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向齿条力是车辆EPS系统匹配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文章基于某国产样车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转向齿条力超出助力电机承载能力的问题,通过敏感度分析找出影响转向齿条力的关键因子,并着重分析转向机构几何参数对转向齿条力和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悬架及转向系统的优化设计,有效降低了转向机的最大齿条力,同时保证了车辆转向性能,为今后汽车悬架和转向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前轴载荷较大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产品的需要,对大齿条力冗余R-EPS转向系统进行开发,全新设计了齿条、滚珠丝杠及皮带传动等机构,制定了R-EPS电控系统冗余方案,设计了电控系统失效时的容错机制,通过转向手力调校和匹配,转向手力和转向跟随性均满足车辆使用需求,产品经台架试验和整车道路试验验证了产品性能优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在新车型开发过程中,EPS标定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而转向器齿条力是EPS标定的一个重要参数依据。由于齿轮、齿条的结构形式导致直接测试齿条力难以实现,因此将齿条力测试转化为转向横拉杆力测试。通过电阻应变计(应变片)和力传感器两种不同方式在同一试验车辆上对转向横拉杆的受力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转向横拉杆的受力及转向横拉杆与齿条轴线的空间夹角关系,计算出各工况下的最大齿条力。结果表明:以上两种方法具有合理性,并都适用于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齿条力测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华利厢式微型货车转向系的分析,确定了作用在转向器齿轮上的扭矩和齿条上的横拉力,并对该齿轮、齿条进行了强度的设计计算,还与日本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五轴试验台。在分析转向系统基本要求、整车转向系统评价标准及转向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转向系统五轴试验台需实现的试验项目及基本功能,并对电液伺服加载、驱动装置控制、加载装置静压支撑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所研制的转向系统五轴试验台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够有效进行齿轮齿条转向系统性能匹配及耐久性测试评价,试验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齿轮齿条是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工作过程中力和力矩承载的关键部件,其刚度条件是转向器设计的重要基准。针对轮齿齿条式转向器的力学性能,文章运用Catia建立了齿轮齿条三维实体模型,随后利用HyperMesh进行网格划分,最后导入Abaqus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齿轮的最大应力189.2MPa,齿条的最大应力为86.59MPa,齿轮和齿条的应力均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具有虚拟主销的前悬架及转向机构的运动学关系进行研究,借助规划求解方法,建立了一套针对虚拟主销悬架的转向齿条力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原地转向试验实测左右转向拉杆力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计算方法具有一定可靠性,该方法也可为前期转向选型及相关的前舱布置工作提供便利,减少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8.
转向稍费力,进行齿条导向调节 (1)首先检查转向油位、皮带张紧力、助力泵、轮胎状况均正常。 (2)将车辆举升,用专用工具松开齿条导向螺栓锁紧螺母,然后松开齿条导向螺栓。  相似文献   

9.
针对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建立了面向结构的转向系统模型,包括转向齿条动力学和转向横拉杆以及转向立柱的弹性特性、转向减振器阻尼力、转向干摩擦、液压助力特性等。所建模型具有完备的动力学自由度,能准确地反映路面激励对转向轮运动状态地影响。并将该模型嵌入到整车动力学模型中,对两种典型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仿真结果与道路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轻型汽车使用的变速比齿轮齿条向器已经很普遍了。笔者曾经于1991年 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变速比齿条电极制造的新技术--展成挤压技术。当时是初步提出一些论战讨论。而本篇论文是全面分析转向齿轮与齿条的空间啮合情况,并详细计算出展成挤压时的总力和总力矩。通过计算可知用展成挤压变速比齿条电极完全可行。笔者在铣床上用模拟试验展成挤压等速比齿条铜制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