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阐述了一种基于通用CAD/CAM软件UG作为开发平台,以VC 6.0和UG/Open作为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来实现汽车覆盖件拉延模的3D结构自动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运用KBE技术和软件工程的方法成功地开发出汽车覆盖件拉延模的3D自动设计系统,运用该系统只需输入一些模具主要参数即可完成拉延模的3D实体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
冲压模具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冲压件质量、生产效率和废品、修返品损失,而拉延模调试技术是保证模具稳定工作的关键。介绍了新宝来后轮罩出现拉裂、缩颈、起皱、缺边、拉毛等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提高模具生产稳定性方面的拉延模调试过程,包括拉延平衡块的配置和压料面的研配方法,深拉延模具的拉延筋和压料面在控制板料流动方面的作用分配,拉延件缺陷、变形的分析和对策,并提出改进冲压工艺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生产中,影响弯曲件成形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弯曲件容易出现如拉裂、截面畸变、翘曲、回弹以及尺寸超差等问题,在制定弯曲工艺以及弯曲模具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本文通过对工具箱支架的弯曲成形模具的重新结构设计,解决了本公司角钢类零件在弯曲成形中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基于汽车覆盖件板成形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AutoForm的模具CAE技术,对其特点和功能作了阐述。以风神Bluebird发动机罩外板的模具调试为例阐述了其实际应用,对拉延模的模面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对其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依此对拉延模的调试方案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优化了改进方案,并和现场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拉延模的设计过程和程序、模具结构关键处的结构尺寸、设计要求和注意点,以及拉延模的作用;阐述了模具结构应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及满足模具使用功能的同时,必须满足铸铁件的“可铸造性”、现场生产的“可加工工艺性、可装配调试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轿车覆盖件拉延模调试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了试模与调整对拉延伸质量的影响,并结合实践介绍了有关轿车覆盖件拉延模调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副车架为研究对象,通过CAE软件确定了弯模半径、压模尺寸。设计了6次弯曲过程,并对弯曲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未出现破损和起皱现象,成形效果较好。为副车架成形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桑塔纳轿车覆盖件拉延模为例,本文介绍了辉光等离子氮化技术在轿车拉延模大型面表面强化处理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应用中的特点,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某车型门内板调试过程中前端窗框下部褶皱严重,左右件缺陷形式及位置一致,属于外露缺陷。通过对拉延件面品状态分析、对工艺及模具稳定性分析,明确门内板冲压成形过程中,拉延工序对缺陷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拉延工序进行工艺及模具优化。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补充造型优化,进行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的质量改进。分别采用拉延针对性控制进料,拉延模具到底状态修磨,内部增加工艺造型吸塑,拉延凸凹模拔模面补偿,外部工艺补充造型优化缓解板料聚料趋势等措施,对拉延工序模具进行成型稳定性提升。结果显示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可以消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汽车覆盖件拉延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汽车覆盖件和拉延件的形状特点,详细介绍了拉延模型面设计的一些关键性技术的解决方法,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细长类封闭型矩形件,弯曲成形难度大,文章以DD6113HK旅游大客车乘客门左右扇边框为例,从工艺分析入手进行工艺计算,对斜楔模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并详细介绍了模具结构及其设计,采用斜楔机构设计的对称式斜楔弯曲模,使压制出的边框制件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模具CAE技术在轿车发动机罩外板模具调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基于汽车覆盖件板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软件AutoForm的模具CAE技术,对其特点和功能作了阐述。以风神Bluebird发动机罩外板的模具调试为例阐述了其实际应用,对拉延模的模面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对其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依此对拉延模的调试方案进行分析和判断,优化了改进方案,和现场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高强钢制件回弹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钢制件生产是制约冲压的技术难题。为减少高强钢制件在实际生产中的冲压回弹量,文章介绍了9种高强钢制件回弹控制方法。使用增加拉延模工艺补充部位的2级台阶,拉延件直接到位与回弹工艺补偿值相结合的方法,使制件回弹量处于产品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有效控制了高强钢制件的回弹。在实际工作中,9种回弹控制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控制高强钢制件回弹,降低制件报废率,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强钢制件生产是制约冲压的技术难题.为减少高强钢制件在实际生产中的冲压回弹量,文章介绍了9种高强钢制件回弹控制方法.使用增加拉延模工艺补充部位的2级台阶,拉延件直接到位与回弹工艺补偿值相结合的方法,使制件回弹量处于产品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有效控制了高强钢制件的回弹.在实际工作中,9种回弹控制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控制高强钢制件回弹,降低制件报废率,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发动机油底壳拉延件形成复杂成形性差问题,对制件及其成形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改进冲模设计采用压边圈,消除园角部分拉延时的起皱问题,在两次拉模的调试中,采用降低压边圈和凹模压料面粗糙度值,加大凹模园角R12,逐步降低拉延筋的高度,增加修边工序,加大小盒端尺寸等措施,解决了制件的起皱开裂,拉断问题,使冲模的调试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根据拉延模具虚拟合模结果,对拉延凹模动态变形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拉延凹模动态模面的补偿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模具进行反向补偿由于压机作用而产生的变形,在拉延凹模局部特征部位进行紧压处理,补偿因动态变形造成的局部特征不清晰,此项工作可大量减少钳工手动研修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拉延模电镀处理的工艺流程,分析了拉延模表面产生拉毛的机理,阐述了电镀技术在拉延模上成功应用,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车身表面件拉毛难题,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轿车覆盖件拉延动态仿真及成形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丰田轿车前围板拉延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探索了轿车覆盖件拉延成型数值模拟的一般过程。利用ETA/DYNAFORM软件对前围板进行了拉延过程的模拟,针对压边力、凸凹模圆角、拉深筋设置及坯料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消除了拉裂及起皱现象,提出了模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日本汽车模具的刃口堆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雪岩 《汽车技术》2001,1(2):27-29
日本汽车覆盖件模量制造过程中,采用堆焊技术,用于修边刃口的焊接,也用于拉延模和成形模的磨损面或拉延筋的堆焊。详细讲述了堆焊刃口的焊条选择及堆焊工艺。采用堆焊技术,具有较高的制模精度,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便于模具的维修和制作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拉延是利用拉深模使平面板料变为开口空心件的冲压工序。作为典型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的首道工序,拉延工艺的优劣将直接对汽车覆盖件外观质量以及后续的工艺设计产生影响。文章以典型钢板汽车覆盖件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生产经验,从常用板料、冲压方向、工艺补充注意点、拉延筋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拉延工艺设计要点,分析了拉延工序中常见质量缺陷及避免方法,对典型钢板汽车覆盖件同步工程分析、模具设计及调试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