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坡预测预报的Verhulst反函数残差修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rhulst反函数模型适用于非负、单调、监测数据波动小的预测问题,因而对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据序列拟合较差,故预测精度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适用于随机的非线性动态数据系统,可弥补Verhulst反函数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在Verhulst反函数预测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残差项,运用BP神经网络对残差序列进行二次建模分析,形成滑坡失稳时间预报的verhulst反函数残差修正模型预测方法.应用VerhuIst反函数残差修正模型和Verhulst反函数模型预测方法,对国内外滑坡监测实例进行滑坡预测预报的结果表明,Verhulst反函数残差修正模型预测值的预报结果更接近实际观测数据,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较Verhulst反函数模型减少1%~7%,预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滑坡的发生,需要不断对监测点的高程进行测量,观测其变化,并对滑坡的动态变化做出预报。在简要介绍时间序列模型的基础上,以某露天矿滑坡为例,对某监测点数据平稳化处理建立差分回归模型,分析模型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预报趋势基本符合滑坡动态发展规律,进而说明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滑坡变形监测进行预报可行。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在滑坡研究中,会涉及大量与三维空间及位置有关的信息,如地质信息、位置信息、滑坡形态等,一般情况下,这些信息都以报表和二维图形的形式出现,由于这些信息无法给人以直观印象,因此不仅使用过程中很难对其予以充分利用,在需要综合多种信息时会显得更加难以把握,而在三维空间进行虚拟工程设计,布置和施工等进而分析其效果更是不可能之事,本文通过应用Open GL软件成功开发出滑坡三维可视化软件,将软件应用于滑坡模型的建立、滑坡数据管理、稳定性计算、三维动态模拟,解决滑坡预测预报及动态仿真模拟问题。研究结论:(1)利用Open GL进行二次开发,可成功用于滑坡的稳定性计算,还能根据计算结果实现滑坡滑动过程的动态模拟,其过程简单、易行、实用、科学。(2)将Open GL应用于滑坡,可对滑坡勘察设计、演示汇报及大学教学模拟提供很大帮助,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水平。(3)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滑坡空间形态的三维地面模型及三维滑坡断面模型,实现了地形图、断面图、钻孔资料绘制、保存、输出和滑动面连接等功能,为稳定性评价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快捷手段。(4)通过工程实例的试算表明,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计算结果与勘察报告结果是一致的。(5)该研究成果可应用滑坡三维可视化动态模拟及稳定性计算。  相似文献   

4.
青藏线关角隧道东口路堑边坡滑坡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线关角隧道东洞口外为一高20余米的路堑边坡,由于岩层破碎,地下水丰富,在线路左侧形成了一个中浅层边坡滑坡。通过对滑坡变形机制,变形性质的深入分析研究,根据滑坡变形的动态监测资料和各种滑前征兆,综合应用国内外滑坡预报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作出了准确的滑坡临滑预报,在线路封闭4小时后滑坡发生剧滑。由于预报准确,抢险准备工作充分,将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了解和掌握崩滑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仪器及监测目的、选择手段等进行了综述。 研究结论:监测既是崩塌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崩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监测可掌握塌、滑坡的变形特征及规律,预测预报崩滑体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失稳方式、发生时间及危险性,及时采取防灾措施,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6.
目前滑坡的治理一般偏于保守,可以充分发挥岩土体的自稳能力,进行抗滑桩优化设计。本文总结了基于传统抗滑桩设计计算理论和非线性优化的基本理论,找到合理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抗滑桩的非线性Fmincon优化设计模型,并对该优化法进行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7.
用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敏感性区划图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环境下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编制地质灾害区划图。针对网格的生成、致灾因子的选择、不重合边界等问题,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SPSS的统计功能,消除了这些问题对滑坡灾害区划图的准确度的影响。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根据历史灾害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方法编制的滑坡灾害敏感性区划图,确定最优编制方法。对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敏感性区划图提出若干指导性建议,丰富和完善了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区划图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弓网系统广义动态建模方法,并对弓网模型进行辨识及仿真研究。首先对离散化后的弓网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进行分析,构建ARX Hammerstein弓网系统模型,然后根据LSSVM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最后利用弓网实际检测数据对该弓网模型进行弓网接触力的建模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LSSVM-ARX Hammerstein弓网模型可以有效地逼近弓网系统接触力的动态行为,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用于弓网系统广义动态建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滑坡地段隧道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型及工程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在山区铁路中,有很多隧道都修建在山体斜坡内,这些隧道常常会发生变形开裂等病害。调查表明,隧道变形病害与所在斜坡出现滑坡现象密切相关,并且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隧道变形特征、滑坡与隧道变形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效的工程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在对滑坡地段近30座施工和运营隧道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隧道与滑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相应的隧道变形特征,建立地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建立了分析滑坡与隧道变形相互关系的4类地质力学模型,分析了4类模型的受力模式和变形特征。结合4类地质力学模型和工程实例,给出了针对隧道变形的不同特征选择工程防治措施的具体方法。研究结论:(1)隧道与滑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决定隧道变形特征的主要因素;(2)工程防治措施应与隧道的变形特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明扼要地总结了50余年来,由于生产实践地需要,在铁道部的组织与领导下,路内各有关单位围绕滑坡的分类、分布、变形机理、力学机制、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勘测试验、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工程措施等诸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取得的成果,形成了滑坡防治的成套技术,并历经实践考验,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