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水分是影响黄土区植被生长的关键立地因子。为了掌握黄土区公路路域土壤水分赋存特点,给区内公路绿化和植被恢复提供技术依据,以青兰高速陕西张村驿段为例,采用典型样地调查与自动连续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道路边坡土壤水分分布情况进行了观测,并对边坡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同层位(深度)土壤水分比较,道路边坡下坡位表层土壤含水量一般高于边坡上坡位,但边坡坡度及防护措施等因素对坡面径流的再分配作用会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产生影响;挖方边坡中、下层土壤水分横向分布规律基本与表层一致,而填方边坡中、下层土壤水分则呈现无规律横向分布特点。(2)对于同一坡位不同层土壤水分的比较,边坡表层土壤含水量总体水平一般低于中层,且这种差异在阳坡表现尤为明显;边坡表层与中层土壤水分总体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表层与下层,说明表、中层土壤含水量之间因存在良好的水力互补关系而具有相对一致的变化规律,但表、下层土壤含水量之间呈不相关或弱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在不同型式边坡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挖方边坡各层间相关性系数明显高于填方边坡。 相似文献
2.
3.
4.
5.
6.
西部黄土高原脆弱生态区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加之特有的黄土结构,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加强公路边坡维护和生态修复无疑是保障公路基础设施安全、促进路域景观优化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地区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公路类型对应的边坡特征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区公路边坡土壤养分流失方式和流失规律,对于公路边坡的植被恢复和护坡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10.
针对鄂尔多斯高原黄土干旱地区的特点,通过210国道包头至东胜段的修建,系统研究了公路边坡植物防护技术。从植种的选择、防护类型和施工方法的确定、适合当地条件的路基边坡植物防护形式以及防护效果和效益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1.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体系及护坡植物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体系,并简要介绍其组成部分:基础工程、植被工程,保护管理工程的内容,提出公路边坡防护植物的选择要求,结合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土壤、草地自然资源等特点,分别列举可供选择的草坪植物种类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主要品种,适用的边坡类型及栽植方式;同时介绍了适用于西南地区公路边坡防护的野生草坪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2.
13.
《公路》2017,(6)
为探究黄土地区高速公路涵洞的病害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对青海东部黄土地区兰西高速公路、平阿高速公路、宁互一级公路和西湟高速公路的涵洞病害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重点对兰西高速公路涵洞病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地区高速公路涵洞病害类型主要有涵洞下沉、基础开裂、护锥翼墙沉降开裂或倾斜错位、涵节错位或填缝脱落、内部积水淤塞、进出口积水淤塞、涵背填土塌陷、涵顶路面开裂等8类。根据各类型病害的发育程度,首次将病害分为一般、严重和很严重3个等级,有助于客观、准确、快捷地评价涵洞病害实际发育程度。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高速公路涵洞病害勘察和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青海东部黄土区高等级公路涵洞病害较多且严重,针对这一状况,调查了青海东部地区的4条高等级公路黄土区段内的涵洞,共408座,其中病害涵洞379座,病害率为92.9%。调查发现涵洞病害以进出口淤积、翼墙倾斜错位为主,多发于地势平缓、排水不畅区段。结合现有规范和调查结果,依托新建民和~小峡一级公路,提出采用不同桩间距(2.5 d和3.0 d,d为桩径)灰土挤密桩和换填垫层的方法处理涵洞地基,开展现场试验对涵洞沉降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涵洞沉降远小于换填垫层处理的涵洞沉降,而两种桩间距灰土挤密桩沉降差异较小,建议桩间距取值为2.5~3.0 d;涵洞进出口铺砌的施工措施应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结合呼伦贝尔公路工程项目中采用的边坡坡面防护形式,对目前常用的几种骨架植物防护形式的适用条件、设计方法以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路基边坡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谢正武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1,(4):28-30
山区公路在施工中或通车运营过程中发生高边坡失稳问题,拖延了工期,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营。边坡病害主要为崩塌、滑坡、错落和坍塌等四种类型。针对边坡病害治理,国际岩土学会分为四类,目前国内边坡治理比较灵活,文中提到了一些成功事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因公路边坡失稳导致的路基崩塌事故时有发生。本文针对上述情况,从影响公路边坡的影响因素着手,阐述了公路边坡稳定性的评估方法,提出了公路边坡失稳的防治措施,为公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和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