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时代》2010,(11):130-137
马自达自推出第一款乘用车MazdaR360Coupe以来,至今已整整50年。在此期间,秉持热忱、不断探索“动感(Motion)”设计理念,马自达为客户提供了从观赏和驾乘角度都令人一见倾心、怦然心动的设计作品。尤其在发布“Zoom—Zoom”的品牌理念以来,马自达在设计上追求更为运动、活力十足的风格,并将这种设计语言运用于自Mazda6开始的所有车型之上  相似文献   

2.
《当代汽车》2007,(6):44-47
Ryuga的缘起 每个人都在现实中不断追求理想。Mazda希望做到让拥有者寻回昨日对速度的渴望与梦想的追求。“Zoom,Zoom”是一种设计理念,是马自达的品牌内涵,是马自达的企业文化。理念可以被销售。理念被销售的是形式却不是理念本身。需要有产品,来把理念形式化和实质化。人们只会为产品买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07,(42):9-9
9月。一汽马自达凭借Mazda6、Mazda3两款产品的出色表现,实现销售10364辆。其中,Mazda6、Mazda3各销售5654辆、4710辆。据了解,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Mazda6的月上牌数。已经连续几月接近或超过昔日的销量冠军雅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世界汽车》2006,(7):23-23
5月31日.首款国产轿跑车——新Mazda6轿跑车在广州隆重上市。新Mazda6轿跑车是基于Mazda6平台,与Mazda6轿车同步开发的.她既具有高性能跑车的运动性与豪华性.又具有高级轿车的舒适性与空间感。  相似文献   

5.
《汽车驾驶员》2009,(3):86-91
从Mazda6、Mazda3到Mazda2,马自达的车型操控灵活已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口碑。年轻的Mazda2车身紧凑,性能不俗,是家族中最具活力和动感的小马。  相似文献   

6.
Mazda6在市场上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产品的形象也由开始的个性张扬,逐步走向成熟、稳重。那么这款Mazda6轿跑车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意外之喜呢?第一眼见到Mazda6轿跑车的前脸,很难发现它与新Mazda6的差别。但是稍加留意就会看到Mazda6轿跑车的前水箱罩由蜂巢变成了一根粗梁,大包围下沿增加了低角度雾灯。  相似文献   

7.
李利军 《车时代》2006,(5):70-73
新Mazda6轿跑车是在Mazda6车型的基础上,新近开发的一个全新的产品,它的推出不仅将影响Mazda6三厢车的定位,也将进一步满足时尚与活力、运动与激情这一细分市场的用户需求,巩固Mazda6在这一细分市场的地位。作为首款轿跑车,“新Mazda6轿跑车”将以优异的跑车性能,豪华的装备,以及完美的驾乘舒适性,功能性,在中国家用车市场上掀起不小的波澜。  相似文献   

8.
李建 《汽车维修》2011,(9):45-47
自问世以来,Mazda6轿车即以其超高的性价比、时尚动感的外形和完美的操控性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作为整车的核心组成,Mazda6轿车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在提高整车性能上的作用可谓不容小觑。本文将对Mazda6轿车发动机进气管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汽车维修》2009,(5):I0001-I0004
Mazda6睿翼的设计理念是“进化的ZOOM-ZOOM”。它延续了第一代Mazda6卓越的运动性能和高科技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更便利、更安全、更环保的设计理念。凭借先进的安全理念及丰富的安全装备,Mazda6睿翼成为中高级车中当之无愧的安全冠军。  相似文献   

10.
佳俊 《世界汽车》2007,(11):68-71
2002年,马自达推出了Mazda6,成功地向人们诠释了马自达的"Zoom-Zoom"造车理念。如今,马自达又推出了新一代Mazda6。新Mazda6的推出不能仅仅看作是旧版Mazda6的升级换代,它代表了马自达产品向未来阶段继续发展和延伸;同时还象征着马自达"Zoom-Zoom"品牌精神的进化和延续。  相似文献   

11.
一汽马自达2005年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全年销售Mazda6达5万多辆,在中高级轿车中位居第五。2006年,一汽马自达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将推出基于新Mazda6平台的两款车型,一汽马自达宣称,在2008年之前,还会有6款车型推出,这就意味着,除了极个别车型,马自达的型谱在华将基本齐全,马自达力争在2010年达到国产轿车5%的市场份额,那时一汽马自达的销售目标是30万辆左右,任务不轻,目前的车型无法完成任务,一汽马自达通过采取群狼战术,将自己的市场份额最大化,新Mazda6轿跑车,以及新Mazda6旅行轿车的陆续推出正是这一战术的具体体现。新Mazda6轿跑车的生产准备在去年底就已完成,厂家在等待合适的上市时机,厂家坦言,5月份上市的凯美瑞是新Mazda6的直接竞争对手,Mazda6新品的投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Mazda6系列产品的推出就是要对竞争对手形成挤压之势。  相似文献   

12.
News     
第二代Mazda6定名睿翼2008年9月8日,在最具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的鹏城深圳,第二代Mazda6以睿翼之名开启在中国的腾飞之旅。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吉田宽在命名发布会上宣布,第二代Mazda6中文名称——睿翼。吉田宽说,睿翼是智慧之车,是腾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甜蜜的一对儿,马宁和万磊的相识相恋有言情小说般的浪漫,而这浪漫都来源于Mazda6睿翼。Mazda6睿翼t Mazda6睿翼轿跑车是马宁和万磊各自的第一辆车,两个人买车后,同时参加了车友会,没想到就认识了自己最爱的她和他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05,(11):10-10
9月26日,新Mazda6的投放仪式在北京、上海、珠海三地同步举行。在仪式上,一汽轿车正式公布了这次上市的四款Mazda6的市场售价,  相似文献   

15.
新闻     
《汽车与运动》2014,(6):190-193
<正>Mazda6阿特兹17,98万元起撼世登场5月6日,北京演艺中心,Mazda6阿特兹撼世登场。作为马自达全球新一代产品旗舰车型、创驰蓝天技术与魂动设计集大成者,Mazda6阿特兹几乎囊括了马自达所有的顶尖成熟技术,将"驾乘愉悦"提升至更高层次,以全新视角呈现出"车随意动,人马一体"的愉悦境界,重新榭立了中高级运动轿车的设计与技术新基准,是同级别车型中最具魅力的"王者"之车。Mazda6阿特兹是一款"打破常规"的战略车型,发布会也以打破常规的T(科技)F(时尚)D(设计)S(运动)演讲会的形式展开,邀请到分别代表科技、时尚、设计与运动的代表人物俞敏洪、李宇春、古奇高和林志颖四大名人到场助阵,他们分别讲述其"打破常规驾驭人生"的成长故事,为Mazda6阿特兹注入了一股精神力量,让发布会升格为一场思想盛宴,形成了内心的共鸣。Mazda6阿特兹全系共推出五款  相似文献   

16.
《车时代》2009,(1):296-296
Mazda6睿翼成为“2009年最值得期待中高级车”。Mazda6睿翼采用了全新的MZR25L发动机,配合全面进化的悬挂系统,真正实现了“人车一体,灵性共通”.在操控性方面,更拥有“弯道王中王”的盛誉;与此同时,驾停便利性也是Mazda6睿翼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MAZDA MAZDA6     
《车时代》2007,(5):I0020-I0021
一汽 MAZDA 6 07款Mazda6是在新Mazda6三厢,轿跑车基础上,进行装备升级,性能优化,而开发出的一款高性价比产品。07款增加了紫晶檀和瀚海蓝两种颜色,使得三厢轿车明显区别于轿跑车时尚个性的风格,产品更加成熟稳重,新Mazda6秉承“技术的马自达”的一贯风格,在外观和造型方面动感而高雅,成熟而充满活力,通过在操控、静音、安全、  相似文献   

18.
《轿车情报》2003,(7):119-119
5月12日,对已上市销售一个月的Mazda6,我们进行了电话采访,受访对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主要经销商和已经购车的Mazda6车主。四地之中,北京因属“非典”疫区,“非典”对其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余三地的销售情况很好。先期由于产量有限,所有销售服务的Mazda6都是车一到店即被提走。  相似文献   

19.
近来,Mazda汽车在中国可谓“风光无限”。自2003年推出Mazda6,便创造了当年单一品牌车型的最好销售记录。前不久,更是推出了技术升级的新Mazda6。正当新Mazda6在消费者手中炙手可热之时,马自达又一款当家产品长安福Mazda3已经驶入了中国市场。然而,这款高性能轿车能否在国内不断膨胀的紧凑级轿车市场得到认同?就让我们解读一下这辆高性能轿车。中国版的新Mazda3采用全新的SAP(SportsApperancePackage)运动型车身,时尚动感,充满活力。前部和侧部的设计,动感时尚,线条流畅,发动机罩盖上拱,两条棱线与前部的盾形散热器罩相连,给人以蓄势待…  相似文献   

20.
niel 《车时代》2009,(4):80-87
当今国内中高级车使用趋势已经完成了由驾乘到驾驶的根本转变,绝大多数消费者以个人购买和个人驾驶为主,车型的安全性、先进性、便利性、动力性的完美结合才能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尊贵感受和价值感受。Mazda6睿翼正是马自达在充分研究消费者需求后,倾全球之资源打造的一款杰出作品,作为马自达旗舰车型的Mazda6睿翼,在继承第一代Mazda6所有优势的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进化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