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无人驾驶车辆逐渐开始进入测试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无人驾驶技术也在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最近数月,无人驾驶汽车进入试运行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尤其在美国等较早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国家,无人驾驶汽车正迈向上路试运行的阶段。无人驾驶技术浪潮席卷全球据悉,4辆车型为福特Fusion的无人驾驶汽车即将"亮相"街头,它们配有多个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用以探测天气和道路状况的雷达系统和其他传感器等,在匹兹堡复杂多变的道路上行驶,搭载优步软件的常客。车上配备了两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智能技术和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概念应运而生。近些年,还常常能看到各类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新闻霸占各类媒体的重点栏目。"无人的力量"逐渐席卷全球,无人驾驶汽车也成为各大车企、研究机构相继追逐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3.
海外传真     
<正>英国为无人驾驶汽车开"绿灯"从2015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汽车正式被允许在英国公路上行驶。同日,英国政府投资1900万英镑的无人驾驶测试项目在4个城镇正式开始运行。英国为无人驾驶汽车亮起"绿灯",积极争取领先地位。不过,目前无人驾驶汽车还不能完全被民众接纳。正如负责此次测试项目的半官方机构"创新英国"首席技术专家尼克·琼斯指出:"不断涌现的创新技术能让无人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正在向传统行业渗透,在汽车和交通等行业,与此相关的车路协同系统、出行智能化便捷服务、车联网等成为目前发展的热点技术,并正在引起行业巨大的变革。当技术变革引发理念转变,智能汽车领衔产业创新方向,"联路联车"催生产业融合发展,究竟技术变革和产业融合将为交通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接受机制,探究影响无人驾驶汽车接受意向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认知理论的框架上,引入隐私关注与隐私损失变量,结合TAM模型构建无人驾驶汽车接受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意识的自动认知和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认知会对消费者的接受意向产生影响。自动认知产生的两种技术倾向(促进技术使用与抑制技术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接收新技术意向的形成,而且还会通过理性认知中的隐私关注间接调节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对接受意向的作用,隐私损失对接受意向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程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有了汽车,人们就一直将"自动驾驶"设为终级目标。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向着这一终级目标不断迈进。其中,就着特斯拉自动驾驶的热度,一时间全球汽车业对智能驾驶(尤其是无人驾驶)展开了新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科技》2021,(7):4-5
2021年5月28日,由中国汽研i-VISTA管理中心发起,并得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全程指导的"Z世代智青春——i-VISTA智能青春中国行"主题活动首站走进思皓汽车,i-VISTA携行业青年专家、跨界年轻视频博主、主流媒体代表等组成的智能青春观察团走进思皓汽车,展开对前沿智能技术的深入探秘,对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等最新应用的全面体验,解锁智享新生.  相似文献   

8.
无人的力量     
<正>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催生全球交通运输格局的巨变,也正在描绘"无人驾驶"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的轨迹。作为未来交通的一项重要前沿话题,"无人驾驶"技术何时成熟?"罪与罚"怎样通过法律法规来界定?未来产业发展路向何方?研发、生产企业又该如何抢占蓝海?……"无人驾驶"不需要人类参与操作的特征,将颠覆汽车、列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自发明若干年的惯性。而本刊专题要探讨的是,这种惯性彻底颠覆以前,我们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和将来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共享经济的出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未来交通会朝着共享+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清华-剑桥-麻省理工联合成立的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在接受《交通建设与管理》杂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但这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很长的时间里,无人驾驶汽车将与有人驾驶汽车共享路面,共享  相似文献   

10.
<正>当无人驾驶汽车面对障碍物必须要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躲避,左边是一个孕妇,右边是一个小伙子,无人驾驶汽车该撞向谁?无人驾驶汽车应该像人类开车一样学会加塞吗?当红绿灯上悬挂了一个绿色气球,无人驾驶汽车如何识别?……这些自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处在萌芽时期就曾被提起的问题,一直被关注无人驾驶的人们所争论。这样的问题,自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处在萌芽时期就曾被提起,但从未有过标准答案。我们究竟可以依赖无人驾驶汽车到什么程  相似文献   

11.
<正>"‘自动化驾驶'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比如处理突发事件和特殊群体需求。但是还应当考虑社会的成本和效益,比如无人驾驶车辆和有人驾驶车辆是否混合,这些都是政策制定和管理创新应当纳入考虑范围的事情。""依据目前中国的政策引领水平,在鼓励汽车创新和交通智能的同时,应补充完善引领无人驾驶汽车的纲领性政策。"曾有德国专家找到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探问"若交通事故中70%以上部是人为因素,那么无人驾驶的出现是否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创新之风带来的是社会的进步、交通的便利。无人技术日趋成熟的今日,无人驾驶汽车已成为各大企业争相研发的重要课题,甚至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然而,面对无人驾驶汽车即将上路的大势所趋,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法律保障。事实上,目前无人驾驶领域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政策,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通过调研我国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科学研判推广应用需求和趋势,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原则、思路,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研究表明,充电基础设施、车辆技术性能、配套政策等因素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2016、2017年,推广应用将进入集中增长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扶持政策将向使用环节倾斜。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要坚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安全发展、市场主导的原则,并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技术选型、商业模式、扶持政策、产品技术研发、标准规范、安全和应急管理方面制定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主动迎接‘互联网+’风口,结合线下的物联网、车联网、无人驾驶无人机等新技术以及新能源和金融创新,传统道路运输就会进入运输3.0时代。"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一语点破时下正热的"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之精髓。今年两会期间,"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令创新创业者充满憧憬,也让创客(Maker)这个新名词"火"遍各行各业。作为传统行业的道路运输,是否应该凤  相似文献   

15.
正从没想过,无人驾驶与我们这么接近!2017年6月7日,在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中国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一周年庆典上,主管单位首次向外界公开展示截至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汽车智能网联成果。在特斯拉、VOLVO等一众乘用车中,一辆从外观上看来与普通巴士无差异的微循环巴士自动驾驶,引起60多位大众媒体的极大热情。"模拟城市道路寻迹行驶、自动避过障碍、自动实现环岛绕行、到站自动停靠、自主变道",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正在数字化转型时代,运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趋于成熟的新技术将获得竞争优势。"区块链技术应用将增加,智能自动化持续发展,RFID和高级分析广泛采用。"斑马技术公司大中华区技术总监程宁在接受《运输经理世界》记者专访时预测,运输和物流行业发展将有三大主要趋势。在程宁看来,劳动力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充电设施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成本进一步下降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在公路客运行业的应用将逐渐成为可能,尤其是在短途城乡公交、旅游客运等领域将有一定市场。"新能源汽车"这个词如今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绝对流行语。从2009年科技部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计划,到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  相似文献   

18.
<正>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最早以谷歌为首开发的无人驾驶私家车为大众所知,国内外传统汽车公司也相继投入研发,但至今未涉及大客车领域。8月29日,全球第一台无人驾驶大客车,在开放道路交通条件下,全程无人工干预首次成功运行。进行此次自动驾驶试验的宇通大型客车配置有2个摄像头、4部激光雷达、1部毫米波雷达以及组合导航系统,从河南省连接郑州市与开封市的城际快速路——郑开大道城铁贾鲁河站出发,由  相似文献   

19.
北京沃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中关村上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优秀创新型单位。沃华公司在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十余载,凭借在电子、机械、自动化等方面的多年积累,依托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优势,致力于车辆安全、车联网、智能交通新技术以及节能与环保等新技术领域。汽车安全技术是新技术开发事业部着重发展的重点。频发的交通事故,深深的刺痛了每个沃华人的心。行车安全无小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引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高。本文对目前新能源道路运输车辆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应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战略规划、车辆选型、车辆管理等方面,对完善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应用的环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