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适应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区域高速公路对指路标志设置的变化和需求,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区域高速公路的特征及其给指路标志设置带来的问题,在总结国外先进做法和我国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区域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设置原则和要点,并研究了互通间距较近、重合路段、互通立交指示等3种特殊情况指路标志的设置方法,最后对我国相关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杜战军 《公路》2011,(9):52-54
绕城高速公路具有路网组成复杂、枢纽转换点多、互通出人口多、交通类型复杂、对指路标志信息需求量大等特性.以郑州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整改工程为依托,对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信息的筛选、分类、分级进行了研究探讨,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高速公路复杂节点指路标志的最优方案,基于驾驶员对于标志的理解度和认知时间,采用标志规范符合率和信息量2个客观指标,建立单块标志和标志系统的有效性评价模型,并应用模型对某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区出口前主线同向分离的4种指路标志设置方案进行评价.发现当将外侧两车道作为互通区出口集散车道,并将互通出口标志与同向分离标志...  相似文献   

4.
随着路网的复杂化,指路标志信息量过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现象日益显著。为了全面、系统地确定高速公路互通区指路标志的合理地名数,为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设置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驾驶人角度选取了反映其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水平的代表性指标,构建了高速公路互通区指路标志地名数研究的宏观模型。使用眼动仪和脑电仪在相关场景中进行室内驾驶模拟试验,以获取被试在不同地名数指路标志场景下的眼动行为、脑电以及驾驶行为数据。利用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到驾驶人在地名数为4,5,6,7,8,9六种场景下,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的综合效率均值分别为0.983,0.956,0.902,0.796,0.699和0.617,再针对不同的指标集,进行指标敏感性分析,获取驾驶人在6种场景下的综合效率指数。通过试验发现:随着地名数的增多,驾驶人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的综合效率均值呈现下降趋势,当信息量超过其认知阈值时,系统综合效率值会迅速下降;不同地名数指路标志场景下,导致驾驶人认知反应效率低的原因存在差异,在对指路标志版面设计时应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不同驾驶人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效率存在差异,所对应的标志地名数合理阈值也存在轻微差异,但总体上从驾驶人认知反应的角度考虑,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地名数阈值为6个。该研究从驾驶人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的角度,使用DEA方法构建了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对指路标志的地名数进行了探析,为中国高速公路互通区指路标志的版面设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丁乃侃  田壮  逯兆友  卢林盛 《公路》2022,(4):243-249
为评价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设置有效性,以湖北省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调整为案例,在湖北省高速公路沿线代表性服务区开展针对驾驶人的实地问卷调查,获取不同个体特征和出行特征驾驶人对于出口指路标志设置清晰程度、是否满足驾驶预期、能否有利于少走错路的主观判断。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上,调整后的出口指路标志能够满足驾驶人出行需求;(2)男性、年龄较大和驾龄越长的驾驶人更倾向于认为指路标志设置是有效的;(3)跨省因公出行且出行越频繁的驾驶人对指路标志设置越满意。本研究可为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调整后的有效性评估提供参考,为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内枢纽互通交通设施设置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速公路大型枢纽互通立交的交通组织,研究如何通过科学设置标志标线、采用电子路牌预告和指引、多技术叠加组合设计等,使驾驶者选择正确的行驶方向和转向路径,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伟  姜明  唐铮铮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2):117-122,143
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日本、中国指路标志系统的特点,针对公路指路标志在交叉点和路段中的版面形式、设置位置、指示内容侧重点等问题进行研究,提炼出国外指路标志系统值得借鉴之处。从指路标志的识认性、系统性出发,建议国内指路标志系统设置作如下改进:进行地名分级、加强道路编号工作、完善指路标志图形化、明确标志形式适用性,确定交叉点、路段中指路标志设置的系统要求。希望能为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为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志俊  黄志勇  李振华 《交通科技》2024,(1):107-109+129
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出口标志存在信息超载、指引混乱等现象,且标志信息选取过程中存在随机性和个人喜好,导致选取信息不能最大化满足驾驶员的驾驶和出行指引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驾驶员出行和指引需求,同时保证整个标志版面的简洁美观,文中通过信息因素分析和建立信息重要度模型,研究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出口标志版面信息选取。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得出涉及的特征因素:交通量特征、经济特征、行政级别特征、旅游出行特征因素满足选取信息重要度的因素特征需求。该方案通过将定性问题转变为定量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设计人员科学设置枢纽互通出口交通标志,提高枢纽互通交通标志的实用性,有效保障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由于交通流相互交织、车辆加减速换道等原因,驾驶人需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以及操控力,操作难度较大,该区域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和形式对于交通安全至关重要;我国以往针对互通立交区指路标志的效用评价往往采用定性化主观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反映指路标志对于互通立交区域车辆驾驶人驾驶行为与交通流的综合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实验,构建综合驾驶人微观驾驶行为评价指标、交通流宏观评价指标的互通立交区指路标志效用评价模型,提出了评价模型的基本形式。并对基本形式进行了目标分解。在驾驶人微观驾驶行为评价指标方面,选取了反应时间、心率变异率作为具体评价指标,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以及各自影响权重;在交通流宏观评价指标方面,选取了速度变化率、车道保持能力作为具体评价指标,同样的,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以及各自影响权重。在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各目标函数评价指标的相关约束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互通立交区指路标志效用定量化评价方法,并选取某高速公路客货分离车道车流交织区的标志布设方案,开展驾驶模拟实验,应用本模型对两组设计方案的标志诱导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指路标志系统信息的系统性和标志设置的合理性是有效引导交通出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道路网络的不断完善,现有的指路标志系统未能及时的更新完善,使得指路标志系统的引导作用明显下降。通过义乌市中心城区指路标志系统规划改善研究案例,得出现有指路标志系统存在的信息量过载及设置不当等问题,并对其提出改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对比国内外交通设施标准中有关立交桥指路标志规定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道路标志标线标准有关立交桥指路标志设置规范在针对性、标志设置系统性、版面设计的精细化以及特殊情况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我国立交桥指路标志标准在系统构建、标志配套使用、针对措施等方面需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最新的统一交通控制设施手册(2009版),详细介绍了美国高速公路出入口指路标志的设置方法,通过与中国高速公路出入口指路标志设置方法(2009版)对比,指出其因地制宜的原则、车道指示的理念和箭头布局的明确等值得中国公路设计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庆人和立交指路标志设置不合理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指出了人和立交指路标志存在的主要问题:标志设计对象不明确、出口标志信息量过载、设置位置缺乏提前诱导、版面英文翻译过于教条、商业广告信息过于集中等五个方面,通过借鉴北京和美国指路标志的设计与使用特点,提出了重庆人和立交指路标志的整改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美日中三国公路指路标志设置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伟  陈宏云  张高强 《中外公路》2007,27(6):190-193
在路网环境中,驾驶人获得道路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公路沿线的指路标志。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标志设置规范和实例,分析三国的公路指路标志在交叉点和路段中的版面形式、设置位置、指示内容侧重点等问题,提炼出美日指路标志设置理念中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国内外指路标志在版面设计、信息传递方式、标志设置地点及密度等情况,分析了北京市城市道路现有指路标志在规范性、视认性、连续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指路标志设置要求,提出了细化信息内容、分层分类设计、添加新的信息元素等针对性对策,以达到完善标志设置、方便群众出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结合渝黔高速公路扩能项目的重大节点工程——南桐复合式枢纽互通的方案研究过程和结论实例,探讨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和铁路交叉条件下立交选形的思路和方法。该枢纽互通路网情况复杂,与永城北枢纽复合设置,解决该项目分别在永城镇及南桐镇与綦万高速的交通转换,并实现在两个场镇的下地功能,同时与綦万高速公路设置的既有永城下地互通呼应,满足该区域内的交通需求。该项目主线在枢纽前后区段受地形限制,与綦万高速公路交叉点高差达28m,互通区内民居、厂房密集,受在建和老三万南两条铁路、綦万高速公路麻坝大桥以及该项目温塘村特大桥(连续钢构)影响,互通匝道布设极为受限。施工图设计阶段遵循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适应性原则,经过充分论证和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复合式枢纽互通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正>万州将再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万州至开江高速公路,同时,该项目设置了L线,实现G5012与G42的交通转换。L连接线起于李家河附近,接A线,经高梁镇,止于G42高梁互通附近,路线全长4.22 km,设置2座枢纽互通,起点李家河枢纽互通设置十字交叉(分期实施),止点接G42设置高梁枢纽互通与G42高梁互通合设。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设置满意度评价体系,分析多维度因子对评价结果的直接和潜在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收集驾驶人的基本信息和对指路标志的主观评价,通过贝叶斯网络构建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设置满意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可以准确识别驾驶人对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的满意度,总体准确率达到72.9%;通过贝叶斯网络模型识别了驾驶人个体特征、出行选择特征、出口处的行为特征等因素之间的因果关联及其组合对出口指路标志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在标志信息量大小和信息排列方式变化条件下的指路标志视认特性,实现快速路指路标志的优化设置方法,在视认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可视的信息量。以探索指路标志视认特性为切入点,研究城市快速路高架路段与辅路衔接的出口指路标志尚需优化的问题。试验选取32名驾驶人各完成77张静态标志的目标路名视认任务,其中标志图片均保持一致,采用互动测试程序,设置标志图片的随机显示和不重复出现,通过按键激活下一张标志的视认,采集被试者操作行为及视认时间的原始数据。通过室内视认试验,以信息量(版面中2~12条路名,共11种)及信息在指路标志内的位置(2-12个位置)为控制因素,以标志视认时间为指标,利用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信息量和信息排列方式对于驾驶人视认时间的影响,确定信息量及视认时间,和信息量、版面布局方式及视认时间两个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对指路标志视认时间由标志信息量大小来决定,信息量与视认时间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驾驶员对指路标志视认时间的长短也会受到信息布局方式的影响,当信息以矩阵形式排列时,可以有效降低标志的视认难度;信息布局方式的变化会引起信息量范围的变化,当信息以矩阵式排列时,可增大信息量的极限范围。  相似文献   

20.
由于当前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设置不规范、指示信息不能有效引导交通等,该文对指路标志的设置方法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设计指路标志的重点步骤并给出了实践经验.最后,结合成都市蜀龙大道四期工程作了工程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