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整车开发过程中在整车道路耐久试验中融入NVH性能评估的重要性,按照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中出现的振动与噪声的场景与类型,将异响源零件按照车辆结构进行分类,并在试验中分5个阶段实施性能评估。制定某试车场NVH性能评估测试路线及实施方法,表明主观评估与客观数据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8CNCAP草案及2012CNCAP,进行某A级车侧面碰撞性能的对比分析,通过侧面结构的侵入量、侵入速度的对比分析,明确该车型2018CNCAP侧碰性能水平。并结合CAE分析及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在相关性良好的整车模型基础上,开展基于侧面结构及材料的优化设计,确保乘员生存空间及乘员舱侵入速度满足项目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物流运输业快速发展,重型汽车在货物运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重型汽车驾乘人员年轻化,对驾驶室舒适性、美观性及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文章通过CFD仿真分析及整车道路试验,对驾驶室车门区域雨水灰尘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某轿车侧面碰撞中B柱的耐撞性和实现整车轻量化,应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对该轿车B柱进行了碰撞仿真分析.针对碰撞中B柱对应胸部点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过大及质量大等问题,在兼顾耐撞性和轻量化的前提下,采用拼焊技术对B柱内板和加强板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B柱最大侵入量减少13.0%,最大侵入速度减少38.8%,质量减轻5.8%.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整车碰撞模型中的轮胎模型后,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模拟的轮胎刚度特性曲线近似于试验的轮胎刚度特性曲线,并应用于整车前部偏置碰撞模拟中,分析轮胎刚度对偏置碰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刚度对碰撞过程整车加速度、截面力、防火墙侵入量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全新整车项目研发预算的内容,是整车项目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研发预算的执行与监控管理也是整车项目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结合整车项目预算的生命周期历程,详细论述了在整车研发过程中工程研发预算的制定流程、执行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现行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运用汽车工程理论进行了有关计算分析,指出该方法存在的不足。在从燃料经济性上评估、优选发动机、整车和发动机匹配设计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现行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运用汽车工程理论进行了有关计算分析,指出该方法存在的不足.在从燃料经济性上评估、优选发动机、整车和发动机匹配设计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集成调光车顶在整车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满足整车强度和刚度要求的PC板夹层液晶膜的集成方案;并在车身模态试验评估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建议。利用高低温试验检验了集成调光车顶耐候性,对集成工艺和整车装配工艺提出了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简单介绍了整车腐蚀试验的重要性及相关背景,着重研究了一个完整的整车腐蚀试验体系的组成,包括整车强化腐蚀试验规范、性能要求、等级评估原则,并提出改进,同时也指出了目前整车强化腐蚀试验尚待继续探索的问题。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汽车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内汽车历年销量和增长率逐年上升,我国已当之无愧地成为汽车消耗大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汽车朝着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对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侧围部件对整车侧面碰撞的影响,选取B柱内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和防撞杆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结合试验设计、响应面模型、可靠性理论及优化算法,构建侧碰侧围结构可靠性优化数学模型,对侧围结构进行确定性与可靠性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优化方法都能提高侧碰安全性,但确定性优化使得B柱最大侵入速度十分接近约束边界,相比于确定性优化,可靠性优化使得B柱最大侵入速度有所减小,吸能量有所增加,车门最大侵入速度减小3.1%,且各输出响应均远离约束边界值,B柱与车门最大侵入速度的可靠度提升了26.6%和10.5%,满足设计要求。故可靠性优化更能满足整车侧碰侧围结构耐撞性及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建立了整车有限元模型,按照国标要求模拟了正面100%重叠碰撞,并开展了实车碰撞试验;从B柱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前端吸能结构的变形模式和乘员舱侵入量等方面,详细对比了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整车仿真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精度可达到98%以上。最后,利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对车身的前端结构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分析,将整车碰撞加速度由初始值53 g降低为48 g。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乘用车强化腐蚀试验数据归纳分析,结合国、内外整车腐蚀试验评价方法,研究出适用于评价整车防腐性能的评价体系。根据腐蚀试验特点、评价体系要因,从故障管理、故障评分方法、评价者培训、整车评分及腐蚀年限(星级)评价5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得出整车防腐性能最终评分。该评价体系量化了抽象的腐蚀缺陷,使同型号车型、不同厂家车型的整车防腐性能对比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汽车轻量化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提出的轻量化评价及评估方法,这些方法涉及轻量化前后的整车油耗变化、整车或者总成性能变化以及成本变化等因素。阐述了各方法提出的背景和应用范畴,并在汽车燃料消耗的物理意义及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发动机燃烧效率、风阻、行驶阻力等,首次提出了轻量化乘用车整车质量设定指标函数的汽车轻量化评价方法。提出了建立规范的、行业认可的评价系统的必要性,以推动节能减排以及行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由于没有达到汽车道路热平衡状态而无法得出试验结果的实际问题,对温度外推方法在整车道路热平衡试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拟定了针对外推计算的整车热平衡试验温度稳定判据。通过对热平衡外推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使用温度外推方法能够验证和预测没有达到标准热平衡状态条件下的整车热平衡试验结果,并能够在准确获得试验结果的同时缩短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16.
将整车重量作为一个输入参量用于AMT车型中换挡策略的制定,可以有效提高整车动力性及经济性。本文基于最小二乘法推导出一种用于无重量传感器的整车重量评估算法。实际试验表明,此种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车型在正面碰撞试验中出现踏板和转向管柱侵入量超标的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运用Hypermesh及LS-DYNA软件进行整车碰撞仿真分析,提出拉平纵梁、在前围板与A柱间以及在前地板增加连接件和加强件的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后纵梁的变形模式及前围侵入量均得到改善,前围最大侵入量由原来的343 mm减小到219 mm。表明优化纵梁结构、提高乘员舱总体强度的方案合理,该设计理念和方法可为其他车型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传统手动变速器开发了一种自动机械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除加装各种传感器外,还开发了离合器执行机构,选、换档执行机构、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及控制策略,并完成车辆适应性改造及整车试验。  相似文献   

19.
电子产品的增多导致车辆静态电流越来越大,由此对整车静态电流的准确测量及评价也越来越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整车级的车辆静态电流测试方法,同时开发了一套整车静态电流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以NI CRIO主机为核心,通过集成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板卡进行整机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及总线信号的采集,通过PC执行测试软件完成数据通信、记录及后期数据的处理分析。应用该系统对某款车型进行整车静态电流测试,实车试验验证该车辆整车静电流稳态值不符合整车静态电流设计目标要求,同时准确地定位到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20.
如何准确预测和评价整车侧面碰撞结构侵入情况下的乘员伤害是目前的工程难题。文章针对E-NCAP侧面碰撞规程,采用Ls-dyna有限元与Madymo多刚体耦合计算方法建立整车有限元与ES一2FacetQ假人耦合模型,仿真分析车身侧面碰撞变形,评价结构侵入后的乘员伤害。耦合计算结果表明,车身侧面结构变形和假人伤害与碰撞试验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证明了耦合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可为改进车身侧面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