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填方路堤施工沉降控制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土地基上的高填路堤具有沉降或差异沉降大的特点,极易对路面及整体稳定产生破坏性影响,因此有效地降低高填路堤沉降,成为高填段路堤施工的必备课题。结合一工程实例,进行高填路堤施工数值模拟分析,对软基处理前后的沉降及路堤不同压实度路堤变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获得了路堤压实度的合理值。  相似文献   

2.
该文就高速公路高填路堤产生的沉降,裂隙等病害,提出了采用注浆技术进行处治的技术方案,并列举部分工程实例,推荐了注浆技术处治高填路堤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动力响应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高填路堤不同拓宽方式,以及工后重载动力响应高填路堤变形与破坏问题,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新老路基的不稳定拓宽衔接是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高填路堤不同拓宽方式下的重载动力响应试验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高填路堤拓宽改扩建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非饱和压实黄土室内模型试验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公路交通路基工程的具体情况,对高填黄土路堤的受力和沉降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建立了在路堤填方的同时综合考虑非饱和压实黄土应力、变形和时间的计算模型,提出了高填路堤沉降的计算公式,为高填路堤施工预留沉降高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可有效指导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5.
韩利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6):184-187
利用重载动力响应影响模型试验装置,对路堤下伏溶洞的变形破坏机理与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路基路面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相应产生变形,传递到路面下各结构层并引起相应沉降变形,最终导致了路面塌陷。总结了不同部位高填拓宽路堤的变形与破坏特征,为暗河区高填拓宽路堤变形破坏分析及整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填路堤沉降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高填路堤的特点及其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利用沉降观测值确定计算参数,并最终得出高填路堤沉降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广西六寨至水任二级公路的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丁玉仁 《路基工程》2020,(2):139-143
以京台高速公路(平潭段)工程为依托,选取3处典型断面,在FLAC3D数值平台上分别研究坡度陡缓、坡面形式以及坡脚形式下的高填路堤沉降及侧移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坡度的减小会导致沉降及侧移变形量增大,且最大沉降处呈现上移的趋势;坡面折线角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直线陡坡相较于折线陡坡能减少路堤的变形量,但其影响效果较为有限;相较于坡脚平坡,坡脚反坡会使得路堤沉降和侧移变形显著减小。因此,在陡坡高填路堤填筑中可通过设置坡脚反坡、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陡坡坡度等手段来提高路堤分层填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山区公路土石混填材料特征以及高路堤结构的沉降变形规律,采用土工离心加速设备进行了不同土石比含量、不同离心加速度以及不同夯实工艺条件下土石填筑模型的室内离心加速试验,分析了石料含量、填筑高度以及分层强夯施工工艺对于土石混填高路堤沉降变形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石比填筑模型沉降变化均呈现明显的分层规律,中部2/3至顶部区域变化最为明显,随着土石比减小,沉降值明显减小,但石料含量70%以后填筑模型的沉降观测效果不显著;分层强夯工艺能显著降低土石混填填筑体的沉降值,从工程经济性出发考虑,建议针对此项工程20m以上高填路基采用分层强夯工艺。  相似文献   

9.
山区加筋高填路堤的设计和施工中,土工格栅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很明确。为了有效地分析土工格栅对加筋高填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该文结合广东省云(浮)-罗(定)高速公路典型高填路堤工程,在分析未加筋路堤的稳定和变形特性的基础上,对土工格栅参数设计进行比选和优化。根据格栅铺设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格栅长度、格栅层数、拉伸模量等,利用强度折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和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土工格栅设计对安全系数和潜在滑动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路堤下部格栅铺设的方式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增加较明显,计算的安全系数比在路堤中部和上部铺设格栅工况条件下的值大。在相同的计算参数情况下,土工格栅的拉伸模量为50~200kN/m、层数为7~9层时,加筋效果较明显;在高填路堤中,在路基中下部8~26m范围内铺设土工格栅及边坡坡脚附近上下加铺土工格栅,加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对土石混填路堤展开现场压实试验,研究在不同碾压遍数和不同填铺厚度下土石混填路堤的竖向沉降、水平位移、基底竖向应力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认为:路堤的累积沉降量随碾压遍数的增加表现出先呈快速增长后逐渐稳定的特征,并且在相同铺填厚度下的差异沉降量随碾压遍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水平位移和基底竖向应力也表现出与累积沉降量相似的变化规律,但水平位移量明显比沉降量小很多。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获得了最佳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参数,为该高速公路路堤施工提供了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