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汽车》2015,(3):112-113
<正>"2014年,广汽本田旗下的第九代雅阁可谓是汽车安全领域的明星车型,赚足了眼球。先是在2014年初第一批C-NCAP测试中以56.2分的成绩获得5星级评价;随后在2014年10月,国内首例车对车斜角小重叠率碰撞试验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进行,而参与试验的主角就是第九代雅阁。雅阁在安全性方面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广汽本田对于车辆安全性又是如何看待的?我们对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郁俊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汽车碰撞试验重新得到了关注。只不过,相对于传统的车对墙或者车对桩碰撞,车对车碰撞无疑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国内较早的车对车公开对撞试验,可以追溯到2014年广汽本田雅阁15°角小重叠高速碰撞试验。而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也有不少媒体开展不同品牌车型间的对撞试验,但总体难度没有超过当年雅阁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世界汽车》2015,(3):110-111
<正>总体星级评价总体得分:56.2正面100%碰撞试验得分:16.03正面40%碰撞试验得分:14.14侧面碰撞试验得分:18.00座椅鞭打试验得分:4.00加分项得分:4.00(驾驶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0.50分,前排乘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1.00分,侧面安全气囊及气帘1.00分,ISOFIX装置0.50分,ESC 1.00分)老款雅阁在2008年的测试中以50.3分(满分51分)的成绩获得5+星级评价,树立了B级车的标杆。而最新的第九代雅阁也不负众望,在2014年第一批的测试中,以56.2分的成绩获得5星级评价。从具体试验成绩来看,第九代雅阁侧面碰撞试验项目获得了18分的满  相似文献   

4.
柳柽 《汽车杂志》2006,(10):122-125
8月.广州本田在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举行了雅阁/奥德赛Car to Car车对车碰撞试验.这也是国内首次进行的车对车碰撞试验结果如何?为什么采用Car to Car的形式?本文将为您详细阐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包崇美  王占强 《世界汽车》2014,(12):118-123
<正>"这是一次车与车的碰撞,一次真实交通事故的场景再现;同时,它也是一次车身安全设计理念的碰撞,一次被动安全知识的普及。所谓实践出真知,车辆在交通事故中能否对乘员进行更好的保护、减少其受到的伤害,实车碰撞试验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两车速度都在56km/h以上,小角度迎面相撞。这是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吗?其实这是10月31日在试验室进行的一次模拟真实交通事故的两车相撞试验,而参与试验的主角就是广汽本田旗下的B级车——第九代雅阁,场地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  相似文献   

6.
这场精彩的碰撞试验,再次引起了媒体和消费者对于日系车安全与否的关注。随着两辆第九代雅阁分别以56km/h的高速小角度碰撞的一声巨响,现场观摩者无疑感受到了无比震撼的碰撞瞬间。几个小时后,试验数据公布,假人伤害值远低于基准值要求,试验成功,车型在碰撞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车时代》2014,(5):176-176
广汽本田第九代雅阁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度第一批C—NCAP测试车型中以总分56.2分的成绩获得五星级评价。此次广汽本田第九代雅阁于作为测试车型之一,测试车型为24EX豪华版。第九代雅阁在完全正面碰撞试验中获得16.03分,在40%偏置碰撞试验中获得14.14分,在侧面碰撞试验中获得满分18分,座椅鞭打试验成绩为4分,并在驾驶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前排乘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侧面安全气囊及气帘、ISOFIX装置、ESC的加分项上共获得4分,总分达到56.2分,获五星级评价,安全性得到专业认可。  相似文献   

8.
《世界汽车》2014,(7):108-108
<正>2014年5月27—29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安全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由雷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申请C-NCAP评价的雷诺牌/Renault VYRTE型乘用车(科雷傲2014款2.5L两驱舒适版)的3项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在首日的正面100%碰撞试验项目后,车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7月15—17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安全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起亚牌YQZ7169FAM型轿车(K3S 1.6L GLS自动版)的3项实车碰撞试验和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世界汽车》2014,(4):109-109
<正>2014年3月11—13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申请C-NCAP评价的北京现代牌BH7200PAY型轿车(名图2.0TOP自动旗舰型)的3项实车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  相似文献   

11.
WA:广汽本田旗下有多款车型,为会么选择第八代雅阁作为试验车呢? 姚:广汽本田旗下所有产品都应用了行人保护安全技术,选择第八代雅阁进行这个碰撞试验,因为它是广汽本田的一个主打产品、一个旗舰产品,选择它进行行人保护碰撞试验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月21—23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由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威驰的C-NCAP碰撞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正面100%碰撞试验后,试验车辆缓缓后退,显示该车型的吸能特性较好,其正面双安全气囊均正常展开,与假人头部的接触痕迹清晰准确,前后排4个假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2月2-4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安全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由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斯柯达牌/SKODA SVW71615FM型轿车(全新明锐1.6L手/自一体逸俊版)的3项实车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正面100%碰撞后,试验车型回弹距离较长,显示车身刚度较大。乘员舱内部两个正面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14,(4):108-108
<正>2014年2月25—27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申请C-NCAP评价的斯柯达牌/SKODA SVW71613BS型轿车(昕锐2013款1.6手动优选版)的3项实车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碰撞试验。正面100%碰撞试验后,正面两个安全气囊均正常展开,假人头部的撞击痕迹都落在了中央区域。后排女性假人和儿童假人坐姿均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汽车》2014,(12):106-106
<正>2014年10月28—30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宝马汽车公司生产的迷你牌/MINI MINI COOPER XM51型乘用车(MINI COOPER FUN)的3项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这也是该款知名的进口车型首次接受C-NCAP测试。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首日的正面100%碰撞试验后,测试车型回弹距离很短,显示车身结构吸能比较充分。前  相似文献   

16.
王占强  杨絮 《世界汽车》2009,(10):28-33
2009年8月23日,中国首例行人保护碰撞试验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进行。试验车辆是广汽本田第八代雅阁轿车,试验假人是本田的POLAR Ⅲ立姿行人假人。碰撞试验再现了轿车40km/h撞击行人的惨烈场景,令人心悸的同时也让大家陷入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车辆碰撞过程的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介了以模拟车对车碰撞事故为目的的实车碰撞试验,采用21起车对车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对碰撞条件、碰撞形态、碰撞能量消耗分配等碰撞特征参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雅阁ACCORD     
第七代雅阁的销量让许多竞争对手眼红,第八代雅阁在中国推出以后,笔者幸运地第一时间亲密接触这款车,无论是外观样式还是性能表现都超出笔者的预计.当人们看好某个事物的时候,总是希望它们能够更好.终于,我们等来了雅阁走进C-NCAP试验室的这一天.  相似文献   

19.
8月下旬,广州本田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做了一项行人保护碰撞试验。试验车型为第八代雅阁。试验实际车速:40.2km/h。试验结果为假人头部HIC伤害值为235,不足头部伤害基准值1/4。这说明了假人与汽车碰撞的过程中,发动机罩等部件吸收了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了假人头部的受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世界汽车》2014,(7):109-109
<正>2014年6月10—12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安全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安牌SC7169GH4型轿车(致尚XT1.6AT致酷型)的3项实车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首日的正面100%碰撞后,试验车辆回弹距离较短,显示发动机舱吸能比较充分,驾驶室内部两个正面安全气囊均正常展开,与假人头部的接触痕迹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