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山西省黄土山区运营桥梁下部水毁概况及其成因,采用现场调研、数理统计方法,针对山西省典型黄土山区4条高速公路、174座桥梁桥址水毁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广泛收集,结合山西省黄土山区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特点及桥址排水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等资料对水毁成因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桥梁下部水毁演变过程基本规律,对运营及新建桥梁提出了工程技术建议。研究结果认为:桥址水毁演变最终导致桥梁墩台桩基不同程度外露,极易发生潜在灾害危险,危及桥梁下部结构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黄土山区桥址水毁对桥梁桩基承载的影响,在对山西省典型黄土山区4条高速、174座桥梁下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依据黄土地区现场桩基静载试验,应用FLAC~(3D)建立黄土山区桥梁桩基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桥址水毁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桩基承载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基水毁外露长度增大,桩基竖向承载力减小;桩顶回弹量变大,桩长越长,桩顶回弹效应越明显;随着水毁进一步深入,桩侧土体通过不断的应力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水毁深度与桩端阻力呈负相关,桩侧摩阻力变化随水毁外露长度增加呈线性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黄土山区高陡边坡水毁对桥梁桩基安全的影响,在对山西省典型黄土山区4条高速、174座桥梁下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依据黄土地区现场桩基静载试验,应用FLAC~(3D)建立黄土山区高陡边坡地形桥梁桩基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高陡边坡水毁崩塌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桩基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及有效桩长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临坡距的减小,桩基承载力不同程度降低,临坡距越小,桩基承载力影响越大;桩基承载力降低主要是由于桩侧土体缺失导致桩侧摩阻力无法完全发挥,桩端阻力影响不大;临坡距越小,斜坡失效桩长越大,有效桩长变短;高陡边坡水毁显著改变了摩擦桩的承载特性,危及桥梁下部结构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气候、灾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路水毁边坡病害时有发生。通过结合某公路水毁边坡病害实际情况,对其路基边坡及防护水毁灾点进行分析,探究水毁病害原因发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治,经实施后效果评估,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黄土山区二级公路改建,包括深路堑边坡设计、综合排水设计及弃土场采用二级阶梯形式断面设计,弃土还田。  相似文献   

6.
山区公路路基排水系统灾害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公路路基排水设施调查,提出山区高速公路排水设施水毁灾害形式,存在水毁频率最高的“三关键”水力学问题。确定公路排水设施水毁评价。四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将递进的“四层次”过程评价与层次系统模糊评价结合、水毁敏感点评价与排水系统评价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排水系统孕灾环境危险性、易损性评价具体的指标体系,水毁经济价值与工程防治措施效益计算方法,及小桥涵敏感点抗水毁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暴雨季节,秀山隧道内出现渗水、涌水、积水等病害。介绍该隧道工程水文地质、设计概况、病害及其原因分析等,提出"以排为主"的处治措施,并对类似岩溶区富水隧道防排水设计与病害处治提出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由花岗岩高度风化形成的特殊土壤,用于填筑的路堤边坡。在传统的防护结构形式下,难以经受连续强降雨的冲刷作用,容易产生水毁病害。结合广佛肇高速公路花岗岩残积土路堤边坡水毁病害情况,分析病害形成原因,提出处治措施并进行施工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陕北延志吴高速公路为依托,分析路基路面在水毁病害中沉降产生的原因,详述了处治方案制定的考虑因素,并对设计参数的确定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胡胜强 《路基工程》2015,(3):238-242
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仰拱底鼓破坏等病害,从地质因素、支护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仰拱底鼓等病害的原因。提出了全面疏通排水设施,采用注浆+锁脚+锚杆加固措施,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加固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评价处治方案的可行性,为隧道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山区地段桥梁基础产生的各种工程病害,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归纳总结出病害类型,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工程处治技术及对策,指出在山区地段桥梁设计与运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结合研究结果,建议对山区地段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山区地形、地貌特征,合理设置边坡防护、墩柱防撞及排水设施,有效减少或避免灾害对桥梁基础产生各种病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岭重丘区公路水毁现状 ,阐述了公路排水设施的重要性。并对如何选择、设计经济合理的排水结构型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乌福高速公路为例,对防护排水工程中的水毁情况、水毁原因及处治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榆佳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在分析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形、地质及该区路基防护排水病害成因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路基防护与排水技术展开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结合现行养护技术规范,提出了黄土梁峁沟壑区路基排水养护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从系统地角度提出了构筑路基综合排水系统应注意的事项.以期进一步完善该地区公路修筑技术,有效控制和减少水毁损失,确保路基稳定.  相似文献   

15.
对陕北黄土地区公路排水设施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截水沟、边沟、急流槽和小桥涵等排水设施水毁的形式和4种主要原因,并从设计理念、设计降雨重现期、水力水文计算、地下排水、边坡防护和灾害预测预警等6方面提出排水设施设计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20,(7)
柴达木沙漠具有高寒气候、生态脆弱、盐渍土及风积沙普遍存在、戈壁滩分布广泛等特点,公路路基填料抗水流冲蚀能力差,属水毁频发区域。为减轻公路水毁危害,通过研究6条代表性公路的水毁治理工程及设计文件发现:(1)路基水毁主要为4种形式,即边坡冲刷(溃坡、滑塌、护坡水毁)、沿河水毁、路基冲毁、泥石流及泥沙上路;(2)公路设计应首先满足高寒气候、盐渍土地区、风积沙地段特殊的设计要求,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排水体系设计;(3)体现排水系统综合设计理念,注重桥涵构造物、地表排水构造物、路基防护加固工程的配合设计。根据上述3条原则,最终编制完成《高寒高海拔沙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指南由基本规定、"非产流区"设计流量计算、桥涵构造物、地表排水构造物、路基防护加固工程、路面内部排水、路界地下排水、排水体系设计等8个部分组成,汇总整理了近年最新的技术成果,可以指导该区域公路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山区公路排水问题及水毁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山区公路排水调查,提出了公路排水存在的问题,并对公路排水系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小桥涵)的各种具体水毁形式及产生原因分析列表。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排水沟渠易于水毁的4个特征,水毁4种典型方面,3个须解决的关键的水力学问题。这些公路排水的水毁问题的经验总结,对减少山区公路排水的水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寒地区处治翻浆病害的实践 ,总结出做好排水工作、换土法和在路肩上设置排水是高寒地区沥青路翻浆病害防治的有效方法。同时指出 ,开展经常性的养护工作是减轻和预防沥青路翻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即将来临。“一年抓雨季,雨季抓防毁,防毁抓排水。”这是养路职工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规律。防治公路水毁的原则是预防与处治相结合,以预防为主。达到及时预防、大力抢修、积极根治、逐步提高的目的。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我国幅员广大,地理、气候、道路状况等各不相同,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摸索规律,不断总结经验,以取得防治公路水毁的主动权。这里介绍了几个地区防治公路水毁的经验,供参考。预防公路水毁是养路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希各地养路部门在雨季到来之前,积极组织人力,加强对公路排水、桥涵(特别是危险桥梁)结构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不对称"V"形沟谷填方路基病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V"形不对称沟谷填方路基、路面病害、排水的调查及路基面波波速测试,对路基失稳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治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