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异丙酚、吗啡或普通镇静剂对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械通气时间及住外科ICU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随机将113例住SICU的常规非感染术后患者及急性创伤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异丙酚加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B组使用吗啡持续静脉泵入;C组使用杜冷丁加安定间断肌肉注射。结果A、B、C组SIRS的发生率分别为41.18%、35.29%、82.35%,A、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和C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住SICU时间缩短(P<0.05)。结论使用异丙酚加芬太尼或使用吗啡进行有效的ICU长程镇静和镇痛,可以明显减低机体对打击的应激反应,减少SIRS发生率。尤其使用异丙酚较吗啡和普通镇静、镇痛治疗明显缩短患者上机时间,缩短住SICU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项血脂水平和血脂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CA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CAD患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者分为3组:未见异常者(0支)121例为对照组(A组),1-2支病变者149例为B组,3-4支病变者114例为C组。分别分析单项血脂水平和血脂比值与CAD支数的关系。结果①随着CAD支数的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下降,载脂蛋白B(apo B)、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和apo B/载脂蛋白A(apo A)比值逐渐增加;以C组与A组比较,HDL-C水平、TC/HDL-C和LDL-C/HDL-C比值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和B组比较,TC、HDL-C、LDL-C和apo B水平,及TC/HDL-C、TC/apo A、LDL-C/HDL-C和apo B/apo A比值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血脂比值比单项血脂水平与CAD支数的相关性更强。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判断CAD支数方面,TC/HDL-C是影响CAD严重程度最重要的变量,其次为apo B/apo A,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90(P<0.01)和0.113(P<0.05)。结论在判断CAD严重程度方面,血脂比值比单项血脂水平更有意义,以TC/HDL-C比值的价值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HaeⅢ(NFκBIA HaeⅢ)、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EC-SOD)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400例UC患者及40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了NFκBIA HaeⅢ和EC-SOD基因多态性。结果 NFκBIA HaeⅢ(Non-A/A)基因型和EC-SOD(C/G)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39.50%、71.50%(病例组)和21.25%、43.00%(对照组),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NFκBIAHaeⅢ(Non-A/A)患UC的风险显著增加(OR=2.419 5,95%CI=1.827 1~4.065 4)。EC-SOD(C/G)基因型者患UC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3.325 6,95%CI=1.908 5~4.538 7)。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NFκBIA HaeⅢ(Non-A/A)/EC-SOD(C/G)基因型者在U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50%和6.25%,二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NFκBIA HaeⅢ(Non-A/A)/EC-SOD(C/G)基因型者患UC的风险显著增加(OR=10.158 1,95%CI=4.192 4~12.309 4)。病例组的饮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583 7,95%CI=1.408 1~4.932 6,P<0.01),NFκBIA HaeⅢ(Non-A/A)/EC-SOD(C/G)基因型与饮酒有协同作用(OR=35.209 9,95%CI=19.975 1~62.592 2)。结论 NFκBIA HaeⅢ(Non-A/A)/EC-SOD(C/G)基因型和饮酒是UC的易患因素,三者在UC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老年椎动脉性眩晕起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发作次数和半年内最终有无脑血栓形成划分为A组、B组和C组。比较三组起病24 h内血液生化指标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A组24 h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血糖( BS)、胆固醇(TC)、甘油三脂( TG)、颈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CCARI)、颈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ICARI)、斑块指数明显低于C 组(P< 0. 01, P< 0. 05), hs CRP、TG、CCARI、ICARI、斑块指数(plaque index)明显低于B组(P<0.01, P<0.05),B组hs CRP、DBP、BS明显低于C组,纤维蛋白原(FIB)、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 C)、载脂蛋白B(Apo B)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症状反复发作和脑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hs CRP、SBP、BS、TC、CCARI、ICARI和斑块指数。结论 hs CRP、SBP、BS、TC、CCARI、ICARI和斑块指数的升高,可能是颈动脉内斑块不稳定,易脱落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白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白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230例,以体重指数(BMI)≥28.0kg/m2,或者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为肥胖标准,分为冠心病肥胖组(n=115)和冠心病非肥胖组(n=115)。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198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冠脉血管图像分段评价标准和Gensini积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各组血总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水平变化。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血总白细胞计数与肥胖指标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肥胖患者的血总白细胞计数[(7.83±2.93)×109/L]高于非肥胖患者及对照组[(7.00±1.83)×109/L、(6.36±1.72)×109/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也高于非肥胖患者(P均<0.05)。肥胖患者载脂蛋白A(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非肥胖患者无差异(P>0.05)。冠心病肥胖患者血总白细胞计数与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非肥胖患者血总白细胞计数与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肥胖组患者血总白细胞计数高于非肥胖患者。载脂蛋白B水平是影响肥胖患者血总白细胞计数的主要因素;载脂蛋白A水平是影响非肥胖患者血总白细胞计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氧液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n=10),缺血再灌注组(B组,n=10)及高氧液预处理组(C组,n=10)。C组每天静脉给予15mL/kg高氧液,20min内匀速泵完,连续7d;A组及B组以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处理结束后,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A组只穿线,不结扎冠脉。记录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在结扎前、结扎即刻、结扎后30min,再灌注1、2、3h分别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C组能明显降低心电图S-T段的升高程度并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较B组显著缩小梗死范围(P<0.05)。与A组比较,B组血清SOD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MDA含量则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C组各时间段上述各指标均有所恢复。结论高氧液预处理对家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制备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DN组)、贝那普利组(B组)、贝那普利加血栓通组(X组)、空白组(N组)。于实验12周末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DN组相比,X组TNF-α、h-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肾小球球囊增大程度减轻,基底膜增厚有所减轻,肾小球系膜扩张程度下降。与B组相比,X组TNF-α、h-CRP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细胞增生病变明显改善。结论血栓通联合贝那普利对DN大鼠的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h-CRP、TNF-α的表达及抑制DN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血清铜、锌值,以30例正常人做对照,两组相比较,慢阻肺组血清锌明显降低(P<0.01);铜值升高(P<0.05);铜/锌比值明显增大(P<0.01)。提示铜、锌与慢阻肺发病有关.观测血清铜、锌变化可作为诊断、治疗及监测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兔在体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加生理盐水2 mL/(kg.h)组(B组)、缺血再灌注加异丙酚8mg/(kg.h)组(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D组)。各组于再灌注后306、0 min测定肝组织和血浆中ET-1与NO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并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于再灌注后30 min及60 min时,肝组织和血浆中ET-1均呈上升,但C组的上升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同时肝组织和血清中NO呈下降,但C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血清ALT、AST均升高,但C组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改变,C组的肝脏淤血明显较A、B两组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异丙酚通过保护肝窦内皮,降低机体内ET-1水平,提高NO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HIR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胱抑素C(Cys-c)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61例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AU组,23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211例)和大量蛋白尿组MAAU组,118例),采用酶法测定血清TBIL水平并比较,分析TBIL与Cys-c、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UACR、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关系。同时将所有研究对象以TBIL上四分位为切点分为A组与B组,比较两组间DN的患者比例及Cys-c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趋势。Binary 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MAAU组和MAU组血清TBIL水平明显低于NAU组(9.26±3.28 vs.10.69±3.66 vs.11.97±3.78μmol/L,均P<0.01),MAAU组血清TBIL水平明显低于MAU组(9.26±3.28 vs.10.69±3.66μmol/L,P<0.01)。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TBIL与BMI、HDL-C、apoA、DBIL、IBIL和eGFR呈正相关,与Cys-c、Scr﹑UACR、WBC和RDW呈负相关(P<0.05或P<0.01)。校正性别、年龄和BMI后,T2DM患者TBIL与Cys-c仍呈明显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c、BMI和WBC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TBI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B组Scr、Cys-c、UACR、DN患者比例和MAAU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年龄和WBC是预测T2DM患者D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BIL是预测T2DM患者DN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或P<0.01)。结论早期DN患者血清TBIL水平较单纯T2DM患者明显下降,随着UACR增加,血清TBIL水平逐渐下降,且与血清Cys-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对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未绝经冠心病患者(29例);年龄相匹配的男性患者(31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67例),其中绝经时间≤5年者30例,绝经时间>5年者37例;健康绝经者(60例),其中绝经时间≤5年者30例,绝经时间>5年者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男性比较,未绝经组糖代谢异常及有冠心病家族史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且多数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绝经各组与未绝经组比较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合并高血压者显著升高(P<0.01)。而合并糖代谢异常及有冠心病家族史者下降,同时表现为典型心绞痛者也明显下降(P<0.05)。冠状动脉病变女性以单支病变为主(P<0.05)。绝经后冠心病者较绝经≤5年健康组,雌二醇及孕酮水平均下降明显(P<0.05),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雌二醇下降尤为明显,而绝经后的冠心病组间无差异。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两性存在差异,绝经对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有影响,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内科常见急诊之一,如抢救及时,方法正确,可转危为安,若措施不当或延误治疗,则造成死亡。据美国统计,在大部分糖尿病治疗中心,该病的死亡率为5—15%,这只是反应了一些对糖尿病有一定治疗水平的医院的情况,在一般医院里其死亡率为20—30%,老年人高达50%或更多。目前国内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较高,所以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现仅就我院二十五年来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0例的分析,简略探讨其治疗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用改进的章谷生等~(51)Cr释放法检测癌肿病人及其它病人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简称ADCC)活力的结果。20名健康成人ADCC活力指数平均值为57.7;宫颈癌及其它癌肿病人共42名,ADCC活力指数平均值为24.7;16名肝炎病人ADCC活力指数均值为24.9;而宫颈炎及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ADCC活力指数均值为48及54,接近正常值。以上结果以图示之,呈现出以35为界的正常人与癌肿病人间ADCC活力指数的正常值与非正常值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4.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108例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血脂及体积指数(BMI)并做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和冠心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级与3级间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CRP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与年龄、TG、FB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①CRP是炎症标志物,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②CRP水平反映了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对不明原因不孕19例以及已育健康妇女14名为对照组,测定黄体中期子宫内膜中锌、铜、铁、锰含量,以探讨子宫内膜微量元素含量与黄体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孕组子宫内膜锌含量显著降低(P〈0.001),铜、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锌/铜、铁/铜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黄体中期不孕组血清孕酮和泌乳素浓度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72士9.35)nmol/L,vs.(50.91士12.of)nmol/L,P<0.001,和(21.37土7.43)μg/L,vs.(30.46士9.22)μg/L,P<0.05],且对照组内膜锌与血清孕酮水平呈正相关(r=0.57996,P<0.05)。提示:黄体中期内膜锌含量、锌/铜及铁/铜比值与子宫内膜的分泌期改变密切相关,测定内膜锌/铜、铁/铜比率可用于评价黄体功能及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尿酸水平对冠脉病变的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164例)和正常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间尿酸水平的差别及与CHD之间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16.67±97.35)μmol/Lvs.(286.16±98.33)μmol/L,P<0.01]。随后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糖尿病、性别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因素的作用后,尿酸对回归方程的影响达不到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明显提高。结论高尿酸血症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尚缺乏充分证据,应用尿酸与血糖综合评估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成人桥本氏病60例为对照,分析了60例儿童桥本氏病。显示:①阳性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家族史较成人组多见(P=0.0126);②甲状腺峡部大为主者多于成人组(X2=49,P<0.05);甲状腺质地硬或韧如橡皮者显著少于成人组(X2=12.48,P<0.001),伴结节者显著少于成人组(X2=8.2,P<0.01);③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微粒体抗体(TMAb)阴性者显著多于成人组(X2=5.1和X3=5.81,P均<0.05);④淋巴细胞型显著多于成人组(X2=7.01,P<0.01),而嗜酸细胞型明显少于成人组(X3=3.89,P<0.05);⑤甲状腺肿大程度、生化和碘代谢,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放免方法检测了男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及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血清雌二醇(E_2)和辜酮(T)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病人血清T显著降低(827.73±147.87ng/100ml VS 495.45±35.68ng/100ml,P<0.005),E_2无显著变化,E_2/T比值增大(0.011±0.001 VS 0.025±0.003,P<0.05);OMI病人血清E_2显著升高(80.36±15.86pg/ml VS 241.40±52.51pg/ml,P<0.001),而T无显著变化,E_2/T比值增大(0.011±0.001 VS 0.049±0.016,P<0.05)。②AMI与OMI组比较,OMI病人血清E_2、E_2/T比值显著增大(P<0.001,P<0.05),血清T虽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提示男性AMI及OMI病人血清E_2、T含量的变化方向不同,前者主要是T降低,后者主要是E_2升高,从而导致E_2/T比值增大,使性激素环境紊乱,可能在AMI的发病上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愿的健康受试者,被随机分为TFH组(22人)和安慰剂对照组(20人),采用双盲法,使用Admittance、STI方法测定服药前后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表明,口服TFH 10mg/次,能使正常人的PEP/LVET、ICT/LVET及ICT值显著缩小(P<0.05);SV显著增加(P<0.05),CO、CI、SWI、CWI及LI亦有增加趋势;TPR明显降低(P<0.05),C值增加(P<0.05)。口服安慰剂前后观察指标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提示TFH能增强正常人心脏的收缩性能及泵功能,并能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管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