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已随城市建设越来越普及,已发展成为一门非开挖施工技术,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目前,机械式顶管施工已在沿海城市得到普及,但在特定的土质条件下,手掘式顶管施工仍是现今管道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施工方式。  相似文献   

2.
上海青草沙严桥支线顶管工程QYZ-C8标属长距离顶管,管道穿越地下公用管线构筑物等,地质条件复杂,经顶管设备比选,采用φ3600土压平衡顶管机进行顶管施工。介绍了顶管施工工艺原理、施工布置及管道顶进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既有线铁路施工中,非开挖定向穿越敷设M P P地下管线技术,解决了传统明挖施工对交通、环境和周边建筑物基础的干扰,并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精度高,劳动强度低,材料消耗小,敷设距离长,施工安全性好等优点。该技术不仅在应用中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时取得安全施工生产的社会效益。值得在今后"通信、信号"地下管线非开挖地段敷设施工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泥水加压平衡式顶管技术在城市污水管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管是城市地下管线非开挖施工的发展趋势,对减少城市交通干扰、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芜湖市弋江路改建工程污水顶管施工,介绍泥水加压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重点阐述顶管的工作原理、工作坑的设计、机型和管材的选择、顶力计算、轴线测量、导轨和止水圈安装、管节顶进和纠偏、泥浆减阻、接收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随着高速铁路发展,路网密度增加,铁路选线不可避免会下穿高速公路、地方道路或厂房、民房等不可拆除的地表构筑物。当岩溶发育地区铁路采用隧道形式下穿通过既有构筑物时,可能会揭穿隧道范围内的溶腔或岩溶管道,造成充填物流失或松动,给地表构筑物带来潜在性危害,进而可能影响生产、生活安全。本文结合成贵铁路大方隧道建设情况,就岩溶地区隧道浅埋段下穿既有构筑物隧道施工方法进行研究,提出能够用于未来类似工程的相关理论依据,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对既有构筑物结构安全的影响,确保既有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及结构安全。研究结论:(1)应采取措施避免隧道影响范围的溶腔或岩溶管道内充填物流失或松动;(2)需考虑隧道开挖振动及洞内变形对地表构筑物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施工开挖方法;(3)加强与构筑物产权单位的协调沟通,确定构筑物防护要求,采取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4)本研究结论对岩溶地区类似工程条件下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顶管施工采用暗挖的技术,作为一种非开挖工程技术,具有对周围交通及市民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等诸多优点。作为一种暗挖法,挤压式顶管法与直接明挖法相比,还具有成本低、环保、减少水土流失等许多优势,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重要的管道铺设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兴建高层房屋及地下设施,往往需要在狭窄的场地上进行深基坑的开挖.为了确保基坑周围既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或地下管线的安全,深基坑只能采用支护结构加以支撑后进行垂直开挖.选择一种经济适用、技术可靠的支护结构是设计人员的职责.以悬臂式支护结构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8.
供水管道穿越高速公路顶进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不影响高速公路运行,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施工的供水管道安装工程采用顶管涵技术进行施工,文章介绍顶管涵施工方法和顶进步骤。  相似文献   

9.
成都锦江东22路西段雨水管道(Y0~Y1)需穿越既有市政道路后,连接对侧既有雨水管网流入锦江。经技术方案对比分析,结合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为保证既有道路车辆的正常通行、避免开挖路面造成的市容环境扬尘污染、不影响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出行等,采用顶管结合人工挖掘施工的方法。本文主要阐述在浅覆土、大管径、高水位,且地质条件较差的施工条件下,通过采取合理井点降水、顶管工作井及后背墙施工,以及管道前方土体加固等施工工艺,保证了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结合道路沉降监测,沉降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确保了顶管施工质量和市政道路的正常通行使用,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0.
长距离大直径顶管施工纠偏纠扭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城市的管道工程和管道穿越铁路、公路等施工中常 采用顶管技术,施工时为保证施工质量,使管道轴线与设计相 符合,不断发现其偏差,纠正偏差是该施工方法的关键,介绍长 距离、大直径顶管施工过程中的纠偏技术原理,预防和纠正偏 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