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目前桥梁变形监测技术存在精度低、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和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提出利用基于CCD静力水准仪传感器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桥梁变形进行监测。基于对昆明市虹桥路匝道桥施工对既有桥梁结构影响的研究,采用静力水准仪系统对既有桥梁变形进行监测,对该桥不同位置设21个测点,经过长达20 d的监测,变形监测频率为4次/d,共得到1 680组数据。通过选取典型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与精密水准测量进行数据对比,可得静力水准仪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在桥梁变形监测领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结合近景摄影测量基本工作原理,通过实验场地数据验证,研究了一种近景摄影测量相对控制算法.该算法使用数码相机获取工程实验场地的数字影像,利用相对控制方式,可获得大量物方监测点间的位移变形情况,具有外业数据采集简单快捷、内业处理数字化等特点.实验证明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现总结了近景摄影测量工程应用新思路,并提出了近景摄影测量相对控制算法在土木工程变形监测的新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公路边坡等工程监控量测中.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桥梁变形监测方法只能把握数个独立点的观测形变数据,不能全面控制大跨度桥梁各部分的变形数据。现提出将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用于桥面几何形态数据采集的方法,将其应用于结构物的三维重建工作中,直接对结构物表面进行三维测量,采用三维阵列点云的方式来生成结构物表面的三维形态并记录点位坐标,打破了传统的桥梁变形监测方法仅有数个独立点的局限性,扩大了桥面变形监测范围,提高了结构物的观测精度,并能快速、完整地进行量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对该特大桥主桥进行建模,得到各温差下结构的理论变形数据,与车载三维激光扫描得到的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实测值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得到桥梁点-线-面的整体变形监测结果,相较传统的桥面变形监测而言,该方法则侧重结构整体变形特征,并消除了在测量过程中对交通运营的不利性,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润扬大桥悬索桥全站仪法挠度变形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评价桥梁结构体系的实际使用性能,大型桥梁竣工验收时必须进行静载试验。针对润扬大桥悬索桥静载试验工程项目,研究了利用全站仪进行桥梁挠度变形观测的方法。论文介绍了全站仪法测量桥梁挠度的原理和计算公式,并对全站仪法观测桥梁挠度变形值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到润扬大桥实地踏勘,制订了全站仪法挠度变形观测的具体方案。通过对全站仪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证明了全站仪法大型桥梁挠度变形测量结果可靠,观测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利用测量机器人对许沟特大桥进行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案,并建立了桥梁的安全评估系统。利用高精度、自动观测的全站仪进行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具有成本低、精度高,测量结果可靠等优点,通过变形监测建立桥梁的长期安全评估系统,确保桥梁运营安全。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智能型全站仪在桥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简述了智能型全站仪在桥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模式,以TCA2003智能型全站仪在江龙大桥维修加固工程中用于监测该桥墩顶平面位移为例,分析了测量机器人的自动观测精度,并对其ATR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试验得出测量机器人自动采集数据的最佳观测距离.  相似文献   

7.
桥梁静载检测是检验桥梁安全性的常规方法,但是实施起来费时费力,且存在着一些不便实施的情况。文中尝试采用基于时间基线法的摄影测量方法来实现桥梁静载变形测量。研究采用图像相关匹配进行图上距离测量,通过对人工标志物进行边缘识别和椭圆拟合将图上距离转换成实际距离。经过模拟试验和工程实例的验证,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8.
桥梁的变形观测是桥梁检测的重点内容,为了及时发现桥梁的过大变形,避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应通过采用合理科学的观测方法定期对其进行变形观测。该文详细介绍了桥梁在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变形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常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涉及设备多、布点要求高、所需观测人员多、监测成本大、设备易破坏、阴雨天及夜间观测难等诸多弊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集成,提出基于测量机器人开发深基坑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对深基坑位移的自动监测。介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监测系统构建,通过数据采集功能实现监测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实时预警功能,并通过建成系统在某项目中投入使用,用人工监测验证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利用非接触式影像监测大型桥梁安全状态的精度与效率,实现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兼有经济、可信且全息的技术理论优势,提出依据结构全息影像序列数据的非接触式机器视觉远程智能感知进行桥梁结构全息几何形态监测的方法。通过单机自动巡转桥梁立面动静影像全息监测系统试验装置获取试验桥在各损伤/作用工况下的原始动静影像数据,根据序列数据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强关联信息的特性,分别构建降噪及抗扰动单元、欧拉运动放大单元及运动信息提取单元进行全息几何形态测量,以历次试验监测数据为样本数据集,利用分层思想依次建立数据抽样和结构几何信息间映射的数学网络模型,经结构设计不断训练、调试与优化桥梁力学行为智能感知网络,最后获取试验桥在试验过程中的全息变形、全息变形包络谱、全息位移时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数据与传统的常规接触式传感器实测值基本吻合,试验桥在各工况下的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全息变形测量值平均误差12.21%,全息变形包络谱测量值平均误差9.06%,全息位移时程曲线测量值平均误差8.55%,对环境规律噪声信号筛除效率为81.9%,基于非接触远程智能感知的桥梁形态监测真实、连续、敏感、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结构在各损伤/作用工况下的真实形态变化,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结构状态演绎以及损伤智能化识别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空间位移监测已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的安全与健康监测。该系统可以实时测量地球表面点的三维坐标,并使用差分定位,精度高达厘米,并且不受天气和能见度条件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江顺大桥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系统,介绍了桥梁空间变形监测的技术特点和监测方案设计。根据建立的结构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对从桥梁各结构监测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桥梁空间变形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桥梁变形监测工作的特点,论述了大型桥梁变形监测的主要方法和内容;结合桥梁变形监测实践,介绍了大型城市桥梁变形监测实施的观测方法和技术手段,所得结论对其他城市桥梁变形监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禺大桥主桥为跨径380 m的PC斜拉桥,1998年建成通车.结合番禺大桥变形监测,介绍了大跨度桥梁变形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并对变形观测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采用全站仪能方便快捷、高精度地完成大跨度桥梁的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4.
在公路安全监测中,桥梁安全监测最为重要、也最应重视。文中在总结国内外常用桥梁变形监测方法及应用的基础上,对传统监测方法、3S变形监测方法、测量机器人监测法和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法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指出了桥梁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何鱼 《中国电动车》2014,(10):107-107
本文通过对某高速公路的桥面挠度观测、平面线形观测、墩台沉降观测、墩台位移观测和桥墩垂直度观测,探究了在桥梁监测中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法及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式,为桥梁养护提供准确的监测意见及报告。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桥梁活载具有单一、变化幅度小等特点,为合理有效评价桥梁结构在运营期是否安全,通过在桥面安装线形监测系统对梁桥面线形进行连续观测.结合轨道交通桥梁桥面线形具有明显的温度长周期效应及活载短周期效应的特点,将桥面线形进行解耦,分解为温度效应线形及活载效应线形,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测量值与分析值吻合程度高,且稳定性较好,因此选择单列轻轨列车通过桥梁的线形峰值作为桥面线形阈值报警系统的计算基准值,实现桥面线形监测的实时、自动化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番禺大桥主桥为跨径380m的PC斜拉桥,1998年建成通力,结合番禺大桥变形监测,介绍了大跨度桥梁变形监测和内容和方法,并对变形观测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采用全站仪能方便,高精度地完成大跨度桥梁和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大跨桥梁的结构线形快速检测,及时定位桥梁最大变形部位,采用基于光纤陀螺的连续轨迹测量技术进行桥梁线形检测技术研究。分析基于光纤陀螺传感技术开展桥梁连续线形检测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理,推导连续线形轨迹的计算公式,提出了线形检测流程及对测试结果的修正与标定方法,并在缩尺模型桥和实际大跨桥梁中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光纤连续线形测量系统的测试结果与传统百分表及全站仪的测试结果吻合,所测线形轨迹连续、精确,可准确定位桥梁结构最大变形部位。该技术可用于大跨桥梁连续线形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芒稻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的基坑监测实例,围绕船闸深基坑及其周边临近建筑物、桥梁、防渗帷幕、围堰等结构物的变形观测和水位监测,介绍了船闸基坑监测的内容、方法、要点,以及数据整理。  相似文献   

20.
边坡的变形监测是研究边坡稳定状态的重要方法.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模拟监测了边坡的变形,该方法具有非接触、设备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近景摄影测量用于边坡变形监测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