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4月底北京车展热闹举办的同时,上海同期也在举行另一个行业盛会:2014国际橡塑展。23万m~2、3000余家参展商,其规模和人气不逊于任何一届车展。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的橡塑展上.汽车已经成为重点行业。围绕轻量化这一主题,包括巴斯夫、杜邦、赢创、博禄在内的诸多化工巨头.纷纷推出了最新的汽车轻量化解决方案。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趋势,其背后的推力是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需求。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着提高燃油效率、降低尾气排放的压力.尤其欧洲制定了严苛的CO_2减排法规。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减轻汽车重量成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11,(18):45-45
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各大汽车制造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通过提高燃油效率、实现低油耗、低排放等方式提升产品性能。“以塑代钢”被业界公认为是实现汽车行业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目标的最佳解决方案,契合了世界汽车材料技术轻量化和环保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响应环保诉求、满足各国日益严格的燃油经济性和CO_2排放法规要求,汽车制造商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2013年3月5日开幕的日内瓦车展上,可以看到多样化的节能减排技术,如各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发动机的改进等等。可替代燃料汽车也是一大亮点:标致的Hybrid Air实现了气-液混合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隶属德国KSPG集团的KS铝技术有限公司,因生产汽车底盘和车身的铝铸件而开拓了新的市场,尤其是在中国赢得了更多客户。铝制轻型车辆部件目前非常热销,其特点是通过车身轻量化降低油耗,从而达到更接近于"95g CO_2"最大油耗的目标。KSPG通过提供铝合金铸件促进了汽车车身轻量化,从而达到了降低燃油消耗和CO_2排放  相似文献   

5.
<正>索尔维工程塑料事业部的TeChny金属替代解决方案有助于汽车制造商实现轻量化与环保性的双重效益。在2叭4年11月举行的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上,索尔维工程塑料事业部展示了一系列以高性能工程塑料替代金属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其中,Technyl金属替代解决方案有助于汽车制造商实现轻量化与环保性的双重效益。轻量化解决方案汽车行业正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轻量化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技术路径之一。除了结构和产品设计的优化外,新型材料的应用能有效实现汽车轻量化。近年来,无论是材料供应商还是零部件及整车制造商,都  相似文献   

6.
节能减排的重要课题——汽车轻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湖 《轿车情报》2010,(1):152-155
汽车轻量化对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CO2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重量每减少100kg,油耗可降低0.3-0.6L/100km,CO2排放可减少5g/km。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何能在动力和能源管理方面提升效率,如何在严峻的环境挑战下实现节能环保,都已成为业内重大课题。在2015上海车展,动力管理公司伊顿带来了创新的车辆动力解决方案并发布了新产品,旨在帮助车辆制造商提升燃油经济性,并达到减少排放的目标。伊顿车辆集团总裁戴文凯表示:"伊顿的价值理念是在电力、液压和机械领域提供动力和能源解决方案,使得能源供应变得更高效、可靠、安全。"在本  相似文献   

8.
司康 《汽车与配件》2010,(43):20-23
<正>减轻汽车自身重量,是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降低汽车CO_2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于重卡行业,因为混合动力、电动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困难重重和前景不明,故轻量化成为目前重卡行业节能减排最现实而又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据世界铝业协会的报告指  相似文献   

9.
<正>巴斯夫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溧阳山湖汽车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山湖实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轻量化低排放的聚氨酯(PU)系统产品应用。巴斯夫亚太区特性材料业务部交通运输业务管理副总裁龙之强表示:"中国市场对复合材料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轻量化的产品能够提高燃油效率,同时其低排放、低气味的特点也能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我们  相似文献   

10.
纪鹏飞 《专用汽车》2013,(12):31-34
在本届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上,零部件产品大放异彩。很多国内外知名厂家不仅积极参展,而且几乎毫无例外带来了最新的产品。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汽车轻量化理念日趋流行,国内外零部件制造商也纷纷不甘示弱,不断开发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以帮助减轻商用汽车重量并满足排放和燃油效率的要求。在本届展会中,复合材料液压尾板、轻量化车桥、变速器及油缸等新产品的亮相,宣告着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1.
在全世界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通过提高燃油效率、实现低油耗、低排放等方式提升产品性能。而随着高分子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塑代钢已被认为是实现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排放控制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对燃油质量的深入研究,汽车制造商得出结论:燃油硫含量对汽车排放控制系统有显著影响,降低含量就会直接降低装备催化转化器车辆的排放;要使汽车在整个寿命期内始终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油效率,就要使用无硫燃油;无硫燃油是应用氮氧化物(NO_X)捕集器、颗粒物捕集器和直喷发动机等先进技术的必要条件。因此世界各国车用汽油标准中降低汽油硫含量的趋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企业动态     
《汽车维修与保养》2011,(11):16-16,18
霍尼韦尔被盖世汽车网授予两项大奖近日,霍尼韦尔公司被盖世汽车网(Gasgoo.com)授予"最佳客户满意度十大零部件公司"和"最可信赖质量十大零部件公司"两项大奖。作为第一家在中国建立全资涡轮生产设备的外资公司,霍尼韦尔提供了创新性的涡轮增压技术,帮助汽车制造商提高燃油效率并减少排放。  相似文献   

14.
应对行业发展趋势,杜邦致力于为汽车行业提供七大解决方案,包括:轻量化、新能源汽车、提高性能、降低系统成本、汽车可持续发展优化、改善舒适性,以及保障汽车生产与驾乘安全. 轻量化让汽车轻装上阵 轻量化、环保可回收、节约能源已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杜邦长期致力于研发高耐热、化学品耐受好以及轻质化的金属替代材料,为全球汽车轻量化提供先进材料支持.据杜邦全球汽车开发与支持中心测算,汽车总重减轻50kg,就能提升2%的燃油经济性,同时在行驶中每千米降低5gCO2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12,(48):48-51
全球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对汽车电子的需求。作为高效节能的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帮助客户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并增强照明、安全、车载网络及信息娱乐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辉门公司作为动力总成零部件以及整车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与主机厂密切合作,帮助客户降低CO2排放,并一同应对环保方面的挑战。针对CO2减排和排放问题,辉门公司的"动力总成"、"密封系统和轴瓦"、"车辆安全和保护"以及"汽车零部件"各个事业部,为客户提供了全面可行的解决方案。辉门在多种产品领域积累的成熟技术经验,使得工程师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分析并解决问题。辉门工程师在燃烧问题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发动机闭环控制系统以及现代电子设备的日趋完善为大幅提高内燃机效率铺平了道路。另外,CAD、CAE、CFD、FEA、工作循环仿真和虚拟设计技术,结合先进的制造工艺,使得汽车行业在燃油效率方面取得了两位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汽车轻量化对于降低汽车燃油消耗和减少排放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轻质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文章详细分析了轻量化技术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包括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3种轻合金的特点、轻量化设计技术以及金属成型方法和连接技术,说明了汽车轻量化的意义,对汽车的轻量化技术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制造商坚信,内燃机汽车通过提高系统效率能够与电动车达到相同的CO_2排放水平。马自达公司宣布了实现Skyactiv技术的2个计划开发阶段。这种被称为"Monotsukuri"的创新系统有助于尽可能快地将这种先进发动机搭载于整个车型型谱。  相似文献   

19.
正陶氏化学的最新解决方案,有助于汽车生产商加强在安全与健康、轻量化及舒适性方面的表现,提升用户驾乘体验。2017上海车展期间,陶氏化学举行媒体活动,介绍其在汽车行业的最新解决方案。来自陶氏化学的创新材料科技,有助于汽车生产商加强在安全与健康、轻量化及舒适性方面的表现,从而提升用户驾乘体验。陶氏汽车系统总裁韩德申(Steve  相似文献   

20.
正提升效率、加快电气化应用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2017上海车展上,舍弗勒展示了针对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可用于量产的动力总成电气化解决方案,帮助汽车制造商开发新的车型和驱动概念,以降低CO_2排放。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表示:"在未来十年中,汽车动力总成电气化将彻底改变个人的交通出行方式。预计到2025-2030年间,全球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汽车的产量将占汽车总产量的一半左右。这一发展趋势也体现在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