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中国机动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交通需求猛增,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安全改善任重道远。交通行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为深入理解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特征,交通安全研究人员借助心理学、人因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交叉知识,围绕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心理与安全等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现场观测、驾驶模拟、自然驾驶等手段开展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对交通行为及其心理进行了大量的深度分析。智能网联驾驶环境则对交通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守法意识,进而减少交通违法、预防交通事故,建立和谐交通大环境。它是一项思想教育活动,属于社会传播学范畴,本文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内涵及其5W特性进行了界定,根据作者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线长期从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积累的经验,结合这一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和应用,对我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目前存在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的内部机理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背景和精准传播相关理论分析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交通安全服务水平(level of service of safety,LOSS)是国内外交通安全研究领域的新概念,用来描述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和道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交通安全服务的一种质量指标。系统地介绍了交通安全服务水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定义、应用和研究内容,研究了分级指标的选取,提出了σ理论的交通安全服务水平划分方法,分级量化了我国平原和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服务水平。交通安全服务水平作为定量评价交通安全的一种新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描述改善交通安全的潜力有多大,而且可以作为交通安全改造工程实施对象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交通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据统计,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各种事故的90%以上,对人类的危害已超过了地震、洪水、火灾这些可怕的灾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与交通流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识淡薄,安全防范能力较差,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仍不容客观,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和损失。本文以十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例,讲解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将接受的处罚,以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道路安全。  相似文献   

5.
紧扣道路交通安全中“人”的因素,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综合国内外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技术手段研究进展,设置了五大研究专题,分别为: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性评估与综合提升对策体系、驾驶人培训考试改进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不同受众交通安全科普教育技术与教品研发应用、新型交通安全科普教育核心系统及装备研发以及互动式交通安全科教基地构建与典型模式研究及示范.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全面提升交通行为安全性的对策体系与综合措施,研发了适于不同类型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宣教教品和装置,研究了改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内容与手段,建立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通安全宣教主题示范基地,开展宣教活动和驾驶培训考试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13,(12):10-13
近日,围绕2013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确定的“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的主题,全国各地公安交管机构及社会团体展开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间乐见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交通陋习犹如社会发展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既扰乱了道路交通秩序,又影响着人们文明出行,且人为地埋下了种种安全隐患,已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顽疾”。本期特稿以各地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为引,结合我国交通实际、相关法律法规、交通陋习引发的典型案例、交通陋习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国外文明交通的可借鉴之处等方面展开分析和介绍,以求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者和参与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机动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交通需求猛增,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交通环境改善任重道远。交通行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为深入理解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特征,交通安全研究人员借助心理学、人因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交叉知识,围绕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心理与安全等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现场观测、驾驶模拟、自然驾驶等手段开展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对交通行为及其心理进行了大量的深度分析。为及时总结交通行为、心理与安全研究的最新成果,引领交通安全研究发展方向,推动理论与技术创新,《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邀请同济大学王雪松教授(本刊副主编)组织出版了本期"交通行为、心理与安全专刊"。  相似文献   

8.
为了您和他人的家庭幸福,请遵守交通法规.这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常用的一条交通安全宣传标语.朴实的语言,寄托着交通民警对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叮咛和祝愿.可是又有多少交通参与者记住了这句话,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呢?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安全》2013,(12):4-5
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公安部交管局在公安部机关开展了“文明交通我参与”主题活动,部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公安部交管局许甘露局长,王金彪、刘钊、李江平副局长在“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承诺展板上签字,并为活动参与者发放交通安全纪念品。  相似文献   

10.
论道路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交通参与者的视觉、错觉、美学特点与相关交通法律相结合,构建了道路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交通设施设计中影响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设计要则。  相似文献   

11.
The most vulnerable user in road space is still an ordinary pedestrian even though the top fatalities by traffic mode differ in countries. Thus, prioritizing/protecting vulnerable road users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road safety. People's safety perceptions toward vulnerable users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urrounding elements and their own experiences, especially as pedestrians. Therefore the attitude and values toward vulnerable users would vary due to culture and customs related to walking in each country.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a walking experience change reflects people 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traffic safety attitudes by conducting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foreigners living in Japan for five years or less. As a result, 75% of respondents walk more frequently due to increas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usage. For all the respondents, the increase in the walking frequency also drives the shift in the attitude toward vulnerable users and the values regarding travel safety and comfort indirectly intermediated by the shift in attitudes toward walkability, apply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focu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hift according to nationality, people from Southeast/South Asia, where motorcyclists are the top fatalities in the road space and somehow regarded as vulnerable road users, the increased walking experience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improvement of awareness of vulnerable road users and to the formation of safety and comfort values. Regarding people from Europe/North America, although their walking frequency increases after coming to Japan, there is a static causal relationship that does not influence their attitude toward walkability or safety and comfort values. Additionally, they already have an attitude of protecting/prioritizing pedestrians and placing more importance on safety and comfort.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from Southeast/South lacks the attitude toward pedestrians due to much less frequency of walking in daily life. It suggests that establishing safe and having comfortable pedestrian spaces and public transpor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traffic infrastructure is at the development stage will encourage people to walk and likely help foster an attitude of placing importance on safety.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交通中的弱势群体进行了界定,总结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中存在的一些有关弱势群体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实际的交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对于改善我国目前弱势群体的交通安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Road accidents are the main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more than half of people killed in road accidents are motorcyclists, pedestrians, and bicyclis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share of motorcycles is very high in the traffic stream, which results in an increased number of accidents. Nonetheless, a high share of motorcycles and risky riding behavior of motorcyclists raise notable threats to other road users as well as themselves. Segregating motorcycles from the main traffic stream by providing an Exclusive MotorCycle Lane (EMCL) is reported as one of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motorcyclist's safety and overall road safety. Although EMCLs are successfully running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like Malaysia, Taiwan, and Indonesia, and have reported reducing motorcycle accidents, existing literature related to such lanes is limited and lacks combined contemplation of various design factors. Therefor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related to EMCL was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t paper using the PRISMA approach. The review was major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categories viz., geometric design elements of EMCL, motorcyclist's flow characteristics on EMCL, and traffic control measures for EMCL to highlight the research lacunas in this field.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cast light on the need for specific geometric design standards for EMCL and to assess the safety impact of segregating motorcyclists from other mixed traffic. The review highlights that the design standards for EMCL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otorcycle's characteristics, as it varies from other vehicle categories in terms of riding behavior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otorcycle.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属于综合交叉研究。主要围绕人、车辆、道路与环境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简要分析了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在交通参与者、道路条件与安全设施及自然环境、交通信息等方面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寒冷地区冬季冰雪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被动、消极,部门间协调性差,紧急救援效率低的局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特征,通过总结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处理策略,得到了3类有效降低冰雪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的管理措施:信息提供、交通控制和冰雪处理,并从道路维护管理者、紧急事件管理者、道路交通管理者和道路交通参与者4个方面就3类管理措施各自所能取得的安全成效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寒冷地区冰雪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期望能对我国寒冷地区的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道路交通事故也居高不下。中小学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受害者之一,而中小学生生理机能限制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形式、内容、覆盖范围、时间和通道进行了分析,在对比研究国外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在机非混行的交通环境下,对动态、随机弱势道路使用者的准确风险评估,基于行车安全场理论提出了考虑行人心理安全距离的碰撞行人风险评价模型.首先通过考虑行驶车辆是否会危及行人的心理安全,提出了心理安全距离的概念,包括心理安全通行距离和心理安全制动距离2个方面,并通过问卷调研挖掘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数值分析;接着将心理安...  相似文献   

18.
山区公路因而受线形、纵坡和路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事故率高于其他公路。随机干扰因素作为山区公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一直是山区公路使用者的困扰,也是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安全管理的难点。常规交通流模型大多不太适用于山区公路,为了研究适用于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交通流随机干扰模型,分析研究了山区公路交通流随机干扰交通特性,利用交通流宏观分析的欧拉方程方法以及拉格朗日方程微观分析方法建立了山区公路交通流随机干扰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9.
阐述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既是城市的特色也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研究了对景观设计的要求、城市道路景观对交通的影响,提出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交通协调的内容与方法。结果表明,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能调节道路使用者的心理状态,对改善交通状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体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雪良  胡江碧  刘小明 《公路》2006,(7):125-127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是道路系统采集交通事故信息的依据,它对一系列道路安全工作的合理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针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中存在的统计指标数据的遗漏、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量化及交叉口、路段事故的鉴定、事故形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