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汽车行业是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形势下,制定适合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并引领汽车行业绿色发展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刻不容缓。在总结国内外碳排放核算工作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企业/组织层面、产品层面和项目/服务层面阐述了汽车行业碳排放核算范围与用途。提出了从生命周期角度开展我国汽车行业碳排放核算的工作方法与思路,指出了核算过程中有关核算边界确定、数据收集与数据质量评估以及清单结果计算中的关键要点。从碳排放核算标准建立、基础数据库建设、低碳产品标识制度完善等方面给出了汽车行业开展碳排放核算工作的建议。建立并完善汽车行业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不仅有利于摸清汽车企业的碳排放家底,帮助汽车企业识别碳排放关键环节,还可促进汽车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协同减碳,从而推动我国汽车、交通、能源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就环保问题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汽车因其接近零排放且低碳绿色,在“双碳”背景下再度成为热门话题。随着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续航、无线充电、氢燃料电池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将作为汽车行业的主流产业,其占有率超过传统燃油车。据此,基于“碳达峰和碳中和”,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所具备的碳排放接近零以及绿色低碳的特点,将慢慢的替代燃油车,被越来越多的人选为代步工具。随着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无线充电、氢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将作为汽车行业的主流产业。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将决定新能源汽车的命运,只有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发展,才能真正的助力双碳,为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已经做出"力争2030年前CO_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汽车行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之一,尽快开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规划和实施是未来的必然选择。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规划,首先需要摸清碳排放家底,摸清家底离不开碳排放量化核算标准,同时,核算结果也需要对外进行交流公布并进行核查、评价评估,并针对性进行减排,这些都离不开标准的指导。本文通过研究探讨汽车行业统一的碳排放管理基础、碳排放监测、核算及报告、核查、标识、公示、评估评价等相关方面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低碳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快碳中和长远布局。碳认证是碳中和发展的关键,将影响影响双碳目标达成结论等多个层级的碳中和建设环节,因此,汽车行业要需要快速建立和完善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碳认证制度。本文基于认证管理要求和创新认证的理念,从政府、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兼顾系统性、全面性和定制化特性,构建了“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认证体系”,将为政府、行业、企业、技术等多方面的碳排放信息传递提供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汽车工程学报》2022,(1):F0003-F0003
“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汽车行业来讲,节能、减排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传统汽车的节能和排放性能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碳减排”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交通领域碳排放对气候变化有较大影响,受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利用率和“公转铁”使用率低等因素影响,交通领域碳排放仍将持续增加。为实现“双碳”目标,本文针对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从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结构调整、科技赋能、理念更新等方面提出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举措,为交通领域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1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1.1发展新能源成为汽车行业达双碳、促升级的关键“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表现为二氧化碳排放(广义的碳排放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水平由快到慢不断攀升、在年增长率为零的拐点处波动后持续下降,直到人为排放源和吸收汇相抵。“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正汽车行业是中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而向零碳排放汽车转型只能部分达成行业的碳中和目标。中国车企亟须对碳中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意味着必须在汽车电动化之外采取更多措施。汽车行业是中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而向零碳排放汽车转型只能部分达成行业的碳中和目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汽车行业应当为实现这一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备受人们关注。电动车在“双碳”目标的实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探析汽车碳排放、居民对汽车的选择偏好的研究进程和发展趋势能帮助该领域学者更明确的发现研究热点。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文献年度分布、关键词词频统计、关键词时间线分布方面梳理了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了汽车碳排放、居民对汽车的选择偏好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汽车行业来讲,节能、减排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传统汽车节能和排放性能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碳减排"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反映近期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汽车技术研究进展,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推动"双碳"相关的汽车理论与技术创新,促进汽车相关技术发展与应用,《汽车工程学报》编辑部拟组织出版一辑"碳达峰、碳中和"汽车关键技术专刊。  相似文献   

12.
碳税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碳定价机制,对于碳减排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制定碳税政策,不仅是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的关键选择,更是促进我国“30·60”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汽车行业产业链长,以汽车行业作为试点行业开展碳税政策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汽车行业碳减排,提高汽车产品低碳竞争力,同时可以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为全行业开展碳税政策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在借鉴国外碳税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碳税设计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现有税种的税收特点,对碳税的可融入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碳税设计思路,为进一步的汽车行业碳税政策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确立,汽车行业基于全生命周期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将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必然选择。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核心的动力电池,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企业的碳排放核算对于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动力电池全流程型回收再利用企业的生产工艺梳理,构建退役动力蓄电池企业碳排放量化核算方法,并根据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建设零碳工厂的方案,以指导相关企业开展企业组织层面碳排放量化核算以及目标确立、减排方案和建设零碳工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汽车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研究其低碳发展路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汽车低碳转型发展中一个重点研究领域是汽车零部件产品再制造。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建立了汽车发动机再制造碳排放核算边界,核算得出一台再制造发动机比一台新品发动机减少6 901 kgCO2e排放量,并针对中国汽车市场预测了未来开展再制造工作的减碳趋势,为再制造企业发展路径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我国再制造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居民出行领域碳排放占比较高,且呈现增长趋势,是我国“双碳”工作重点领域之一。个人碳账户产品能够评估居民的减排贡献,并通过提供奖励的方式,引导居民选择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本文按照互联网平台、企业、政府、银行机构分类梳理了现有的个人碳账户产品,分析当前个人碳账户产品发展现状,同时梳理出当前存在的运营主体割裂、减排核算标准不统一、数据无法互通互认、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等方面的问题,为车企进一步参与个人碳账户减排场景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显庆  贾大钊 《公路》2022,(4):271-275
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及雄安新区提出“构建总量控制、自由交易的碳积分(碳排放配额)管理机制”的政策背景下,通过总量控制、公平分配、设立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步骤,提出了消耗碳币与奖励碳币相结合的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碳排放交易机制。其意义在于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立,发挥市场经济手段,灵活制定政策,使碳排放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鼓励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实现雄安新区“90/80”绿色交通出行目标,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蔡乐荣 《时代汽车》2024,(9):98-102
我们国家是一个温室效应气体的国家,我们对碳的排放非常关注,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在汽车工业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在整个国家的能源和环境体系中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我们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家,因此,本文基于碳排放视角,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清远市本地的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涉及到的汽车行业的结构变迁,以及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当地二氧化碳的减量排放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对于地方的发展和环保事业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130个左右的国家以不同的形式提出碳中和目标。汽车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道路运输企业以及再生利用企业等产业链相关主体都开始关注自身企业及自身产品的碳足迹并开展碳足迹削减计划的实施。汽车产品生命周期长,产业链复杂,如何核算及展示汽车整车以及零部件产品碳足迹,成为汽车行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作为汽车产品碳足迹管理的有效环境管理工具,在促进汽车行业基于全产业链开展低碳评价和低碳采购体系的建立,推进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碳足迹指标的分解和碳足迹削减的协同管理机制的形成,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方面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汽车碳足迹标识在国内尚未有具体规程,存在缺乏碳标识内容、发布流程、核算标准等问题,为了解决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面临的这几个问题,本文将参考国内主要存在的几种环境标志,对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的类型选择、编制发布流程、核算依据标准和标识分阶段展示内容进行详细描述,为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的建立指明方向并为其他产品的碳标识建立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交通部门在我国碳排放中占有较大比重且仍在继续增加,加快推进交通部门低碳转型极为迫切。分析了中国交通部门的碳排放现状和主要特点,结合已有的国家政策、目标和以往的研究,提出交通部门的碳中和发展路径。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需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替代燃料技术推广和能效提升等多方面努力,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将排放控制在1亿t以内。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汽车产业作为横跨工业、交通、能源等主要终端的能耗产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汽车制造业碳排放和汽车行驶过程中碳排放在二氧化碳总量中接近8%[2],其中仅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约11%的商用车,却消耗了51%的汽柴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