严的柴油机排放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姜易佐  叶超  蔡成杨  蔚来 《汽车科技》2023,(1):34-38+33
本文以某重型国六车用铜基SCR增压柴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搭建排放测试系统,在《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1]的不同工况测试循环下,研究了标准工况下N2O的排放水平及特性。研究表明:发动机原始排放中N2O的排放几乎为零,但是在后处理的作用下N2O的排放会极大提升,且SCR对于N2O的形成影响最大;在标准排放循环中,由于尿素喷射的影响,在过渡工况下N2O的生成量较大,且N2O的排放水平在各含氮污染物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重型车用柴油机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我国车用柴油机行业的现状,阐述了其面临的问题及挑战,介绍了国外重型车用柴油机的技术特点,探讨我国车用柴油机满足欧Ⅲ排放法规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建设牌125ml摩托车上所使用的三效催化转化器为研究对象,利用CES08A催化器活性评价测试仪对催化剂小样的空燃比特性和氧平衡系数为0.97、1和1.03时的起燃温度特性进行试验测试。空燃比特性结果显示该催化剂对CO的转化效率较高,都保持在90% 以上。起燃温度特性结果显示氧平衡系数对CO的起燃温度影响不大。通过对催化剂反应机理的研究,建立了催化反应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整车在循环工况下的排放进行了定容采样测试,并利用Boost软件建立发动机循环仿真模型,对整车在瞬态工况下的排放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