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轻量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之一,保险杠防撞梁系统承担着汽车碰撞时能量传递与吸收的重要角色,一直是轻量化技术应用的重点。分析了近年来新材料与新工艺在保险杠防撞梁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得出多形态混合材料是未来保险杠防撞梁在材料轻量化应用中的发展趋势,而与新材料相对应的新工艺也会向多样化发展。最后指出,中低端车型的保险杠防撞梁由低成本的高强钢为主,而铝合金比重逐渐增大,超高强钢3D热辊弯防撞梁将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汽车轻量化与复合材料在保险杠缓冲梁上的最新进展。针对保险杠缓冲梁,从流程、设计、材料、分析、制造和试验等展开论述,通过模拟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了将玻璃纤维增强型热塑性塑料(GMT)材料应用于前端模块上能够满足安全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赵勇 《上海汽车》2010,(1):41-44
介绍了汽车轻量化和新材料在汽车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介绍了GMT和LFT—D新材料的材料性能和成型工艺。研究了保险杠缓冲梁采用GMT新材料代替传统金属材料的可行性,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材料替换前后的碰撞安全性能变化,最终验证了GMT新材料应用到缓冲梁设计中能够满足碰撞安全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根据长城汽车某车型防撞梁结构,优化设计出一种薄壁、中空带加强筋的铝合金保险杠总成,与原车型防撞梁碰撞性能进行对比。近年来,各大主机厂为了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都在进行轻量化研究,通过结构设计、新工艺、新材料实现轻量化。而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必然会带来结构改变,三者相互依赖。目前国内铝合金保险杠刚刚起步,一般横梁为铝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乘用车原钢制保险杠低速碰撞变形大的问题和汽车轻量化设计的需求,新开发了铝合金保险杠。分别建立了原钢制保险杠和新开发的铝合金保险杠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三点静压仿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铝合金保险杠强度性能优于原钢制保险杠。通过台车碰撞仿真和试验,分析了两款保险杠的耐撞性,相同工况下铝合金保险杠防撞梁的变形量和台车减速度值均小于钢制保险杠,其耐撞性优于原钢制保险杠。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B级轿车保险杠总成轻量化改进设计,基于碰撞能量管理的方法,确定了保险杠吸能目标,采用正向设计的方法进行详细尺寸设计。吸能盒采用外层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内层为低碳钢板的十二直角薄壁梁结构,根据薄壁梁压溃理论,分别确定两层材料厚度理论值。横梁采用单层CFRP材料的十二直角薄壁梁结构,以刚度等效替代方法,确定横梁厚度理论值。以厚度理论值为基础,设计一系列对比方案,最终通过高、低速碰撞验证选出合理方案,在保证吸能要求的前提下,使保险杠总成质量减轻41.5%。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国产汽车保险杠和一种加装缓冲装置的缓冲吸能式保险杠,对其结构的吸能特性用LS-DYNA3D软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缓冲吸能式保险杠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的结论,这对于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安全吸能型保险杠将是汽车保险杠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肖艳 《汽车与配件》2014,(41):70-73
<正>随着汽车涂装要求的不断提高,保险杠涂装也越来越受到各专业厂的重视。保险杠除了有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和表亮化成今后的发展趋势。保险杠是汽车重要的外部装饰件。近些年来,汽车为了轻量化和节能,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走向了革新的道路,原有的色母粒着色保险杠已不能满足要求,喷涂保险杠便应运而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各种新型、高档、豪华汽车的问世,对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保险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天,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及本身的轻量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目前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采用了塑料保险杠。  相似文献   

10.
正汽车塑料保险杠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3部分组成。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横梁一般用厚度为1.5mm左右的冷轧薄板冲压成U形槽。外板和缓冲材料附着在横梁上,横梁与车架纵梁之间用螺丝连接,可随时拆卸。这种塑料保险杠大体上使用聚醋系和聚丙烯系2类材料,采用注射成型。塑料保险杠的喷涂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从前处理、喷涂到固化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  相似文献   

11.
正汽车塑料保险杠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3部分组成(见图1所示)。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横梁一般用厚度为1.5mm左右的冷轧薄板冲压成U形槽。外板和缓冲材料附着在横梁上,横梁与车架纵梁之间用螺丝连接,可随时拆卸。这种塑料保险杠大体上使用聚醋系和聚丙烯系2类材料,采用注射成型。加工出来的保险杠不但具有高强度的刚性,还具有可焊接、涂装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原来全金属保险杠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汽车在轻量化、高机能化以及与车体造型一体化等方面的要求,尤其在轿车、轻型车上,有用塑料保险杠取代全金属保险杠的趋势。早期的汽车保险杠比较简单,大多数用3毫米以上厚度的钢板冲压成U型槽钢。一般保险杠与汽车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这种保险杠的功能单一,形状简单,具有不可拆卸性。目前,这种金属保险杠仅在重型载货汽车和大型客车上被继续采用。  相似文献   

13.
一种可以增加缓冲时间的保险杠系统,由执行总成、控制总成和电路3部分组成。其中,控制总成能够实时地检测车速和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并判断是否应该启动执行总成。执行总成是这个系统的主体,主要功能是在危险情况下,受控制总成的控制实现保险杠的前推,以增加碰撞后的缓冲时间,以便更好地缓冲撞击力。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汽车设计的耐撞性和轻量化,将高强度钢拼焊板(TWB)结构运用到保险杠横梁,结合多目标离散优化方法,进行优化设计。运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原保险杠模型和拼焊板保险杠模型,并用LS-DYNA软件进行验证。横梁内、外板均由厚度不同的5块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以提高保险杠横梁的吸能量,控制质量增加为优化目标,进行横梁三点静压仿真试验,对板材的材料和厚度参数进行迭代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拼焊板保险杠横梁吸能量提高81.66%,质量只增加8.96%;从而满足了耐撞性和轻量化的要求,并具有更好的变形模式和碰撞载荷特性。  相似文献   

15.
汽车保险杠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3部分组成。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有的车保险杠横梁用厚度为1.5mm左右的冷轧薄板冲压而成;外板和缓;中材料附着在横梁上,横梁与车架纵梁由螺栓连接,可以随时拆卸下来。汽车保险杠外板使用的塑料,大体上分为聚酯系和聚丙烯系2种材料,采用注射成形法制成。国外还有一种称为聚碳酯系的塑料,渗进合金成分,采用合金注射成形的方法加工出来的保险杠外板不但具有高强度的刚性,还具有可以焊接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汽车保险杠作为车身的主要外装件,其结构设计对汽车的性能(如安全性、轻量化、美观等)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介绍现代轿车保险杠的作用、结构材料和设计要求。 一、保险杠的作用 保险杠是汽车发生碰撞时起安全保护的装置。随着汽车安全法规的健全、各种制造材料和成形技术的发展,现代轿车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杠结构,以满足不同的碰撞安全标准要求。此外,保险杠正在成为车辆的重要外观装饰件而得到设计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款新型口断面结构的轿车保险杠横梁,并利用LS-DYNA软件针对不同强度、厚度及断面结构的保险杠横梁进行低速碰撞(RCAR)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应用超高强度钢时,新型口断面结构横梁具有更好的耐撞性能,同时具有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奎 《中国汽车制造》2006,(1):40-41,44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保险杠除了有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和表亮化。为此,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和实际应用,对于保险杠的表面喷涂,从它的发展、应用领域、涂层性能要求、涂装工艺等方面逐一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边楠  于航 《上海汽车》2023,(7):53-58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需要兼具行人保护、造型以及轻量化等优点,所以汽车保险杠大多数是由塑料制成的,称为塑料保险杠。塑料保险杠在事故中极易受损,在前期开发阶段如果能够针对低速碰撞工况对保险杠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降低损伤风险或者减少损伤范围,则可以大大降低发生低速事故的维修费用,提升用户满意度。文章利用PAM-CRASH系统对保险杠在低速碰撞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建模和碰撞模拟,设计高低温摆锤工况模拟低速碰撞工况,并在台车试验中验证仿真结果,为前期汽车保险杠结构的开发设计提供前瞻性的优化建议,降低维修成本,提升客户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汽车行人保护缓冲吸能装置设计,确保汽车能够通过行人保护碰撞,文章分析了欧盟的行人碰撞保护技术指令2003/102/EC中对轿车前保险杠试验区域的划分,对外观造型中影响行人保护的正面、两侧及下部的造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前保险杠中部及下部的缓冲吸能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指出发泡后的聚丙烯具有高冲击能吸收能力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中部缓冲结构.文章为汽车能顺利通过2003/102/EC,提供了详细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