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不同销内径、配合间隙、销孔型线的活塞组为研究对象,以利用ANSYS计算得到的活塞温度场和变形量作为边界条件,基于弹性流体动力学润滑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并结合销孔疲劳试验对活塞销孔的磨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销孔磨损一般发生在销孔内侧靠近销孔内倒角位置。活塞销的结构强度引起自身椭圆变形过大,从而使得销孔表面产生很大的接触压力,在接触压力的作用下,销孔会发生严重的磨损。随着活塞销内孔直径的增加,累计磨损载荷增大;销孔接触压力和累计磨损载荷随配合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销孔型线更有利于销孔楔形动力润滑油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故障现象是汽油机工作或助力自行车行驶时,出现不正常的敲击声和杂声。一、活塞敲缸声 1.活塞、气缸磨损活塞或气缸严重磨损,增大了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由于活塞对气缸壁存在着侧压力,在上止点前后换向时,活塞与气缸壁将发生拍击,产生噪音。 2.活塞销和连杆小端孔以及曲柄销和连杆大端孔磨损若活塞销、连杆小端孔或活塞销座  相似文献   

3.
活塞结构对活塞强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号发动机活塞断裂事故,用有限元法研完了活塞结构对活塞机械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活塞销座圆角能够降低活塞边缘10%~20%的峰值应力;活塞销外径尺寸对活塞销座的强度影响最为明显;活塞销孔形状优化也能改善活塞销座强度,但降低了活塞销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活塞销孔型线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某柴油机活塞销孔的磨损问题,分别借助有限元方法和EHD仿真方法研究了不同销座结构匹配多种销孔型线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及不同活塞销孔型线对润滑特征评价参数的影响。综合研究表明,活塞销孔型线与热变形匹配不合理所引起的润滑状态恶化是导致活塞销孔磨损的直接原因,因此通过合理调整销孔型线可使接触应力均匀,润滑状态良好,并有效降低活塞销座磨损风险。  相似文献   

5.
CG发动机为使活塞销在工作状态下能自由旋转,磨损均匀,活塞销与活塞销孔、连杆小头的配合一般采用全浮式,这样当活塞销在销孔中有一定轴向间隙时,活塞销将撞击活塞销挡圈发出"哒、哒"声,为减轻发动机异响应对活塞销轴向间隙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6.
活塞严重磨损或拉伤、活塞销孔严重磨损、气缸镗缸后均需要更换活塞。在拆卸活塞时,先把活塞销卡簧取出,然后将冲子放在活塞销孔内,一手迎着活塞,另一手用锤子轻轻敲击冲子,把活塞销冲出即可取下活塞,有些摩托车发动机的上活塞销孔是过渡配合,向外冲活塞销时,活塞的背面一定要用木块顶着,  相似文献   

7.
在更换连杆铜套时,由于连杆小头内孔磨损、经常发现铜套在连杆小头孔内松动。一、铜套在连杆小头内孔松动的原因1.换装新铜套时,由于方法不当,使铜套产生变形。装配后没有达到规定的配合标准; 2.有些配件厂生产连杆,小头内孔两边不做倒角。装配新铜套时,锋边将铜套外径刮掉一层铜屑,使铜套外径变小,装配后达不到配合标准; 3.铜套内孔和活塞销配合间隙太小或在运转中缺油,  相似文献   

8.
活塞严重磨损或拉伤、活塞销孔严重磨损、汽缸经镗缸后,均需要更换活塞。 在拆卸活塞时,先把活塞销卡簧取出,然后将冲子放在活塞销孔内,一手迎着活塞,另一手用锤子轻轻敲击冲子,把活塞销冲出,即可取下活塞。有些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销孔是过渡配合,向外冲活塞销时,活塞的前面一定要用木块顶着,以防止连杆弯曲。 装配活塞时,把挑选好的活塞,先安装上一个活塞销卡簧,再把活塞销涂上润滑油,轻轻将其敲入活塞销孔内,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活塞的销孔与活塞销装配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选配,这对发动机运转工作时保持活塞形线和良好配缸间隙,减少配副磨损,保证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但我们在用户中了解到,由于选配不当,以致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为提高维修质量,充分发挥发动机性能,仅谈谈本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高强化柴油机活塞异型销孔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高强化柴油机活塞,研究了网格数量和活塞销孔棱缘耦合应力的收敛性关系,进行了精确的活塞耦合应力计算;研究了异型销孔结构对活塞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根据耦合应力计算结果,选定异型销孔位置和形状,设计双侧圆锥形异型销孔并进行耦合应力计算,与圆形销孔结构活塞对比可知,异型销孔结构可以大幅度降低销孔棱缘的应力集中,活塞的承载能力有所提高。利用活塞销孔疲劳试验机进行异型销孔活塞的疲劳试验,试验完成1.0×107个循环,活塞销孔表面接触良好,说明双侧圆锥形异型销孔的结构设计满足发动机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