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辆的渗漏故障虽然比较常见,但是如果不及时找出渗漏原因并加以处理,小问题就可能引发大事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车辆各部分机件的检查与保养,渗漏的故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有摩托车驾照的汽车驾驶人在摩-汽相撞事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同时持有摩托车驾照的汽车驾驶人与没有摩托车驾驶的汽车驾驶人相比,发生摩-汽相撞事故的概率要小,更具驾驶和控制车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汽车故障诊断是指在不解体(或仅拆部分、零件)条件下,检查汽车的技术状况,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部件)和产生故障原因的一门技术。汽车在使用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在短时间内,确定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将对汽车的运输效益、车辆技术状况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排除汽车故障,制定预防措施是必要的。介绍了汽车故障诊断与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混合交通干扰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交通中不同车辆间的相互干扰是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混合交通中车辆型号差异、行驶速度差异等产生的相互干扰会导致驾驶人产生安全心理压力,从而出现不安全操作,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需要通过优化行车环境,加强驾驶人培训和管理等措施,来减小环境给驾驶人带来安全心理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车辆行驶速度不同,对驾驶人判断情况的要求也不同。以一般道路为例,车辆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即:每秒行驶11米,制动距离9米(干燥水泥路),驾驶人具有行驶速度慢、判断情况时间长、车辆制动距离短、容易处理险情等优势;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时,即:每秒行驶22米,车辆制动距离32米(干燥水泥路),在一定的时间里,车辆行驶距离增加,道路上出现的行人等情况也会随之增多,驾驶人对这些情况的判断就会感到时间紧迫,需要做出快速判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最近发生许多因汽车"视野死角",造成幼儿不幸身亡的案例。所谓视野死角,是指在视力的范围内,因物体的障碍而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汽车驾驶人在驾驶汽车时,因为车辆的速度、大小、后视镜,以及人体视觉的视界不同,导致驾驶人的视野死角。另外,车辆在转弯时,因前后轮的行进轨迹不同,会出现内轮差。行人或是骑车者因为不了解这两项信息,常常发生错觉,以为汽车驾驶人应该看到自己而没有警觉。一旦闯入汽车的视野死角或内轮差,便会造成意外的发生。2~6岁幼儿因身心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机控制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在公交车上应用,相伴随的故障也就可能发生,有些意想不到的故障现象也会出现.下面就电磁干扰对电控车辆的影响以发生的故障实例作些解析.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行车安全,设计危险场景并进行虚拟试验,选择眼动参数作为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的衡量指标,利用Face LAB眼动仪测试了37名驾驶人的眼动参数,分析了不同驾龄驾驶人的平均注视时长及注视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不同驾龄驾驶人注视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驾龄的驾驶人的危险感知能力有显著差异:当发生突发危险状况,驾龄短的驾驶人的紧张程度较高,平均注视时长相对较小,注视点分布比较集中;而驾龄长的驾驶人对危险区域的关注范围更大,注视点分布分散而密集;就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而言,驾龄短的驾驶人对危险的感知水平要明显低于驾龄长的驾驶人,其视觉搜索策略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1 常见故障 (1)渗漏油.由于焊接工艺不良或意外碰撞而引起电容器油箱焊缝和套管连接等地方发生渗漏油现象,必须及时处理.否则,由于密封遭到破坏,空气、水分或其它一些杂质会侵入容器内部,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0.
莒南 《交通与运输》2011,27(5):62-63
时下,由于安全意识欠缺和对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一知半解,一些人在行车途中因车辆故障或临时有事时随意停放车辆,结果往往诱发交通事故;而在事故发生后,个别驾驶人不是积极抢救伤者、及时报警,却擅自驾车离开现场。这类肇事逃逸行为不仅给受害方带来身体及精神上的更大伤害,而且肇事者本人也为"擅自"的法盲行径付出高昂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汽车制动系的常见故障和日常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 即使车辆的制动系统工作很正常,我们也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其的检查。只有做到这一点,关键情况下制动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才会降低。制动系统运转不良可以用下列方法判断出来,同时可以初步断定故障的可能部位,并针对具体零部件进行检查。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怎样开车才能省油也就成了有车一族关心的话题。汽车燃油经济性不仅取决于发动机有效燃油消耗率、车辆技术状况、汽车行驶阻力,还与驾驶操作方法以及运行条件等密切相关。有效地节约燃油能给驾驶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有些驾驶人在节油方面还存在着一定误区,最终适得其反,不但不节油,还会损坏机件,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防止公交车辆车轮抱死打滑,ABS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ABS是制动防抱死系统,作用是在车辆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打滑.如果车轮抱死打滑,驾驶员将无法掌控,会出现车辆侧滑、跑偏等现象而导致事故发生.ABS若有故障,会影响防抱死功能,因此要注意对ABS的保养检查.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交通建设也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态势,越来越多的车辆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频发,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通常在道路安全事故中会将驾驶人当作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而在驾驶人的实际行车过程中也会受到人、车、道路和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驾驶人的心理状态不稳定,从而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驾驶人的心理安全是其安全行车的重要原因,本文就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驾驶人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中行车,由于频繁进出隧道口,加之山区道路环境变化的影响,驾驶人心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或恐惧,这时驾驶人心率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应用动态多参数生理检测仪,就可测得驾驶人行车时的心率值。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山区隧道出入口区段的车辆运行特性和驾驶行为,揭示隧道洞口交通事故的发生机制,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各选择3座隧道,采集了小客车和货车在隧道出入口区段的断面速度,高速公路单个断面观测样本大于500 veh,快速路隧道单个断面样本大于1 100 veh,基于断面数据分析了车辆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人临近隧道洞口时会减速,小客车速度降幅为12~21 km·h-1,货车速度降幅为2~10 km·h-1,货车速度降幅低于小客车;洞口位置小客车运行速度大于80 km·h-1,货车运行速度大于70 km·h-1;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段的车速范围为75~110 km·h-1,快速路隧道出入口段的车速范围为60~88 km·h-1,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段的车速普遍高于城市快速路隧道; 驾驶人进入隧道洞内适应环境之后会加速行驶,驶出隧道时有加速行为,但当隧道出口前方有小半径弯道和互通立交时,驾驶人会减速以适应前方的道路条件;隧道入口前100 m至洞口范围内的车辆减速度最大,货车减速度范围为0.23~0.58 m·s-2,小客车减速度范围为0.47~ 0.70 m·s-2;同一断面的速度观测值存在较强的离散性,表明车辆之间存在明显的纵向干涉,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汽车与自动驾驶车辆混合行驶的道路网中,自动驾驶车辆视觉系统的辨识能力对交通安全至关重要。根据自动驾驶车辆视觉系统基本结构,分析其与人视觉的能见度差距。模拟驾驶人调速算法被证明在恶劣的天气下(包括低能见度时)优于自动驾驶车辆的两个典型调速算法,但是分析发现自动驾驶车辆采用模拟驾驶人调速算法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提出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安全调速算法,解决了自动驾驶车辆和驾驶人驾驶普通汽车之间视觉差距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为比较这两种算法的安全性,建立低能见度时视觉差距导致交通事故的道路网模型。该模型分三个阶段描述了从导致交通事故至局部道路网瘫痪的全过程。最后,建立道路网事故发生概率和平均瘫痪时间两个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自动驾驶车辆采用模拟驾驶人调速算法引发交通事故率较高,而采用基于CPS的安全调速算法则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驾驶人生理特性在驾驶疲劳领域的研究现状,对驾驶疲劳致因及监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驾驶疲劳产生的人口学因素和环境因素,归纳3类驾驶人生理特性在公路驾驶疲劳监测研究现状,简述目前针对公路驾驶疲劳的综合监测技术;最后论述驾驶人生理特性在未来驾驶疲劳监测系统和设备研发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归纳和分析揭示:未来针对驾驶疲劳的检测及评价当以具体道路环境类型作为研究基础,需建立驾驶人生理特性与车辆行为变化特性的评价指标,建设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驾驶疲劳监测系统,方便有关部门对驾驶疲劳现象的监测,有效遏制驾驶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换道决策阶段驾驶人对后方车辆的速度感知特征,以小型乘用车为平台,利用毫米波雷达、车载总线数据仪、音视频监测系统等搭建了试验车。招募了15名驾驶人,在某高速公路完成后方车辆速度估计试验,试验车速度分别设置为60、70、80、90km·h~(-1),最后获取了1 625组数据。采用显著性分析方法,分析了相对速度、后方车辆速度与相对距离对驾驶人速度估计行为的影响特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了驾驶人速度估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约60%的速度估计误差绝对值不大于10km·h~(-1),且驾驶人的速度估计误差满足正态分布;驾驶人速度估计误差随两车相对速度和后方车辆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对速度和后方车辆速度较低时,易高估后方车辆速度,相对速度和后方车辆速度较高时,易低估后方车辆速度;随两车相对距离的增大,驾驶人速度估计误差变化趋势不显著,但两车相对距离较小时,驾驶人易高估后方车辆速度;速度估计模型的平均误差为-0.56km·h~(-1),因此,估计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快速运行于封闭车道内的BRT车辆,其可靠性问题的 关键,是不在运行中发生完全故障.本文对易发生的完全故障, 从部位和原因作了探讨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