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暴雨季节,秀山隧道内出现渗水、涌水、积水等病害。介绍该隧道工程水文地质、设计概况、病害及其原因分析等,提出"以排为主"的处治措施,并对类似岩溶区富水隧道防排水设计与病害处治提出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合京港澳国家高速公路(G4)湖南省耒阳至宜章段大修工程中出现的渗水现象,阐述了路面水损害产生机理及对路面造成的危害,分析宜章段渗水现象产生原因、制定处治方案并评价处治效果。研究表明,新旧路段压实度差异造成横向排水不畅是造成冒水现象的主要原因,采用沿合成坡度开槽、设渗沟加强横向排水的处治措施可有效避免冒水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3.
飞鱼泽隧道裂缝处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远街)锁(龙寺)高速公路飞鱼泽隧道为工程背景,详述了对该隧道裂缝进行处治的措施.首先对裂缝分布情况进行展开描绘;然后制定相应处治施工程序,并严格依照程序进行施工:对支护脱空、积水及空洞区域注浆回填,裂缝集中、中墙顶等围岩松动区域进行注浆同结,渗水部位将渗水引排,裂缝位置灌浆修补,并设置内防水系统,用碳纤维布对二次衬砌进行粘贴补强;最后还建立了隧道健康诊断监测系统.通过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隧道按时交付运营,公路按时通车.  相似文献   

4.
五龙岭隧道防排水施工及渗漏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龙岭遂道是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上一座双联拱隧道,全长180m,防排水施工难度较大。主要介绍该遂道防排水施工的情况,对施工中出现的中隔墙漏水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渗漏处治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隧道工程是构筑在地表之下的结构物,因而总是处在各种地下水的包围之中。在隧道设计、施工或使用过程中任何有害扰动都会造成隧道防排水体系的缺陷,从而引起隧道渗水。从多方面对贵阳市图云关隧道渗水的原因展开讨论,并就渗水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隧道的治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受益于喷射混凝土技术的成熟,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但是受限于喷射混凝土抗渗性能,在隧道渗水处治的方面还未能广泛的推广。在此背景下,在对喷射混凝土以及混凝土防水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轻骨料喷射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试验的成果,研制出一种新型轻骨料喷射混凝土,与普通喷射混凝土相比综合提升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讨论将之用于喀斯特地区渗水隧道处治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对众多公路隧道造成极大破坏,破坏类型有二衬开裂渗水、错断、掉块、垮塌、仰拱隆起及初支变形等,震害的分类及处治、震害隧道施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恢复重建时必须要解决的。以剑青路酒家垭隧道为例,通过介绍震害处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某黄土隧道塌方的原因,阐述了该隧道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水、排水措施,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法对其进行加固。监测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周边相对位移已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翟可 《隧道建设》2013,33(5):388-392
针对富水铁路隧道内道床翻浆冒泥病害,以现行铁路隧道通用图为基础,结合富水隧道地下水水量大且具承压性的特点,对通用图中洞内防排水设施功能分析后提出改进方向,形成以降水压、消隐患、排渗水的富水隧道洞内防排水设计方案总体思路;并提出了富水隧道洞内增设降水井,调整双线隧道侧沟位置并加深,优化中心水沟井壁设计,道床板下增设渗水盲管等具体防排水改进措施。针对隧底存在虚碴层问题,提出采用水平光面爆破开挖,增加人工清底工序,按隐蔽工程验收及无损探测检查等具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该设计施工预防措施经工程验证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岩湾隧道特大型溶洞处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锟 《隧道建设》2015,35(1):79-82
湖北恩利段高速公路岩湾隧道ZK250+135~+166段有特大型溶洞发育,隧道穿越溶洞中部,周边存在大范围的空腔,采用普通结构隧道无法跨越。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运营安全及工程进度,采用洞渣回填、桥跨和拱形防护等处治措施,即:洞渣回填至仰拱顶作为施工通道及拱形防护的基础;桥梁作为行车道部分,上部结构采用2×16 m的连续组合梁桥,下部构造桥墩采取桩基接帽梁、扩大基础桥台;拱形防护(钢筋混凝土套拱+混凝土护拱和沙袋缓冲层)座落在回填的洞渣上,防止可能发生的洞顶坍塌对隧道防护造成结构性破坏。施工和运营初期的实践证明,该溶洞处治技术措施可靠、合理,可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夏保祥  张卓  吴太华 《公路》2003,(5):150-152
针对隧道施工中常出现的涌水、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结合工程实际,介绍隧道防排水施工及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凯  朱小明  雒成贤  李彦伟 《公路》2023,(1):378-385
分析4年来甘肃600余km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结果,统计发现结构破损及渗水是隧道最主要的病害类型,应重点关注并长期投入防治;隧道结构变形病害主要分布在黄土和泥岩或二元复合结构等软弱围岩地层中,经过多年处治后,病害数量明显减少但尚未根除,需及时开展专项治理;隧道运营5年以后病害数量明显增多,应重点开展运营5年内的隧道预防性养护。经过统计专项检查结果,湿陷性黄土、泥质岩等软弱围岩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性能劣化,叠加一定程度的质量缺陷是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针对隧道病害特点,提出加强预防性养护、结构变形及渗水病害专项处治、加强隧道薄弱环节设计、配备隧道养护专业化设施设备等养护建议,结合隧道典型案例,对养护效果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出应重点围绕交通影响较小的检测维修技术与实施模式、隧道检查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开展相关探索。研究成果可对公路隧道病害防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对众多公路隧道造成极大破坏,破坏类型有二衬开裂渗水、错断、掉块、垮塌、仰拱隆起及初支变形等。这些震害该怎样分类,又该怎样处治,震害隧道施工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是恢复重建时必须回答的。本文以剑青路酒家垭隧道为例,通过介绍震害处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恩连 《中外公路》2011,31(6):217-220
通过对广西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四方山隧道特大塌方的成因机制、形成过程的分析,结合该塌方段的实际地质和施工条件,阐述了公路隧道特大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位移速度均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为隧道特大塌方的安...  相似文献   

15.
以一座藏区海拔4 000 m以上的全风化花岗岩隧道—拉丁拉山隧道大型塌方处治工程为依托,对该隧道塌方产生原因、处治思路及措施和处治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论证藏区典型花岗岩隧道塌方处治技术方案的适用性及可靠性,为同类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路山岭隧道漏水及渗水是影响隧道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隧道的防排水技术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期间和运营后的安全与质量。本文对某某山区公路的隧道防排水技术进行探究,并提出预防不良地质处的涌突水问题的建议,以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汉舟 《公路》2004,(7):42-46
在分析土家湾隧道软黄土介质坍方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该隧道软黄土介质坍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围岩支护的技术参数取值及其施工工艺。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周边相对位移小于0.2%,整体已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漏渗水是常见的问题,本文对中隔墙漏渗水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凸顶式中隔墙提出了防排水的改进结构和施工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凹顶式中隔墙结构形式,很好地解决了中隔墙漏渗水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公路下挖通道排水中浅层渗井的使用性能,利用SEEP/W软件模拟调蓄式渗井向非饱和带岩层的排水过程,并分析井深、井径、渗水段长度及渗水岩层土水特性等参数对井流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井流量与这些参数均成正相关关系,其中渗水层渗透系数最敏感,其次为井深、井径和渗水段长度;井深设置到潜水面之上2 m左右处,渗井性能最优;井流回灌过程中,非饱和带岩层径向影响范围为1~2倍井深,渗井排水结束后再经过1/2排水时间,渗水层中水丘基本消散,仅在渗井周围残留有局部滞水带.  相似文献   

20.
以某隧道浅埋偏压段塌方冒顶处理为例,分析了塌方冒顶原因,系统地介绍了地表排水、洞内塌方体处治、小导管注浆、地表陷坑、监控量测等一系列综合处理措施。处治后的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以上综合处治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