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2020,(5)
汶川地震使得震后长时期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频发,其中岩体震裂失稳是引起震后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文章在震后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以地震重灾公路G213汶川~茂县段为例,介绍公路边坡震害发育特征,探讨其破坏力学机制,分析震后公路沿线边坡破坏的发育特点,结果表明:(1)公路沿线边坡失稳主要发生在坡度35°~65°范围内,属于碎石土或强风化层岩体的失稳;(2)震裂岩体的结构面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力作用下结构面的延长、贯通、张开程度,以及岩块的错动、塌陷等;(3)边坡表现为以拉裂破坏为主的特征,破坏力学机制有"拉裂~倾倒型"和"拉裂~滑移型";(4)震后边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雨季。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常用的SMR,CSMR,TSMR体系特点及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以TSMR体系为框架,考虑地震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地震作用系数β,建立了适用于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的“三高”地区公路的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体系THSMR;并以乌尉高速公路沿线34个岩质高边坡为例,通过稳定性定量计算,换算出等效RMR值——ESMR,以此为标准值,对比分析了TSMR,THSMR体系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TSMR值普遍偏大,而THSMR值接近边坡实际稳定状态,后者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为综合评价高海拔地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分析筛选高海拔地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确定高海拔地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评价分级标准与评价因子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高海拔地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青海省高海拔地区某段公路沿线工程地质评价中,评价结果显示采用模糊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评价结果基本相符,说明此方法可运用于高海拔地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评价中。  相似文献   

4.
山区公路运营期边坡长期稳定性具有逐步劣化特征,而传统边坡分级评价方法未形成长期稳定性动态评价体系。根据四川红层丘陵区公路边坡坡体结构和变形失稳特征,建立了基于动态变形的边坡长期稳定性量化评价体系。针对公路边坡沿线点状分布,数量较多的特点,对红层区398个公路边坡开展了详细地质调查和评价,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公路边坡健康信息数据库和在线管理评价平台,提高了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水平。经过系统在线动态评价结果,及时对不稳定边坡进行处治,有效保障了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于新疆天山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基础,以K701+850路段危岩体为实例,深入研究危岩体特性、成因机制、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危岩体破坏模式等关键指标,并依据设计工程技术条件、环境影响、施工安全保障和投资费用等综合因子,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山区公路的建设及运营养护提供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系统认识冰冻极端天气条件下山岭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结合泰顺县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实际案例,对冰冻极端天气条件下山岭公路岩质边坡的破坏机理及其灾害处置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冻胀与融解作用是岩质边坡破坏的主要机理;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是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先决条件;边坡陡峻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重要因素;公路开挖爆破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人为因素;降雨是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触发因素.采用减震爆破施工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小爆破对边坡岩体的破坏,降低冻融滑塌的可能性.采用刷坡、遮挡工程、拦截工程等,可以有效地防治冻融滑塌.  相似文献   

7.
在构造节理发育的火成岩地区,由于某组节理特别发育,岩体会表现出似层状结构特征,这种边坡的变形破坏,既具有一般层状结构边坡变形破坏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性。本文以金丽温高速公路似层状结构边坡的变形破坏为实例。通过地质调查、钻孔资料和孔内电视成像资料分析、地质雷达探测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坡面岩体的变形破坏现象、破碎岩体的空间分布、底滑面形态等,揭示了似层状结构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性,为所研究边坡治理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为似层状结构边坡破坏机理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整个陕西省国省干线隐患边坡路段,做出更加合理更加准确的危险性定量评价,对公路边坡的灾害管理及其应急处置对策提供决策依据。分析研究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的成因类型、规模、灾害发展阶段及其造成的危害。运用SPSS软件的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评价区域的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先进行分类,从确定评价指标和指标的量化分级角度,对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进行定量评价,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陕北地区公路沿线的464个危害路段,去除个别异常点,分成2个大类:第一类别包含有359个危险路段,第二类别包含有79个危险路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区公路边坡点多、线长、规模小、地质资料少和现有岩体评价分级系统难以应用的特点,介绍了安全管理科学中的危险源理论,结合工程地质学和统计学方法,提出了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结合岩土力学理论,采用人工智能方法,研究了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辨识分级方法;借鉴社会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安全性评价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岩体分级常用规范《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中的BQ分级系统与国外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方法、巴顿Q系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阐明三种方法在岩体分级评价时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特性;结合国外在建某高铁项目,对项目某段路堑边坡岩体的分级和强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岩体质量分级(BQ)和RMR分类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巴顿Q系统分类方法主要为定性分析方法。三种方法对砂岩夹泥岩岩体评价结果分别为Ⅱ级、Ⅱ级和Ⅲ级,对砾岩夹泥岩岩体评价结果分别为Ⅱ级、Ⅲ级和Ⅲ级。在对路堑边坡岩体强度参数进行评价时,岩体质量分级法(BQ)所得岩体黏聚力与最终采用值相近,而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法和巴顿Q系统分类法确定的岩体黏聚力分别为最终采用值1.4~2.7倍和0.4~0.6倍;岩体内摩擦角与最终采用值相比分别偏大8.7%~52.2%、偏小9.4%~43.5%。  相似文献   

11.
岩体质量评价中定性的方法很多,但缺少定量的评价方法。本文介绍了分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工程岩体的分形特性。通过对野外结构面调查结果的分析统计,采用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分析了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用分形维数来评价路堑边坡岩体质量的实例。所得结果与经验公式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认为该方法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岩体质量的方法。但是该方法现场计算存在一定困难,有待进一步简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223省道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东省道223线岩质高陡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从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等方面论证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岩体质量分级及赤平极射投影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结果表明:岩质边坡整体上是稳定的,但应注意局部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法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岩石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CSMR体系,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判别分析模型,选用岩体质量、结构面特征、边坡几何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作为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因子,以多个岩石边坡工程的稳定状况样本数据进行学习训练,建立了相应的线性判别函数对待判样本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判别分析模型评价边坡稳定性准确度高、误判率低,能够反映CSMR体系各参数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是一种有效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藏妥昌公路沿线坡积土滑坡发育,严重威胁着道路安全,因此研究一种快速评定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对公路稳定运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充分考虑工程实际经验,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根据不同的稳定状态,将边坡划分为5个等级。综合分析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作用因素,根据它们作用程度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值,进而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实证研究,该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澜沧至孟连二级公路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北回归线以南,沿线地形复杂、构造发育,岩体破碎,地质条件差。通过对线路施工期中路堑边坡的详细调查,分析了施工期中滑坡、坍塌、崩塌灾害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结构、开挖高度、开挖坡度等因素的关系,总结了灾害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贵州某山区公路边坡,通过对该公路边坡工程地质情况的分析,对高速公路沿线拟开挖工程边坡的重点研究段进行划分,并对该公路边坡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确定。通过因素层次结构法对边坡危险性的分析,将公路边坡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等级划分,分别为I级非危险区、Ⅱ级低危险区、Ⅲ级中危险区、Ⅳ级高危险区,就公路沿线边坡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危险区占比8.01%,中危险区占比41.72%,低危险区占比40.01%,非危险区占比10.26%。对重点段边坡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分析,采用Nsarma法对边坡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危险段提出加固措施,为该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某高速公路一高边坡挖方高迭108m,边坡岩体质量较差,在现有的加固措施下能否保持稳定对公路的安全运营有极大的影响。作者通过现场调查,初步分析其稳定性,并利用经验公式分析其稳定坡角,利用数值方法分析其边坡的应力状态和岩体强度,综合评价了该高边坡的稳定性,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决策、造价和工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它还是公路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条件之一。针对漳龙高速公路XX段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从边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岩石类型与特征、岩体结构类型与特性、结构面发育度与优势面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并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对该段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延庆县山区公路生态绿化乡土植物选择体系,从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生物学特性和综合效益方面,对延庆山区公路沿线调查乡土植物种进行综合评价,选出综合特性优良的10种乔木、10种灌木和20种草本。从海拔、坡向、坡位和边坡类型4方面,对调查样方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各植物种的适宜立地类型,为延庆县山区公路生态绿化乡土植物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公路典型软质岩石边坡工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有限差分理论和FLAC3D技术应用于贵阳市乌当区云锦庄至开阳公路K44+340~K44+450段右侧滑坡工程,利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研究了三维变性范围和发展趋势。通过对该段公路路基边坡失稳下滑的原因进行符合实际工况的模拟,结果表明,路基开挖岩石坡脚是造成这次滑坡的外因;软弱岩体风化强烈、节理发育形成岩体内软弱结构面是边坡失稳下滑的内因;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的稳定情况及预应力锚索加固过程中的稳定性变化情况,说明预应力锚索的加固对于该岩石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