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奎  杜立新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2):137-140,144
范家坪隧道为典型的由双线经喇叭口段过渡为两单线型式的大跨铁路隧道,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实现隧道两个掌子面同时掘进,施工中采用了喇叭口段由双线向单线反向施工方案,同时采取了可变式整体大模板液压台车台架配合小模板进行大跨段二次衬砌的施工技术。文章重点介绍了施工方案比选、施工步骤、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
依托大(理)丽(江)铁路三线大跨车站隧道工程,对隧道(出口端跨度大于20 m)洞口段(48 m)进行了施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通过对隧道围岩应力与塑性区分布状态的分析得出:大跨隧道核心土底部和边墙两侧出现了应力集中区域,拱顶部位易出现拉应力;临时横撑滞后4个循环(即8 m)可发挥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应力分布形态和塑性区的发展;大跨隧道核心土塑性区完全贯通,最大塑性区出现于隧道两侧边墙中部.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在隧道应力集中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和合理的分部开挖,并从现场监控量测结果反馈出隧道围岩压力及钢拱架内力变化较小,说明隧道加固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甥性区范围和减弱围岩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等级的提高,公路三线大跨隧道越来越普及,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如何进行公路三线大跨隧道施工值得进一步总结和研究.文章对盐田隧道洞口浅埋、偏压、高地下水位段采用弧形导洞开挖法施工技术和施工要点进行总结,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朔黄双线铁路上的峪口一号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施工的情况,重点介绍洞口及洞身的开挖、支护措施,以及湿喷工艺,微振动爆破技术的应用,最后指出了软弱围岩大跨隧道施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软弱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兰渝铁路熊洞湾隧道煤矿采空区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兰渝铁路熊洞湾隧道属极高风险隧道,隧道穿越软弱破碎煤系地层,围岩内富存采空区,主要存在煤窑采空区及瓦斯问题,属典型煤系地层隧道.文章首先针对该隧道穿越采空区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采空区施工风险、瓦斯突出风险、突泥与突水风险、围岩大变形风险及塌方风险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而从施工监理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规避措施,包括重大危险源方案审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施工资源控制,以及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管理、行为控制等.  相似文献   

6.
西气东输靖边至临汾段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从靖边至临汾段共设计有12座山岭隧道,其中11座隧道穿越黄土地层,1座隧道穿越岩石地层.文章介绍了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以及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总结出了天然气管道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动力有限元理论,采用激振函数模拟列车荷载,建立了重载铁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的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分别分析了不同矢跨比、填充层厚度和仰拱厚度对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载作用下,隧道底部结构各部位的动力响应程度较常规铁路隧道更大,对结构的稳定性更为不利。同时通过研究得出了重载作用下,隧底结构不同力学指标的最大响应值及其出现的具体位置,进一步通过设置典型参数工况,探讨了重载双线铁路隧道底部结构的合理设计参数,对于重载双线铁路隧道底部结构,矢跨比、填充层厚度、仰拱厚度分别取为1/10~1/11、1.2~1.3 m和40~50 cm较为合理,能有效改善重载双线铁路隧道底部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8月12日,经过铁路建设者2年多的奋战,云南弥(勒)蒙(自)铁路大庄隧道顺利贯通。至此,全线10座隧道全部贯通,为2022年弥蒙铁路的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庄隧道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全长2.7 km,是设计时速250 km的双线铁路隧道,于2019年7月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9.
监控量测技术在暗挖单洞重叠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3C标段(国-老区间北段)暗挖单洞重叠隧道穿越了高层建筑物及交通主干道,环境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差,高跨比大(近似为2),结构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大,文章主要论述了施工监测在信息化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两水隧道为双线铁路隧道,穿过志留系千枚岩地层,施工中多处出现大变形,反复出现初期支护侵限,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极大.由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调整支护参数、加大变形预留量、自进式长锚杆锁脚、微台阶施工工艺等变形控制措施和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文章分析了两水隧道高地应力软岩特点和大变形特征,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