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介绍蒙华铁路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战略地位,根据鄂湘赣地区历年的煤炭供需情况,预测2020年鄂湘赣的煤炭缺口将稳定在2亿t左右。从铁路、水路和公路3方面,分析当前鄂湘赣地区煤炭调运的主要方式和运输路径。通过将蒙华铁路与既有国铁煤炭运输路径和"海进江"煤炭运输通道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蒙华铁路开通对鄂湘赣地区煤炭调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既有国铁和"海进江"煤炭运输通道相比,蒙华铁路的优势运价分别为0.220 0~0.270 0元/(t·km)和0.210 0~0.240 0元/(t·km),蒙华铁路的开通能有效缓解鄂湘赣地区煤炭供应的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煤炭去产能和运输结构调整政策的深入推进,煤炭产运需市场发生明显变化,煤炭主产区生产集中度增强,调运规模不断扩大,"公转铁"速度加快,直达、下水煤市场分化趋势明显,北煤南运直达运输需求持续增加。从煤炭生产、煤炭消费、煤炭销售格局变化、煤炭运输需求及铁路煤炭运输情况等方面分析我国煤炭产运需现状,提出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发展对策,即:加强煤炭运输增量组织,提升煤炭运输通道能力适应性,强化煤炭主产区外运能力,提高煤炭运输服务水平,为铁路煤炭运输增量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是煤炭调入较多的省份,其中较大部分需要通过铁路从煤炭主产区运入。在阐述山东省煤炭运输需求特点、经铁路调入煤炭的来源地以及“十四五”煤炭运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铁路主要煤炭运输通道能力适应性,剖析铁路煤炭运输通道仍然存在着干线能力利用不均衡、枢纽场站不畅通、支专线建设不协调等问题,提出线路实施扩能改造、技术作业站实施扩能改造、加快支专线建设等铁路煤炭输送通道能力提升对策,从而提升运输能力,畅通枢纽节点,完善集疏运体系,解决山东省煤炭铁路调运问题,有力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崔艳萍  吴强 《铁道货运》2013,(6):18-22,63
在分析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煤炭流量流向、煤炭运输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根据2013年我国煤炭经济情况,通过分析公路和地方铁路运输竞争力,提出国家铁路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运输对策,即优化配置运力资源,做大煤炭运输总量;强化内部运输组织和服务,实现大物流经营战略;分析竞争市场,采用多种营销组合策略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西省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基本情况,研究了晋东南地区煤炭的产量、分布以及铁路和公路的运输情况,重点分析了煤炭外运的格局和铁路通道规划,在分析了晋中南地区煤炭外运通道功能和和邢铁路吸引范围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了研究年度和邢铁路所承担的煤炭运量。  相似文献   

6.
全国主要煤炭基地煤炭运输铁路水路分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随着南北铁路通道的畅通,北方至华东、华南间的煤炭到底是经铁路水路联运,还是经铁路直达运输,对铁路货运量的预测至关重要.通过本研究,拟找到2种运输方式承担煤炭运输的合理范围和分工.研究结论:在六大煤炭主要输出基地中,神东、晋北和陕北基地至中南、华东沿海地区煤炭运输通过铁路水路联运比较经济,晋东和黄陇基地至中南、华东地区煤炭运输通过铁路直达比较经济,晋中基地除福州-汕头区间沿海各市煤炭应采用铁路水路联运方式外,其余地区应采用铁路直达的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7.
用比较全面的数据介绍了蒙西地区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基本情况,研究了鄂尔多斯市煤炭的产量、分布以及铁路和公路的运输情况,重点分析了煤炭外运的格局和铁路通道规划,在分析了鄂尔多斯市煤炭外运通道功能和大准铁路吸引范围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了研究年度大准铁路所承担的煤炭运量。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铁路煤炭运输提质增效,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分析甘肃,以及西南等地区煤炭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针对铁路运输距离较远、物流成本较高、新疆高热值优质煤源相对不足等制约问题,从加强货源营销、实现新疆煤炭外运中长期运输协议运输、大力发展集装箱装运煤炭业务、研究对开班列方案、加快推进疆煤铁水联运、推进疆内优质煤源置换等方向,提出进一步扩大新疆煤炭铁路外运市场份额的对策,以发挥铁路作用,多措并举降低外运物流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铁路煤炭运输抑尘"六达标"要求,保证抑尘设备设施、抑尘液配制、喷洒作业质量等环节有效可控,阐述铁路煤炭运输抑尘现状及现有抑尘设备存在问题,提出铁路煤炭运输抑尘钩档识别自动喷洒系统设计原则,探讨系统功能设计,在喷洒装置、预溶上料装置设计的基础上,探讨系统构成及工作流程。铁路煤炭运输抑尘钩档识别自动喷洒系统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升铁路煤炭抑尘喷洒质量,提高铁路煤炭抑尘工作效率,保障行车及作业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0.
肖颖 《铁道货运》2014,(1):51-56
煤炭是美国铁路最重要的运输产品,美国铁路承担了70%以上的煤炭运量。在对美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铁路煤炭运输运量和收益的变化,以及铁路煤炭运输装备的技术发展。美国铁路运输条件与我国铁路相似,汲取美国铁路货运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对提高我国运输能力和技术进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我国煤炭分布、生产与消费和铁路煤炭运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存在外运通道能力不足、通道布局不够合理、前后方疏运系统不配套等问题,以及未来煤炭行业发展对铁路的影响,提出铁路煤炭运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牛欣会 《铁道货运》2013,31(1):34-38
在阐述哈尔滨铁路局经济吸引区内煤炭产量变化、消费结构、铁路运量及煤炭远期生产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哈尔滨铁路局煤炭运输市场的特点,提出加强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设,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创新货运产品的重载化和直达化,实施大客户战略和煤炭运输物流化,以及铁路局间一体化协作等煤炭运输发展策略,提高哈尔滨铁路局煤炭运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铁路空箱调运数量多、成本高及难度大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从铁路集装箱空箱调运的特点出发,考虑到需求量、供给量和租箱量等因素,建立了空箱调运的运输模型,运用LINGO语言求解模型,最终得到空箱调运的数量和租箱量及空箱调运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4.
自国务院实施运输结构调整政策以来,"公转铁"运输需求不断增长,铁路货运市场需求出现新变化。在分析国家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及铁路货运增量目标的基础上,研究铁路大宗货物及零散高附加值白货市场需求变化,重点关注沿海港口煤炭下水和铁矿石疏港运输,针对煤炭、铁矿石、集装箱、商品汽车、冷链等不同类型运输特点,从货源货流组织、运输产品供给、点线能力提升、运输组织优化、设施设备保障等方面提出货运增量对策,为铁路货运增量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赤峰地区既有铁路现状、在建及拟建铁路情况,分析了地区运营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路网构成、客货运量需求的变化,结合赤峰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地区内客货车流特点,确定地区总图格局.考虑煤炭运输通道在赤峰地区运输径路,地区功能定位,研究了锡绥线引入地区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分析,推荐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且能利用...  相似文献   

16.
发展铁路煤炭物流是铁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增加收益的重要途径,铁路做好煤炭物流应把握其储备难、连续性、波动性、长运距和运输条件要求高的特点.在分析当前铁路煤炭运输存在的通道运力不足、空车配给不足、铁路对上下游企业供求信息掌握不充分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完善空车调配管理、增加车辆检修资金投入、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等铁路发展煤炭物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韩启 《铁道货运》2012,(9):6-10
在铁路运输中煤炭自燃现象时有发生,给运输安全带来很大影响.通过分析煤炭自燃的原因、煤炭自燃的过程、煤炭自燃的部位和铁路运输煤炭发生自燃的原因,结合张家口地区铁路煤炭运输特点,提出强化过程控制,配备先进的测温设备,改善煤炭堆放场地条件,选择合适贮煤场和堆置方式,采取合理堆煤方式和减少煤炭堆放时间等防止铁路运输煤炭发生自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2003—2013?年煤炭生产、消费、进出口数据,铁路煤炭发送量等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格局将长期存在,铁路输送煤炭的产运系数基本稳定在?60%?左右,其中国家铁路煤炭发送量增幅小于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从能源结构调整、跨区送电、进口煤3个方面,分析煤炭消费变化对铁路煤炭运输的影响,随着能源结构不断调整,跨区输电不断发展,以及国内煤炭进口量增长,未来煤炭需求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从?2014?年国家铁路煤炭运输总体形势来看,煤炭需求将继续小幅回升,煤炭进口量相对平缓增长,铁路煤炭运量基本保持稳定等。  相似文献   

19.
货物运输通道方式竞争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货物运输通道内运输方式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改进的Logit的货运通道内运输方式竞争力模型,并以我国西部某地煤炭运输通道中公路和铁路的竞争力分析进行案例研究,根据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弹性分析和运输方式的服务特性分析,并根据竞争力模型探讨未来该地区新增煤炭运输专线后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近年来蒙东地区煤炭产量及外运量逐年攀升,除供往东三省外,经港口下海供往南方的煤炭增长迅猛。与此同时,服务蒙东煤运的多个铁路项目陆续开展前期或开工建设,将形成多条下海铁路通路。为此,有必要针对煤源、下海港及运输径路,统筹研究蒙东地区煤炭下海需求及铁路通道的合理布局。研究结论:(1)蒙东地区煤炭下海合理运距应在600~800 km;(2)规划年度形成以白音华、巴其北、五间房、巴彦宝力格等煤田为主要煤源,以锦州、曹妃甸、绥中为主下海港,以白音华—大板—锦州、锡林浩特—曹妃甸、锡赤—赤绥、巴彦乌拉—新邱—阜新—义县—锦州四条组成的煤炭下海铁路通路运输体系;(3)为蒙东煤炭下海运输提供条件完备、能力大且极具弹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