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概述了塑木复合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木粉的制造、改善复合界面的相容性的方法及加工工艺的相关内容,并举例说明了塑木复合材料中的PP木粉板的应用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国外汽车用非钢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情况,简述了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介绍了复合塑料片状膜塑料,聚丙烯塑料的开发应用情况,还介绍了镁合金及“金属泡沫”对大麻的研究进展,从中可以了解它们的发展前景以及汽车用钢面临的日趋严竣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国外汽车用非钢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情况,简述了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介绍了复合塑料片状膜塑料、聚丙烯塑料的开发应用情况,还介绍了镁合金及“金属泡沫”及大麻的研究进展,从中可以了解它们的发展前景以及汽车用钢面临的日趋严峻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4.
国外汽车用非钢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国外汽车用非钢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情况,简述了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介绍了复合塑料片状膜塑料、聚丙烯塑料的开发应用情况,还介绍了镁合金及“金属泡沫”及大麻的研究进展,从中可以了解它们的发展前景以及汽车用钢面临的日趋严峻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用丁苯橡胶和废塑料薄膜作为改性剂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发现丁苯橡胶能和加速塑料在沥青中的溶解;改性后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复合性性效果优于二者单独改性之和。  相似文献   

6.
董煊 《路基工程》2003,(1):59-61
在分析塑料排水板并同网基复合土工布处理软基效果的基础上,验证了塑料排水板和网基复合土工布处理软基的优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上用塑料取代玻璃和用塑料取代金属一样,有减轻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设计自由度等优点。但是,塑料也有不需擦伤等特点;透明保护涂层有助于克服这些缺点,使塑料能卓有成成效地作用汽车前灯玻璃和玻璃窗。  相似文献   

8.
以废旧橡胶和塑料为改性剂,采用合理的制备工艺对基质沥青及混合料进行改性,并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单相改性和复合改性沥青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相改性,复合改性明显改善了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感温性,但会使其抗疲劳性能有所降低;橡胶、塑料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性指标的变化趋势与温度区间有关,综合确定最佳的橡胶、塑料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9.
橡塑沥青改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明  李一鸣 《公路》1996,(7):46-50
运用化学热力学理论和结构形态学的部分知识阐述橡胶塑料复合改性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描述改性沥青力学行为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1,(5)
塑料垃圾由于其难降解特性,一直以来都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难题。但饮水瓶、手提袋、包装纸等塑料具有较好的抗拉特性,可以有效地用于改善软土路基的工程特性。鉴于此,文中将塑料废料与黏土配比形成复合土,探究对比了复合土压实和承载力性能,并得出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混合土最大干密度与塑料碎屑含量呈反比;根据CBR试验得出,混合土最优塑料含量为2%,浸泡后CBR值相比原土增加3%。相比于普通黏土路基,复合土各物理力学性质都有所增强,可用作路基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新疆地区低液限粉土路基的室内杠杆承载板法试验,分析了影响土基回弹模量E0的主要因素:压实度K、含水率ρ、细粒土粉粘粒组成等,并总结回弹模量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先考虑单一因素对于不同土质的土,当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其压实度与回弹模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压实度一定时其回弹模量与含水率之间用乘幂函数回归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合考虑压实度和含水率来回归分析回弹模量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单一考虑时是一致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钢渣微粉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钢渣微粉,分析用钢渣微粉替代部分或全部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冻融劈裂试验来评价不同掺量的钢渣微粉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并由车辙试验来评价不同掺量钢渣微粉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渣微粉可以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可以明显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而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影响不大;钢渣粉的最佳掺量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4.5%。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机理在于钢渣的碱度大和比表面积大。但是钢渣微粉对沥青混合料其他性能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室内外试验,进一步分析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铺筑天津快速路胶粉改性沥青实验路,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进行分析,提出影响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技术指标,为胶粉改性沥青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沥青胶浆试验,研究不同粉胶比、不同基质沥青制作的沥青胶浆的高低温性能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得出:在沥青混合料设计时,提高粉胶比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降低粉胶比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采用合理的粉胶比,则可以保证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与低温性能的平衡。随着沥青标号的增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受粉胶比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正交异性钢板-薄层RPC组合桥面基本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破损及钢桥面结构疲劳开裂2类病害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正交异性钢板-薄层超高性能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桥面结构体系。基于某大桥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比计算了纯钢梁和组合桥面结构中桥梁主缆索力和桥面系应力状态;同时,开展了足尺条带模型静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钢-RPC组合桥面结构后,钢面板及纵肋中应力明显降低且最大降幅超过70%,而主缆索力几乎不增加;RPC层开裂前的拉应力可达42.7MPa,远高于其在实桥荷载作用下10.08MPa的拉应力;该新型钢-RPC组合桥面结构可提高桥面系的刚度,降低钢桥面结构中的应力,从而能够基本消除钢桥面疲劳开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橡胶粉在沥青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橡胶粉掺量对沥青软化点、针入度和低温延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化点和延度都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橡胶粉掺量为15%时,软化点和延度都达到最大值,表明此时橡胶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最好;针入度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大逐渐降低,但与基质沥青的针入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析了胶粉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并对几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分析表明:拌和温度,胶粉细度和胶粉掺量对橡胶沥青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并分别存在最佳的控制范围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橡胶粉粒径和用量对多孔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首先进行混合料设计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然后使用3个不同粒径大小(4~20目,20~200目和4~200目)的橡胶粉,胶粉用量为最佳沥青质量的10%,15%和20%进行干法改性。对试样进行渗透系数,飞散损失,间接拉伸强度和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的20~200目橡胶粉可提高多孔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同时,增加胶粉粒径和用量降低了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善文克勒地基板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基础,针对圆形荷载作用下的文克勒地基上无限大板达到其极限承载力状态时的破坏性状,即板顶出现环状裂缝,以板切向弯曲曲率是否达到其弹性极限弯曲曲率为准则将板划分为2个区域,环内屈服区釆用刚塑性假设,环外弹性区采用线弹性假设,联立方程求解,推演得到了文克勒地基板上作用圆形均布或刚性承载板荷载的极限承载力问题的解析解。分析了材料泊松比、残余弯矩比、荷载圆半径、荷载类型等因素对地基板的极限承载力、屈服区和环裂区范围的影响,并将分析结果与刚塑性解、其他弹塑性解进行对比。最后,归纳给出了2种荷载形式下的地基板极限承载力近似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板材料的泊松比对屈服区半径、环状裂缝半径及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当荷载圆半径较小时,环状裂缝发生在屈服区,当荷载圆半径较大时,环状裂缝出现在弹性区;板残余弯矩比对环裂半径的影响随荷载圆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板残余弯矩比的减小,屈服区边界内缩,板极限承载力减小;在荷载圆半径相同时,刚性承载板荷载的环裂半径比圆形均布荷载的环裂半径略大,相应的极限承载力也稍大,最大偏差约为30%;在常见荷载圆半径范围内,刚塑性解的极限承载力比所提方法弹塑性解要大,偏差随荷载圆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南地区岩溶隧道的实际工程,开展了隐伏岩溶群对公路隧道顶板承载力影响的三维数值敏感性分析研究。经对岩溶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选择溶洞顶板厚度、顶板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定量指标为岩体的力学参数)、溶洞的宽度、溶洞高度、上覆土层厚度为影响溶洞顶板稳定性的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影响因子,进行正交敏感性数值试验。根据影响因素敏感度的正交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结果得出,影响顶板承载力和顶板中心下沉位移大小顺序依次为:岩体力学参数、顶板岩层厚度、覆盖土层厚度、溶洞宽度、溶洞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