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航道疏浚对水下隧道结构的影响,选取海陆交接处的隧道段作为分析对象,考虑隧道围岩为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连续介质,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航道疏浚对结构变形、受力的影响,重点对航道放坡疏浚条件下放坡坡度、回淤厚度及疏浚工序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航道疏浚清淤增加了沿隧道纵向的差异变形,且影响较大的水域段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隧道顶部,而最大等效应力则出现在隧道两侧;航道疏浚放坡坡度大小除了与坡体本身的稳定性相关外,在水深一定条件下,坡度的改变对结构水域段和陆域段的影响甚微,主要影响到放坡段的结构变形和内力变化速率,实际工程中应综合经济性评价与效果分析确定疏浚坡度的取值;此外,回淤、再清淤厚度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也是航道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盐城市境内的响坎河、中山河航道曾于1983、1986、1989年先后多次进行过维护性疏浚,使通航状况有所改善.但近几年由于泥沙淤积严重,造成河床大面积抬升,使得航道多次断航.为此,江苏省交通厅航道局将两河浅段疏浚列为2000年航道疏浚专项工程,疏浚航道6.5 km,完成水下疏浚32.2万 m3.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山河、响坎河部分河段竣工后不久淤积情况仍较严重,部分河段河床还发生了演变.为此,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河床断面观测及水文调查,并认真分析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规律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长江数字航道、智能航道建设、电子航道图的内涵、框架、特点和相互关系,对长江数字航道到智能航道的发展进程、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长江智能航道建设的意义和前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3):109-109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上海市港口管理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有关企事业单位:由我部组织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和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等单位修订完成的《疏浚与吹填工程质  相似文献   

5.
铺排船的施工作业精度直接影响长江航道治理工程的质量,文中针对长江航道铺排船作业过程中排布铺设轨迹平均误差较大,常规的锚绞车力矩控制系统难以实现减少航迹误差的情况,提出在原有控制系统基础上增加对锚缆张力的控制,保证锚缆在各种水域条件下和铺排状态下始终保持张紧状态,以提高锚绞车力矩控制效果。文中基于模糊逻辑的思想,对锚缆张力设计了一种模糊PID控制的恒张力控制策略。经过应用于实际作业中发现,在原控制系统中增加模糊PID恒张力控制策略后,排布铺设的轨迹平均误差减少了59%。  相似文献   

6.
潘育明 《交通科技》2010,(1):100-102
概述了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基本涵义,分析了长江航道科技进步的经济社会效益,并以长江航道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为依据,探析长江航道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着跨世纪的经济腾飞,历史将赋予长江航道以前所未有的重任.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充分认识长江航道建设的科技进步现状,是否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长江航道的科技进步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细砂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霞  凌建明  蒋鑫  谭炜 《公路工程》2008,33(3):142-146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明接线工程需要大量路基填料,但该地区土源缺乏,为了节约经济、疏浚长江航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采用了长江口细砂填筑高等级公路路基。但目前国内对细砂用作高等级公路路基填料的适宜性研究尚欠深入。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分析长江口细砂的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和化学特性等,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细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如能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是理想的筑路材料。  相似文献   

9.
结合苏南运河镇江段疏浚工程的实例,对航道疏浚工程现场监理的主要做法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长江航道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贡献作用,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定量计算长江航道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贡献度。结果表明,2005-2017年长江航道科技对长江经济带的平均贡献度为38.31%,整体水平较高,科技进步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航道疏浚工程设计系统的开发中,采用自动联结平面三角网生成方法进行疏浚区测量点的平面三角网生成时,存在两点不足之处,章对此进行了一些改进,提高了三角网的生成速度,并实现了三角网的编辑功能,使三角网的形状与疏浚测量区一致。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8,(12)
探讨了珠江口矾石水道在远期深圳~中山跨江通道(下称"深中通道")投入使用的情景下所需的隧道埋深和口门宽度,以避免深中通道影响珠江口各航道的安全通航,综合考虑珠江口现状通航条件和远期港口发展规模,综合考虑通过隧道水域的最大船舶的航道设计水深、航道施工超深及安全富裕深度等因素,计算各隧道的通航安全深度。同时,以矾石水道为例,考虑防洪要求、航道隔离带等因素,对内伶仃洋内各隧道的口门宽度分别进行了计算,并最终给出内伶仃洋内各隧道的通航尺度。  相似文献   

13.
蔡远  陈杰  祝骅 《交通科技》2003,(5):17-20
针对内河航道挖泥船、起重船使用特点,研制拼装式多功能工程船,使该种船型既可以承担内河航道沉船打捞、桥梁吊装,又可进行内河航道挖泥疏浚,以提高该种船型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受限水域内,针对带DP(dynamic positioning)动力定位系统的自航式双体船拖带沉管浮运航道的尺度,现行规范中没有可参照的设计原则和依据。为解决工程中存在的航道设计类似问题,结合航行模拟和计算,在总结分析现有技术资料和航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复式航道设计的理念,根据船型、航道地质情况、航速等技术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并采用模拟航行的方式,建立复式航道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得出航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影响参数。采用复式航道可以保障沉管和船舶行驶安全,也可有效降低受限水域航道开挖的疏浚量,对生态和海洋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环保,达到了预期的设计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乃平 《交通科技》2003,(Z1):14-16
介绍进出长江安徽段各类型海船的现状,分析航道对海船进出的影响,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航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交通     
《驾驶园》2017,(12)
正长江航道"645工程"开建11月8日,长江中游蕲春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开工,拉开了"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武汉至宜昌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简称"645工程")的建设序幕。"645工程"完成后,1.3万吨级内河船和1万吨级江海船可直达武汉,5000吨级内河船可直达宜昌。实施"645工程",将助力解决长江干线航道"两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航道货运承载能力是航运发展规划的数据基础。将长江中游不同尺寸的航段相连组成多级航道,以任意起运港和终点港之间货流量为变量,货流量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以货运网络OD矩阵和各航段通过能力等为限制条件,用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来表征长江中游航道货运承载能力。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结合港口吞吐量数据,推算货运网络OD矩阵;运用船舶跟驰理论,结合船舶领域参数,计算各航段通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航道货运承载能力为68.8亿t,其中长江中游下行航道货运承载能力36.9亿t,限制航段为岳阳往武汉航段,长江中游上行航道货运承载能力21.9亿t,限制航段为黄石往九江航段。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底,我们完成了对苏交航(浚)304号船的技术改造,并引进液压台车定位装置和耐磨材料,经在江都市盐邵河武坚工地试挖情况良好. 1 80 m3/h液压吸扬式绞吸船的局限性 80 m3/h液压吸扬式绞吸船在70年代初建造投入使用,以后又陆续建造了数十艘该类挖泥船,在江苏省航道养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90年代,使用该类挖泥船愈来愈感到困难, 主要原因是: (1) 20多年的航道疏浚,航道两边(600 m以内)皆填满了沟塘洼地. (2) 航道两边还有些零星沟塘洼地,但在600 m以外,该类船排距又不够. (3) 沿江口门疏浚冬季施工,船多、干扰大;秋季施工,水深、绞刀架短挖深达不到. (4) 该类船施工时为跨桩式前进,工程质量难保一次达标. (5) 仅用于航道养护,挖泥船效益低,职工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要适应当前开放、搞活形势 ,必须有一定时间开拓市场,利用设备优势创造经济效益,但仍用这样的挖泥船,市场前景并非看好.  相似文献   

19.
淤泥吹填处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疏浚航道和扩建泊位,需要挖掘大量的海底淤泥,将疏浚淤泥用来吹填造陆是一举两得。本文从淤泥吹填方法及其处理、吹填土的沉积固结理论、固结实验、计算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希望随着测试技术和研究方法与理论的不断改进,寻找一种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能解决吹填固结速度慢,施工周期长的矛盾,又能解决砂资源不足的吹填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乃平 《交通科技》2000,(2):47-48,51
<长江下游分道航行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是在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方法并结合长江航道特点及船舶构成成份的现状,依据1991年<内规>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