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公路》2015,(1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在交通、水利、矿山、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开挖出大量裸露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技术与手段,具有绿化边坡、美化环境的作用,但由于岩石边坡缺少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养分条件、水分条件且坡度一般较大,现有绿化方法仍存在诸多不足。鉴于边坡绿化技术的现状及国内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求,提出了自动浸灌、自灌式植草、自渗水植生带和活木桩-生态袋等4种绿化方法(均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自动浸灌技术针对坡面降水无法保留储存的问题,采用预先将上层土壤的大气降水和下层土壤的地下水吸收,变成束缚水储存起来,而后能长时间供给植物,解决植物生长对水分需求的问题;自灌式植草方法采用自灌系统,将坡面降水收集利用,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和抗旱能力,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自渗水植生带采取在坡顶修建蓄水池,利用植生带的吸水性,自动进行渗水灌溉;活木桩-生态袋组合绿化方法解决了裸露的岩石边坡视觉、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将活木桩的景观作用与生态袋任意堆砌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了岩石边坡的整体覆盖绿化。  相似文献   

2.
喷混植生防护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边坡植草防护施工中,针对挖方路堑的岩质边坡,采用喷混植生防护技术进行生态绿化防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喷混植生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种类及配方、施工工艺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喷混植生防护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秉银  康觉 《公路》2006,(Z2):338-340
在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边坡植草防护施工中,针对挖方路堑的岩质边坡,采用喷混植生防护技术进行生态绿化防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喷混植生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种类及配方、施工工艺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6)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山区交通建设蓬勃发展,基建过程中产生大量次生裸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大片裸露岩质边坡不但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因其颜色灰暗、单调对生态环境产生视觉污染,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违背。如何快速恢复裸露的岩质边坡的生态并稳固边坡不仅是公路景观设计的一大难题,也是山区道路行车安全的保障。基于对国内外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相关文献的检索分析,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自适应公路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技术(已获国家专利授权),并给出了该技术的详细参数、工作原理及关键施工工艺。该技术解决了高陡岩质边坡固土难、根系缺水、绿化见效慢、绿化期短暂、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后期需人工浇水等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优势明显。该生态恢复技术将植被的生长和岩体的特征结合起来发挥优势,不但可提高绿植存活率,还能稳固边坡。本研究成果弥补了现有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的不足,更适合于公路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速藤屏岩质边坡生态快速修复技术,它是一种针对高陡岩质边坡的特点而开发的生态快速修复新技术.传统的罩面网攀援植物绿化方法坡面生态恢复要长达2.5 a ~ 3 a的时间,攀援植物成活率低,覆盖慢,养护难度大.速藤屏生态修复技术坡面生态恢复周期仅为1 a ~ 1.5 a的时间.比传统方法至少提前1 a ~ 2 a,...  相似文献   

6.
黄三强 《路基工程》2003,(4):65-66,77
结合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南侧岩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简要介绍客土植生法的设计施工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大规模的公路、铁路、矿山等工程建设遗留下了大量高陡的岩石边坡,随着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在一个极度退化的岩质边坡生态系统上,重新建立起一种结构稳定、功能完善、并能自我维持的土壤生态系统,并恢复植物群落多样性仍然是一个艰巨的课题。结合石家庄西部山前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对该区岩质边坡常见绿化措施的特点、适宜条件及如何选择等作了分析归纳,同时对绿化植物物种的选择原则和适宜的华北地区生长的物种及相关属性进行总结,为该区岩质边坡绿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漳黄旅游公路绿化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志  潘远智 《公路》2006,(11):194-197
根据四川省黄龙风景区的高海拔气候特点,探讨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植物配植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对道路边坡植被恢复的影响;提出在高海拔地区如何对不同坡度和地质条件的边坡进行绿化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植物配植模式,同时对植被恢复和沿线景观的协调性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边坡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抗逆性,促进植物群落正向演替和生态系统恢复,结合宜昌市峡州大道一期快速道高陡路堑岩质边坡植被防护的实践经验,在调查区域的人工恢复边坡中设置了50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根据主成分聚类分析,划分边坡立地类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各种植物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及其种间联结关系,提出了适宜的边坡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结果表明:在4种立地类型下,综合评价值为I的草本植物有狗尾草、百喜草、狗牙根、早熟禾、红蓼,灌木植物有胡枝子、多花木蓝、紫穗槐、马棘;草本植物的优势种有早熟禾、百喜草、狗尾草、稗子、狗牙根,灌木植物的优势种有胡枝子、多花木蓝、紫穗槐、银合欢、马棘;草本植物中生态位宽度较高的有早熟禾、百喜草、狗尾草,灌木中生态位宽度较高的有胡枝子、多花木蓝、紫穗槐;根据种间联结相关性分析,草本植物狗牙根、狗尾草和灌木胡枝子、多花木蓝呈极显著相关;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综合评价和生态位宽度较高的极显著相关的植物种对进行绿化植物的配置,能有效提高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性,快速实现水土保持和边坡绿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5,(7)
植被护坡是利用植被涵水固土的原理,在稳定岩土边坡的同时美化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技术,其中坡面植物品种的选择和优化配置是植被护坡的重要环节,如何选好适宜的植物品种和科学合理的搭配,决定着植物群落实现和护坡成功的关键。从植物根系与边坡的相互力学作用出发,阐述了植物根系的力学效应、茎叶的水文效应以及蒸腾排水效应等3个方面的固土机理,分析了根的分布形态、根在土中含量、强度等植物因素和边坡坡度、土壤特性等环境因素对植被固土作用的影响,从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和植物选择原则的角度,并根据岩质边坡、土石边坡和土质边坡等3种不同岩性边坡与植物根系的作用特征,提出了合理的植物优化配置模式,充分发挥了植物的固土功能,为坡面绿化植物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植生基材是边坡生态恢复工程中植物生长的基础,为筛选出适宜于川西高海拔地区岩质边坡植被恢复的植生基材,选取我国4种常用植被恢复技术的代表性配比,测定其理化性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基材理化性质间的差异性,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厚层基材的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最高,分别达到2 169.71 g/kg和80.70%,喷混植生基材最低,分别为265.13 g/kg、35.64%;4种基材pH值在7.31~9.73之间,厚层基材的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3种,喷混植生基材养分含量最低;客土喷播基材和植被混凝土基材的各性质相近且介于前两者之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持水量、孔隙度和氮素养分是基材理化性质的主要影响因素,4种基材综合得分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厚层基材>客土喷播基材>植被混凝土基材>喷混植生基材。因此,厚层基材在各方面等均处于较好水平,适合于气候环境恶劣下的岩质边坡植被修复。  相似文献   

12.
CFT生态双重网植被护坡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陡边坡植被防护施工中,针对挖方路堑的岩质边坡,一般的生态防护护坡技术达不到理想的护坡效果,介绍一种新的生态防护技术"CFT生态双重网植被护坡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其他生态防护的不足,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就CFT生态双重网植被护坡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种类及配方、施工工艺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主动防御网加喷混植生系统的原理和构成。该加固防护系统由"系统锚杆+镀锌铁丝网+植生条+主动防御网"组成,其具有开放性强、绿化效果快、施工方便、视觉干扰小、对周边环境扰动小等特点。结合广东江罗高速公路K66+590~K66+805段右侧路堑破碎岩质边坡工程的实际治理,阐述该系统的工艺流程、应用效果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8,(12)
植被护坡自身结构稳定是高陡边坡植被恢复的关键。以"一板双网"的护坡结构工艺为案例,运用力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高陡边坡植被护坡的工程附加物在坡面上保持稳定的内在机理,分析了"一板双网"护坡结构各部件对浅层坡面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1)"双网"起到拉结作用,能减少坡面径流、挡土防滑落、增加坡面工程附加物的稳定性;(2)锚杆与植生板对喷射物起支撑作用,承受下滑力,并通过锚杆向坡体深层传递;(3)植被护坡可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但植被护坡涵养水分量过高时对坡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护坡结构失稳的内在原因是下滑转动力矩MT大于抗滑力矩MK。  相似文献   

15.
锚杆格构梁支护体系是利用紧贴坡面的混凝土格构梁和深入坡体的锚杆对坡面进行防护,将护坡与支撑有机结合,结构轻便灵活,施工速度快且支护效果可靠。结合挂网植草,能有效防止边坡冲刷、风化,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依托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五期集装箱码头竹湾边坡支护工程,详细介绍了锚杆格构梁治理边坡的重点考虑因素、设计方案和边坡绿化,评价了治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锚杆格构梁支护方案对该边坡进行加固后,边坡在正常工况和暴雨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均明显提高,稳定性增强,边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土地区路堑陡边坡的坡体形式,以锚杆护坡和植被根系保水固土机理为基础,结合植被多样性原理,统计分析黄土地区道路生态防护的植物种类及其植被群落组合,研究设计了适用于黄土地区陡边坡的新型土工柔性格框生态防护措施.以定西至平凉高速公路为试验依托项目,模拟分析黄土地区降雨对无防护边坡、普通植物纤维防护边坡和新型土工柔性格框植被防护边坡的冲刷,结果表明:在降雨量分别为2.4 m3/h和3.2 m3/h的60 min冲刷条件下,随着试验历时的增加,新型生态防护技术的边坡水流含沙率与累计边坡冲蚀量较其他2种边坡形式小30%以上;降雨冲刷试验结束后,前2种边坡的坡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新型生态防护技术防护的坡面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岩质边坡锚杆(索)框架梁加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一维弹塑性锚索单元及三维弹塑性锚杆单元与三维线弹性梁单元耦合的方法,模拟边坡工程中的锚杆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以及它们与加固岩体的相互作用,对西攀高速公路K132岩质高边坡加固进行了方案的评价比选。结果表明,与锚杆框架梁相似,无框架的锚杆加固方案能对坡体浅部位移及应力场有所改进,不同的是,锚杆框架能够显著限制坡体表面变形;预应力锚索框架体系中,锚索的布置及预应力设计值在较大范围内显著影响坡体内部的位移及应力场的分布。因此,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方案是提高K132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学松  黄礼光 《公路》2008,(2):104-105
吸取以往公路边坡绿化的经验,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在新河高速公路边坡原生态植被恢复中,通过不断地试验、摸索、总结,找出了更适合新河高速公路边坡植被原生态恢复的植物配置方案和种植、管理、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结合潭市互通及连接线绿化工程实践,介绍风化花岗岩的土壤特性及利用路基表土营造林草生长基质的优点,系统阐述风化花岗岩的三维网植被护坡技术、施工方法及取得的效果,提出了三维网植被护坡技术能快速形成林草植被,绿化固土,是风化花岗岩边坡最优的生态防护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菊苣植物生物生态学特征和秸秆泥边坡生态防护方法机理及优点的基础上,选择京台高速公路廊坊段土质路堤边坡作为试验区进行现场绿化试验,对比了3种乡土植物的植株高度、植被覆盖度、抗侵蚀能力和浅层坡体温度场、水分场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菊苣是一种改善低液限粉质粘土边坡的理想先锋植物,坡面覆盖率达到90.74%;由于菊苣主根和须根均较发达,其抗侵蚀能力较强,有效根密度为31条/(10cm)3,土壤完全崩解时间为357min;菊苣可有效降低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范围,减缓低液限粉质粘土边坡在热力条件下的风化侵蚀。菊苣生长无需专门养护,能增强绿化效果,在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建设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