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车辆运输船装卸车辆时,车辆底盘可能与坡道发生碰擦的问题,通过构建车型和坡道数据库,开发坡道行车仿真程序,以分析车辆上下坡道是否碰擦底盘,通过仿真计算得到车辆上下坡道时底盘的最小离地间隙,可评估车辆在上下坡道时的通过性,该方法可在设计阶段辅助坡道设计,也可对已营运车辆运输船坡道进行车辆通过性评估,辅助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模式中车辆制式选择的必要性,介绍了直线电机车辆与轻轨车辆的原理及特点,同时分析了两种模式下车辆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运用条件。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了长沙市轨道交通运用车辆应优先考虑采用轮轨车辆。  相似文献   

3.
施依柠 《集装箱化》2020,31(3):30-32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车辆生产和消费国,《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以下简称《国际危规》)中车辆运输相关条款的修订必然给我国车辆海运带来新的影响。本文分析近几次《国际危规》中车辆运输相关条款的修订情况,并提出最新版《国际危规》生效后集装箱船海运车辆的安全监管建议。1我国车辆产销及运输情况1.1我国车辆产销量和进出口贸易量增长迅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我国车辆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车辆进出口主要通过海运完成。近10年来,我国车辆进出口贸易量增长迅速,尤其是车辆进口量增长近6倍。  相似文献   

4.
舰用车辆是主要服役于航空母舰的移动设备,这些设备直接或间接地与舰载机的保障作业相关联。依据现有航母舰用车辆与舰载机保障设备的现状,说明舰载机的保障需求以及舰用车辆的作用,解析舰用车辆在舰载环境下使用的特殊要求,论述舰用车辆结构特征与设计需遵循的基本要点。舰用车辆继承岸基车辆的功能,同时又适宜舰载环境条件下作业,舰用车辆是舰载设备的组成部分。宜将舰用车辆总的视为设备系统,以模块组合与功能通用方式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有必要研制功能适宜的舰用车辆或装置,满足舰载机弹药挂装环节保障能力提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海上滑行时两栖车辆的动力控制能力,进行海上滑行时两栖车辆的水动力特性数值计算分析,结合力学控制方法进行两栖车辆的水动力建模和控制优化。提出基于运动力学和阻尼力反馈调节的海上滑行时两栖车辆水动力解算模型,构建两栖车辆在海上滑行时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根据滑行时的阻尼力和水动力进行平衡性控制,在考虑小扰动和稳态误差干扰下,根据两栖车辆的受力情况进行阻尼反馈调节,提高两栖车辆的滑行控制能力,并实现两栖车辆的水动力特性数值优化解算。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两栖车辆的水动力特性数值计算,提高两栖车辆的海上滑行稳定控制性能,输出动态平稳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靳引利  王建平 《中国水运》2007,7(9):173-176
套牌车严重地损害着合法车主的利益,对社会安全和交通运输行业秩序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但限于技术手段和当前的管理模式的制约,套牌车辆的治理还采用传统的人工盘查方法,收效甚微。文章在分析套牌车辆的来源、社会危害性和套牌车辆运作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车流信息采集网,以采集到的数据作为基本条件,使用车辆牌照识别等技术手段,分析和提取套牌车辆名单,并在信息采集层识别车辆牌照,拦截可疑车辆。同时,针对这种治理方法中的难点,文章给出了套牌车辆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图,并以实例的方式,提供了套牌车辆数据处理的系统算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桥梁在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承载能力,以某连续梁桥为计算实例,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质量-弹簧的车辆模型和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用时程分析法分析了车辆荷载作用下连续梁桥的动力响应特征,着重探讨了车辆刚度、车辆质量、行车速度等车辆荷载因素对连续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8.
对杭州南收费站共计70d的交通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车辆荷载分为7种基本轴型及12种典型车辆。基于疲劳累积损伤准则得出各基本轴型和典型车辆的等效轴重与等效车辆总重,以及各典型车辆与推荐标准疲劳车之间的换算系数,推荐了杭州市之江大桥钢桥面板疲劳计算荷载谱。  相似文献   

9.
孙卫阳 《船电技术》2010,30(8):53-56
大型矿用自卸车装设自动称重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和调度管理部门及时了解车辆的载荷情况,以防止车辆超载,从而延长车辆和轮胎使用寿命、减少车辆维修时间,并减少车辆维护运行成本。本文介绍了SF33900大型矿用自卸车自动称重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并分析了引起系统测量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防撞护栏在车辆撞击下的动力响应,以云南某跨线桥梁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车辆对防撞护栏碰撞模型,分别从不同的碰撞角度、车辆质量、车辆速度等工况分析了桥梁的位移和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