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也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海洋产业的高速兴起,海洋工程装备已成为世界主要造船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要求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工装备,逐步扩大海工装备的市场份额,重点发展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工程作业船、模块及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船舶工业首次被明确列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同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船舶工业列入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2006年9月《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成为我国造船业的指导纲领。2007年9月《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2007年11月《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有了具体细则。此次船舶列入在九个重点行业振兴规划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船舶工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令人热捧的海工市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油价的持续下跌,海工市场需求量大幅萎缩,自2014年以来,无论是钻井平台、生产平台还是海工船市场,均出现量价齐跌的态势:累计成交各类海工装备407座(艘),成交金额419.8亿美元,低于2011至2013年年均650亿美元的成交规模,世界"海工"市场持续近4年的增长速度几乎被瞬间"按停"。不过,《中国制造2025》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和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初稿的完成,给冰点中海工市场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对国际海工装备市场的基本情况和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在吸取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开拓海工业务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海工装备制造与运输船舶建造的不同特点,对现阶段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海工业务面对九大重点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的建议。对中国船舶工业企业防范海工业务风险,克服困难渡过海工市场的困难时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6月19日,记者从第五届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思路初稿已经完成,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此外,规划有望以船舶工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规划形式出台,重点扶持高端海工装备。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介绍,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6.
兴乐 《珠江水运》2011,(19):72-73
近日,《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下称《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按照《规划》,到2020年,江门将建成华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船舶工业产业基地。近年来,江门市高度重视发展船舶工业,并在2011年市委十一届九次会议明确提出,以新会南洋船舶为龙头,引进和完善造船、修船、拆船和船用装备  相似文献   

7.
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推动船舶工业调整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国家正式发布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把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作为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进一步说明了海洋工程装备在船舶工业调整振兴中的重要地位。把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不仅有利于船舶工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提高综合技术水平,而且可以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周期与船舶市场周期不完全同步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船艇》2006,(11B):30-30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对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生产组织现代化方面提出四项要求。  相似文献   

9.
《上海造船》2009,(2):54-54
工信部出台海工科研项目指南。5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下发了《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第一批)》,这是我国首次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出台科研项目指南。该《指南》在主流海洋移动钻井平台(船舶)、主流浮式生产系统、主流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基础共性技术等领域明确了22个重点研发项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适时出台。振兴规划中强调指出:要“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全球造船市场已进入严冬,行业不景气将持续较长时间,借助海洋工程装备走出当前困境,是我国船舶业界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11.
胡豪杰 《珠江水运》2011,(12):10-12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将在2020年前打造产能干万吨级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和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广东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将中山船舶基地的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中山市也将船舶工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向适度重型化、高级化转变,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山船舶工业正面临着发展的“春天”。同时,中山的船舶工业正面临着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省内和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山东等省外对手的竞争,如何在如云的对手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分得最佳的蛋糕是中山船舶工业急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小平 《船舶》2023,(5):1-11
海洋工程装备是高度集成化的新兴战略产业,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主要回顾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现阶段全球海工装备产业创新格局,提出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应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突破海洋装备原创性、引领性核心技术;以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为重点方向,着力突破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关键系统与设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构建自主完备的海工装备技术和产品体系,促进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舟 《中国水运》2006,(10):18-20
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9月15日,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相木就如何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和船舶行业管理等相关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为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者作了整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远洋航务》2009,(7):34-34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前景广阔。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当前船舶工业应对金融危机,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发展空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保障国家经济与能源安全,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造船企业具备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15.
解读《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月11日,备受期待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出炉。规划涉及的主要内容:1.稳定船舶企业生产,2.扩大船舶市场需求,3.发展海洋工程装备,4.积极发展修船业务,5.支持企业兼并重组,6.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国远洋航务》2014,(5):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围绕建设造船强国目标,中国船舶工业下一步要扎实推进七项工作,其中要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产学研用协同,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质增量,将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船舶产业发展的“第二引擎”,  相似文献   

17.
正工信部日前发布《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船检》2007,(9):24-27
2007年8月30~31日,在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船舶工业战略转型,把发展的目标从主要追求做大向全面推进做强转变。此前,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的《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绘制出中国船舶强国蓝图。在未来的5到10年间,中国船舶工业将围绕下述目标,向造船强国冲刺。  相似文献   

19.
《珠江水运》2009,(3):6-7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简称“振兴规划”)。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在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推出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标志着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从海工中端产品设计建造向高端产品设计建造里程碑式重大跨越的"希望6号"正式启航。"希望6号"的设计建造不仅开辟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在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总包工程建造的先河,还实现了中国制造的FPSO在海况复杂、要求严格的英国北海投入使用的零突破,打造了海洋工程工装备制造的中国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