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哗山隧道施工过程中浅埋段发生塌方事故.分析塌方因为,介绍塌方处治措施及处治后的效果,为隧道后续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一座藏区海拔4 000 m以上的全风化花岗岩隧道—拉丁拉山隧道大型塌方处治工程为依托,对该隧道塌方产生原因、处治思路及措施和处治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论证藏区典型花岗岩隧道塌方处治技术方案的适用性及可靠性,为同类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谢恩连 《中外公路》2011,31(6):217-220
通过对广西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四方山隧道特大塌方的成因机制、形成过程的分析,结合该塌方段的实际地质和施工条件,阐述了公路隧道特大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位移速度均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为隧道特大塌方的安...  相似文献   

4.
陈竞 《公路与汽运》2014,(3):230-232
以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塌方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塌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该隧道属浅埋山岭隧道,在塌方后立即采取洞内、地表双向加固措施,洞内采用小导管注浆、弃渣回填、喷锚支护及钢拱架等方式,地表采用设置排水沟、截水沟及小导管注浆等综合处治技术。处治后拱顶位移及钢拱架内力监测表明,隧道围岩较稳定,说明了塌方处治技术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卓益平 《公路交通技术》2010,(4):114-116,119
某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而引起已施作的初期支护开裂,在调查、掌握现场资料的基础上,对隧道塌方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塌方处治对策,提出初期衬砌裂缝处治方案和塌方体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红黏土填充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岭隧道施工难度大,从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与分析,通过对隧道塌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防止隧道塌方和防止塌方继续扩大的处理过程与隧道继续开挖施工两个阶段,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红黏土隧道溶洞塌方处理措施。在海德隧道K120+339~K120+327.4段溶洞塌方冒顶处治工程中,采用地表沉陷坑排水防护、塌方体注浆加固、大管棚及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技术,运用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等技术手段,成功完成了塌方冒顶段处治。  相似文献   

7.
结合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安基山隧道,介绍了隧道塌方处理的设计要点和施工工序,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表明,塌方处治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为类似隧道塌方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学文 《隧道建设》2018,38(2):308-315
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为Ⅰ级铁路双线隧道,穿越上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由于粉细砂层成岩作用差,遇水呈流塑状自稳性变差,隧道施工困难,极易发生塌方,塌方处治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为解决富水粉细砂层隧道塌方后砂层松散、流动性强、无自稳、塌方处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确保安全快速通过塌方段,以桃树坪隧道3#斜井正洞塌方处治为工程实例,就如何采用 “真空降水+双层大管棚+小管棚+双侧壁法”有效处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塌方进行详细论述与总结,成功案例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赤岭隧道塌方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塌方,塌方不仅给隧道施工带来巨大困难,而且延误工期,耗费资金,并贸有后患,本结合赤岭隧道施工实际情况,介绍塌方处治技术及经验。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二级公路隧道大型塌方,对改线方案、明挖路堑方案、原塌方体处治调整隧道出口位置方案、原塌方体处治隧道规模不变方案的影响因素、可行性及优缺点进行了充分讨论,鉴于目前隧道塌方处治技术相对成熟,文中未着眼于具体处治技术措施,而是提出低等级公路隧道大型塌方处治方案的研究思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厦蓉线改扩建工程(龙岩段)移炉隧道塌方处治技术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塌方产生的原因、处治方法和原则,并对塌方的施工方法和衬砌支护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对类似隧道塌方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松散砂卵石地层自稳能力极差,隧道开挖过程中塌方频发,亟待明确塌方的发生机理并提出有效的处治技术。以青海海东循~隆高速公路穿越公伯峡砂卵石地层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砂卵石地层隧道塌方的影响因素及地层失稳模式的分析研究,明确了砂卵石隧道塌方产生机理,提出洞内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处治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塌方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因素为主要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塌方的产生;砂卵石地层塌方机理属松散介质垮落型,失稳模式为重力坍塌破坏;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密排短管棚、三台阶预留核心土+锁脚锚管、注浆回填、洞内临时支撑"防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应用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塌方是隧道建设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塌方不仅会造成施工工期延误、生命财产损失,并成为隧道后期运营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本文介绍了麻昭高速公路四方石隧道洞口岩堆体存在浅埋偏压条件下产生塌方后处理技术,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了塌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处治措施,同时也为岩堆体条件下隧道塌方处治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某黄土隧道塌方的原因,阐述了该隧道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水、排水措施,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法对其进行加固。监测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周边相对位移已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如围岩不均匀风化产生的上软下硬地层、上硬下软地层、左软右硬地层、左硬右软地层,这类地层的存在给隧道的施工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也是导致隧道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广东仁化五里亭隧道塌方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塌方原因,提出处治措施,为以后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工字钢具有转动惯量大、抗扭曲变形能力强等优点,将工字钢加工成棚式结构应用于隧道拱顶溶洞和塌方冒顶处治,既能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又能保证施工进度。文中以广西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伏内2号隧道出口端塌方冒顶处治、果乱隧道拱顶上方发育的特大溶洞处理为例,分析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介绍其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7.
王鹏  杜文涛  汤明  付责庆  孙强 《中外公路》2019,39(2):215-217
针对复杂岩溶区小净距隧道洞口塌方问题,以贵阳七冲村一号特大断面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其洞口塌方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隧道拱侧存在的充填溶腔为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隧道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采取了"先护后挖"的塌方处治方案。通过对塌方段断面进行监测,拱顶最大累计沉降43mm、水平累计收敛6mm、钢架结构内外边缘最大应力171MPa,研究综合表明所采取的塌方处治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石忠高速竹林坪隧道左线ZK7 026~ZK7 072段距施工掌子面约80 m发生拱顶塌方事故,4名作业工人被困其中,抢险惊心动魄.详细介绍抢险和后续锁口、塌方体处治和塌腔回填三位一体的处治措施,对以后类似隧道施工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7,(7)
为研究城市软弱围岩浅埋隧道塌方处治效果,以福州市湖东东路南线隧道K0+920处塌方处理工程为依托,分析了塌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双层注浆小导管"的处理措施,通过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的现场监测,对处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渗入围岩后,由于原设计支护参数偏于不安全,施工方法不够合理,导致隧道塌方;处治后洞内检测结果显示围岩变形得到较好的控制,达到施作二次衬砌的要求,相关变化值都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隧道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该研究可为类似隧道工程塌方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崔景涛 《中外公路》2001,21(6):19-21
分析了隧道施工塌方的成因,并对塌方进行了分类,最后总结了治理塌方的基本方法与处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