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至中山跨海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座世界级的集桥、岛、隧为一体的大型跨海工程,建设期项目管理具有业务复杂程度高、用户角色和数量多、数据体量庞大、工作界面繁多、信息系统参建方多等特点,因此研究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业务视角分层次梳理深中通道施工过程项目管理的所有业务功能和工作界面,实现建设阶段项目协同管理功能,如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计量支付管理、项目OA等从数据到业务的协同,并提出实现协同管理的基本要素;其次,考虑到深中通道项目BIM协同管理平台系统架构的整体复杂程度高,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分3个视图研究分析深中通道BIM协同管理平台的架构,并分别与相应的需求进行匹配验证;最后,开发深中通道的BIM协同管理平台,提供用户使用的包括Web,PC和手机移动端3个客户端,通过用户权限根据用户需求分配不同的权限和功能,实现基于BIM的施工数据统一存储,并达到不同业务的过程协同和不同用户角色的工作协同的目的。研究表明,基于BIM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架构可以适应大型工程项目复杂业务流程定制和庞大数据的高效存储与管理,同时可以作为大型工程项目系统集成的支撑架构。  相似文献   

2.
BIM模型作为数据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实现项目数字化建设与信息化集成的重要手段,可以持续关联并更新项目进度、质量、计量等信息,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精细化管控的重要保障.以徐州市徐韩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为实例,重点研究BIM平台在施工全过程的各项应用,分析该平台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项目的 工程质量、进度,筑牢项目的 安全、环保防线,并完成自动化的中间计量工作.该平台依托BIM的信息集成化,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尺度、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管理解决方案,为项目施工管理高效化、数字化提供了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3.
针对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应的问题,提出通过BIM、GIS与三维成像技术等集成应用解决的思路,从分析BIM和GIS技术特征着手,研究BIM和GIS技术两者相互结合在桥梁工程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可能性与优势,依托荔浦至玉林公路工程平南三桥BIM技术在建设各阶段的应用资料,探究BIM技术对于桥梁工程中应用的具体效果,从桥梁设计勘察、施工管理、运维阶段三大板块进行分析BIM技术应用的好处,将数字化模型与云平台相结合,实现多终端实时管控。最后,分析了BIM技术对于"智慧交通"建设的作用,并指出BIM技术在"智慧交通"建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朱德庆  李涛  姚剑  段云生  段春鹏 《隧道建设》2020,40(Z2):216-224
隧道施工现场采集的结构、地质、施工信息碎片化严重,缺乏统一组织手段,分析利用难度大,隧道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水平有待提高。为支撑隧道工程施工信息化,对施工数据进行标准化定义,开发数据标准化工具,以支撑施工期异构数据统一组织应用。针对BIM技术在设计与施工中难以落地、工程数据难以集成的问题,研究多尺度BIM模型建立方法,并以里程为索引,集成地质、进度、设计方案等信息,实现施工数据统一管理与可视化。基于动态更新的施工现场数据与轻量化BIM模型,建立以集成信息模型为核心,桌面端、网页端与移动端应用综合服务的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全面施工决策信息,动态评估施工风险,保障工程效率与安全。经云南老营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实践验证,本系统基本满足信息化管理需求,对隧道工程信息化管理及BIM技术的工程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康宁  刘志伟 《隧道建设》2019,39(9):1507-1514
为充分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可视化特点,解决北京地铁19号线施工过程管理中信息的离散性问题,保证各种施工信息随着施工逻辑有序集成,以在建的北京地铁19号线平安里站为工程背景对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进行研究。首先,确定BIM进度管理的逻辑,通过建模阐述BIM模型的划分方式以及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信息附加行为,确保模型进度跟踪的精度和有效性; 然后,通过开发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 最后,根据此方法探索BIM技术对施工过程中工序信息、材料信息、成本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方面的新手段,进而得出通过BIM技术能有效地遵从施工逻辑附加、跟踪、集成施工过程信息的结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可视化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跟踪、集成方面。  相似文献   

6.
杜战军  吴继峰  任子健  温庆杰 《公路》2021,66(11):114-119
以某大跨钢桁梁桥的BIM模型建立过程为例,提出了一种参数化及精细化建模思路,通过对BIM模型的构件进行设计、施工信息匹配和编码,可用于桥梁施工全过程监控.基于BIM模型信息,以手机和个人电脑为采集终端设备,建立数据服务器和基础数据库,在云计算中心进行后台整理分析,从而构建BIM信息化平台,实现施工进度模拟、设计与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和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归档管理.BIM建模及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桥梁施工效率,优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构件安装精度和施工质量,为大跨钢桁梁桥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BIM技术已在建筑工程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Bentley平台软件相较其他平台在基础设施领域BIM设计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对Bentley平台在道路设计中的BIM建模流程、模型校对修改以及BIM模型成果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多层次施工管理和可视化模拟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一些问题,希望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有更长远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BIM技术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分析了BIM技术特点及其优势,在总结公路工程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BIM技术在公路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前景和方向。最后,详细分析了BIM技术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三维模型参数化建模、工程量统计与方案比选、信息化管理和优化等层面,促进BIM技术在公路工程领域内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从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标准、建模技术、全寿命周期的应用等方面,对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较为领先,隧道结构BIM建模技术已基本成熟,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均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下一步应完善与隧道工程密切相关的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并向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延伸; 3)要重点解决设计变更时模型自动更新的问题,深化BIM技术在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全寿命周期集成平台的研发,推进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全寿命周期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BIM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实施的总体管理模式。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总体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工作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工作原则、组织与管理、BIM模型构建及交付标准制定、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建设、BIM应用与成果管理和数字化交付管理等。实践证明,建设管理方主导+BIM总体管理模式适应于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BIM建设和管理,并可为数字轨道交通生态链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是上海市2015年BIM应用试点项目之一,也是上海市首个全线全覆盖应用BIM技术的特大型城市道路工程。基于北横通道新建工程特点,编制涵盖道路、桥梁、隧道、下立交多工程类型的BIM交付标准和行为标准;结合北横通道新建工程特点,立足技术创新,进行设计方案比选、虚拟建设、工程漫游、施工工艺模拟等BIM应用,并研发了"特大型城市道路工程基于BIM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平台"。其研究成果将提高北横通道新建工程建设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12.
徐梅  刘晨光  田石柱 《公路》2024,(1):358-363
打造BIM数字模型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健康监测平台,可更好地利用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实时掌握结构的工作状态。但BIM模型不能直接在结构层面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限制了智能健康监测平台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为将BIM数字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交互融合,提出一种基于Revit与ANSYS软件的协同建模分析方法:首先建立结构BIM数字模型,并利用Revit API技术,实现Revit端BIM模型信息向ANSYS的有效传递,而后在ANSYS端将所获取BIM模型信息利用APDL语言二次处理,完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并进行结构数值模拟计算。基于此方法,以某三跨连续梁桥为例,对该协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以怀芷快速干道太平溪大桥为实际案例,研究了BIM技术在跨河桥施工中的应用优势。首先在分析水上施工钢平台、桩基溶洞、预制箱梁架设等施工重难点的基础上,搭建了三维立体模型,制定了"流动+固定"式组织架构,为实现可视化施工做好准备。然后在项目施工阶段,将BIM技术应用于虚拟布置施工场地、加强质安管控等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率。最后针对上述施工重难点提出基于BIM的解决措施,分别模拟钢便桥、溶洞处理、箱梁架设的施工全过程,在施工准备、技术交底、方案筛选等方面进一步拓宽BIM技术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对公路运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养护手段普遍存在资料不全、低效,数据共享难的问题,本文结合最新信息技术手段和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公路预防性养护方法,将公路资产管理与养护集成到三维可视化平台,同时基于BIM模型,提出预防性养护决策模型,为公路资产管理、道路养护管理等提供管理决策平台。  相似文献   

15.
BIM技术研究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相继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BIM技术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中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运行速度、行车视距、隧道照明、长陡下坡等重点安全指标中BIM技术应用点和系统开发思路,为应用BIM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提高传统勘察设计工作效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桥梁设计、施工和运维管养不同阶段信息转移遗漏和难以共享的问题,以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基于BIM的全生命期信息管理平台,平台包括电脑端的WEB应用系统、智慧沙盘和移动智能终端APP 3种可视化交互方式。设计阶段,对全线桥梁进行参数化BIM建模,并建立桥梁周边环境三维实景模型,在BIM中集成桥梁结构分析结果数据。施工阶段通过统一的构件编码串接项目信息、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人员物资机械、施工监控等信息,实现各方的协同管理。运维管养阶段,在BIM模型上集成了设计、施工阶段与运维管养相关的关键信息,对健康监测和巡检管养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云南高速公路勐满段K37+640大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K37+640大桥3D、4D模型构建原理及BIM施工应用平台开发过程;探讨了K37+640大桥基于BIM模型的"预制构件、施工组织设计、信息化项目管理"深化应用方案; K37+640大桥通过BIM3D、4D技术实现了图纸复核、施工组织优化、施工方案优化、设计优化、以及预制构件施工控制等,实现了桥梁模型与施工全过程整合共享、实现了桥梁施工全过程的云端管控,为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摸索了新方式,为全面提高项目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背景,针对BIM技术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在项目设计前面对专业众多、设计数据庞大问题,建立协同工作平台、创建统一工作空间及制定标准建模规则的技术构架;其次,为实现路线设计方案可视化分析和评价,对于道路设计过程中三维实景模型、管线及控制因素建模进行BIM技术论证,创建精细化场地模型;最后,以BIM正向设计为目的 ,在CNCCBIM OpenRoads软件及路、桥、隧集成开发平台下,进行道路、桥梁、隧道重要设计技术节点研究.创建BIM在公路正向设计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工作流程,为后阶段BIM实现正向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应用于钢箱梁顶推施工的BIM模型建模方法、钢材用量校核方法及施工方案模拟优化的关键。建立了考虑预拱度的钢箱梁模型、含钢筋的桥墩模型,整合形成桥梁施工BIM模型,完成施工场景建模、临时设施建模与施工机械建模,集成项目施工场景模型,完成了钢箱梁吊装、顶推、落梁全过程施工方案模拟检验与吊装作业优化,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钢箱梁预制节段的数字化处理,完成了与BIM模型的空间偏差分析,基于BIM模型空间坐标信息完成梁段吊装与顶推全过程测量纠偏。相关成果证明BIM技术在桥梁顶推施工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为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信息化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交通建设企业进行先进科学的施工管理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提高信息化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结合国内交通建设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现状,以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背景,通过使物联网、云计算、BIM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相融合,实现工程公司数据集成、项目现场与信息化中心互动,提升公司与项目间管理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公司对项目进度、成本、安全的全程动态化管理,为国内交通建设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