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其它     
《珠江水运》2009,(8):70-70
8.88亿整治北江航道 据悉,今年年底开始,北江韶关至清远段184公里航道的通航能力将由现在的100吨级提升到300吨级船舶;同时,随着连江渠化工程的完工,连江通航瓶颈有望消除。  相似文献   

2.
北江白石窑枢纽坝下变动回水区是北江中游重要的碍航浅滩.整治前,航槽水浅,船舶须减载或等水航行,塞船现象常有发生,维护水深仅在0.8~1.0 m,甚至断航现象时有发生,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十分必要.为达到Ⅲ级航道标准,本文在分析浅滩的演变特点基础上,开发了河工模型,充分利用前整治建筑物,以因势利导为原则,利用挖槽、整治丁坝和疏浚等工程措施,对2个Ⅲ级航道整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整治方案.从分析结果来看,此河段达到2.5 m×60 m的航道尺度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刘天云 《水运工程》2019,(10):86-92
针对长江上游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消落期表现出的复杂通航环境,以广阳坝礁石子河段整治为例,研究该河段浅滩和急滩复合碍航特性。采用船舶阻力计算方法,确定5 000吨级船型的自航上滩水力指标,通过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得出该河段滩险成因并提出整体治理思路与滩险整治方案。分析整治效果可知,工程实施后,航道尺度达到通航设计标准,可满足5 000吨级船舶通航的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4.
闽江口通海航道是福州港(指闽江口内港区)连接闽江内河与外海的咽喉通道。闽江口自马尾至口外海滨长约50公里,航道共有6处碍航浅滩。该航段航道在实施整治工程前,只能乘潮通航5000吨级海船。自1981年至1987年实施一期航道整治工程,达到乘潮通航万吨级海船;1991年至1998年实施二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与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15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建设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按计划在2010年前水深达到-12.5米(理论最低潮面,下同).可满足第三、第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全天候双向通航,同时兼顾第五、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航。这标志着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通航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目前在深水航道整治中出现了一些意料以外的问题,如部分航段、码头前沿水深变浅,部分非航段、锚地水深变深、某些浅滩存向深水航道移动和某段深水航道疏浚困难等,这些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本文从有利于深水航道整治和充分利用航道水深资源保障航行安全出发,指出了深水航道延伸和整治后船舶通航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2021年,洋溪水利枢纽通航设施提升了通航标准,完成了由四级航道兼顾1000吨级船舶标准调整为三级航道标准的工可及航评报告编制;梅林航电枢纽工程也同步按三级航道标准修改工可及航评报告,其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于11月11日通过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7.
弯曲航道是内河航道中较常见的形式之一,由于弯曲航道水流条件复杂,导致船舶操作难度较大,为了改善通航条件,需要对弯曲航道进行整治。结合弯道三维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应用于湖南益阳至芦林潭航道整治工程的通航论证中,通过模拟计算结果来评价弯曲航道的通航条件,为弯道整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龙穴南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研究其碍航特性及疏浚设计。通过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了航道的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确定了该水域的碍航现状和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航道整治后3000吨级船舶的通航情况,提出合理的疏浚方案。研究表明,实施拟议的疏浚方案后,航道的关键瓶颈将得到改善,航道等级由原1000吨级提升至3000吨级,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现有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规定制约和限制了大型集装箱班轮进出广州港南沙港区的通航效率。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海事部门有必要对伶仃航道的通航能力重新做科学评估,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双向通航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适合目前通航环境下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障长江口南槽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间的通航安全,降低对施工水域通航环境和船舶航行安全的不利影响,对长江口南槽航道整治工程进行通航安全风险分析.采用IWRAP模型计算船舶发生对遇碰撞、交叉碰撞、追越碰撞的概率,并对工程施工期间的通航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航道船舶流量较大、施工船舶穿越航道频次较多时,航道(工...  相似文献   

11.
范浩 《水运管理》2009,31(10):14-16,19
为解决现有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规定制约大型船舶进出广州港通航效率的问题,特别是限制大型集装箱班轮进出广州港南沙港区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对伶仃航道的通航能力重新作出科学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双向通航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适合目前通航环境下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后,落成洲段航道整治效果显著,船舶流量增加且大型化趋势明显。受嘶马弯道弯急流大、10. 5 m航道与12. 5 m航道共存、下行大小型船舶混航等影响,落成洲航段通航环境复杂,2017年洪季出现多起上行大型船舶错误驶出12. 5 m航道水域而出浅的险情。根据河床演变、流场和通航行为等分析研究,落成洲航段可考虑向左侧调整主航道平面、增设下行推荐航路实现大小型船舶分道通航、应用虚拟航标、完善航道整治工程等措施,以达成安全高效的通航格局。  相似文献   

13.
以国内第一条建成、水深最大、通航条件非常复杂的30万吨级人工航道——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为研究对象,在航道试通航期间,国内首次采用30万吨级实船开展航道适航检验观测研究,并同步进行航槽开挖初期的阶段性回淤观测研究,以13艘30万吨级船舶实时通航参数及10个月监测水深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超规范航道设计参数合理性的验证,同时对航道建成后的适应性、稳定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经观测研究分析表明,虾峙门人工航道设计参数合理,满足设计船型安全通航要求,航道稳定性及可维护性较好.该研究成果为该航道安全通行、后期维护及通航规则制定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重点碍航浅滩航道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重点碍航浅滩段的河道特点,分析了柏果滩至雁子石滩河段在上下游枢纽运行前后的水文变化。采用定床水流河工物理模型的研究手段,研究了不受枢纽调节影响的天然状态水流特点和碍航因素。依据枯水期浅滩局部通航水深不足、水面比降较大等碍航因素,结合回水变动区航道整治原则,确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使河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达到了Ⅵ级航道通航标准。  相似文献   

15.
江斌  张楠 《水运工程》2023,(1):127-131
赣江新干枢纽—龙头山枢纽两坝间长河段虽为龙头山枢纽库区河段,但仍存在较多的通航安全问题,如局部区域水深不足、先期整治建筑物碍航和桥区通航不畅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航槽浚深、丁坝拆除、航路调整等整治方案,并采用长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该河段Ⅱ级航道整治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治方案实施后,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得到了改善,航道尺度均可达到建设标准。具体表现为:设计航道线内水深均能满足最低通航水深3.8 m要求,航道内横流减小,不良流态消失,航路更加顺直等。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国几个典型粉沙质海岸航道工程设计的应用实例,提出在确定粉沙质海岸上泥沙淤积较严重航道的通航标准时,需考虑泥沙骤淤影响的观点:即应在一般航道作业标准的基础上,考虑航道可能发生某种程度泥沙骤淤的情况,综合确定航道通航的最大船舶吨级标准.该标准可作为确定航道整治建筑物尺度、强淤积区备淤深度等参数,确定防沙堤口门位置和验...  相似文献   

17.
郑健良 《珠江水运》2012,(12):76-78
为适应腹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改善航道条件,北江乌石至三水河口段按1000吨级航道进行整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一、航道现状 北江车头洲河段位于韶关市下游13km.河床质以砂卵石为主,河段水流紊乱,河床宽阔,比降大.水流经车头洲分左右两汊,右汊下游有洲头浅滩、牛轭险滩.这两个大滩险在不同水位时交替出现,使车头洲河段在中枯水期都有滩险存在,碍航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9.
分析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的河道概况、整治工程施工方案,在实船测量及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讨论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指出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在枯水期间施工对船舶通航造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北江干流航道将按内河III级航道通航标准进行整治,将为韶关港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创造条件。文中在简要介绍韶关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北江高等级航道整治对韶关港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韶关港发展的措施建议,旨在为韶关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