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坭坑枢纽是集城际快线、市内地铁、公交、出租车、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型交通枢纽。通过论述该片区如何采用高容积率的开发策略,基于站城一体理念,打造多功能复合型枢纽综合体,为高强度开发片区内交通枢纽的设计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在从“增量开发”模式向“存量更新”方向转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城一体化开发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在确保实用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基于此,结合西安地铁15号线开发经验,从车站定位、开发模式、换乘站点与公共交通衔接、城市更新需求与站城融合衔接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开发思路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管理主体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运营管理主体构建的原则,分析了运营管理主体构建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基于全生命周期设施管理理论的运营管理主体组织机构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两种轨道交通制式在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本文重点探究综合交通枢纽中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制式之间运能匹配度的计算方法,并对运能匹配结果进行评价。首先明确了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背景下综合交通枢纽中不同轨道交通制式运能匹配内涵;其次研究了综合交通枢纽中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能匹配评价方法,并给出优化措施;最后以西安北站为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以反映出枢纽站运能匹配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合理分析枢纽站运能匹配的优化措施,充分发挥多网融合背景下轨道交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的内涵、关键影响要素、发展目标及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属性值和无量纲化值的计算方法。并采用"AHP-熵值法"确定了基于专家经验和评价对象所处阶段的指标综合权重值。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构建了综合指数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依据评价结果对我国目前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发展水平、主要问题及突破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车辆段是承担车辆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维护的重要部门。针对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开发一体化建筑设计,论述了盖上盖下一体化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重点研究实现车辆段上盖开发一体化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徐泾车辆段上盖开发工程,系统阐述了建筑一体化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体系,分析了枢纽的业务构成,针对枢纽的公益性特征,提出了对枢纽补贴的方式与原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枢纽实施一体化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东枣庄地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出现政府投入少、管理体制不统一、乡镇公交覆盖面低、运行模式差别大等问题。为了统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枣庄市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管理体制、优化整合经营主体,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南浦大桥站建筑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第一个单边侧式车站———4号线南浦大桥站线路选线方案、总体布置、单体设计及车站设计的难点、创新技术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建筑设计等方面对单边侧式车站的新发展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10.
对原上海轨道交通6、8号线上南路站总体布置以及地下一、二、三层车站建筑设计的难点作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车站功能布局、换乘方式、空间形式、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设计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轨道交通2、10号线南京东路站为“厅-厅”通道换乘,介绍了10号线车站建筑的组成、车站总平面、站厅层、站台层、设备层、换乘通道以及车站附属建筑的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广兰路站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车站的规模控制及消防疏散的设计思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东方路站工程由于与其它三个地下工程形成交叉,给车站建筑设计带来一些难题。详细介绍了该站一至四层建筑设计方案比选的过程和结果,并分析了建筑设计对客流组织与换乘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研究和总结,并参考相关工作的经验积累,以机场建设与运营业主的视角,梳理归纳了现代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理念、思路及经验,对国内其他机场综合交通规划具有一定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枢纽城市枢纽体系研究,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及城市辐射能级。以中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例,在分析中卫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基础上,研判中卫综合交通形势及需求,分析中卫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规划方案和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内容,并提出推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顾民  潘亮 《综合运输》2021,(2):59-65
本文对高铁客运枢纽区域内步行交通的影响范围和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提出在站城融合理念下,步行交通是高铁客运枢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利用开源数据,对比我国京沪高铁沿线与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以及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东京站、名古屋站,分析枢纽步行交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站城融合背景下枢纽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重点和指标体系,为高铁客运枢纽实现站城融合、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步行环境者满意度评价的调查,文章运用统计学中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长沙市地铁二号线周边地区步行环境进行调查,得出地铁二号线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步行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中观层面上,梳理出对长沙市地铁二号线站点步行环境可达性的整体建设和优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信息,避免从直接满意度值读取信息可能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快速增长的客流带来了换乘车站换乘通道内客流疏散不及时、行人换乘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以及车站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列车运输能力、车站运营设施通过能力,建立列车输送与车站运营设施(站台、通道)的能力匹配关系。基于客流需求,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人-车-站”的动态平衡条件。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两路口站为例,依据列车开行方案、上下行楼扶梯设置、站台设置、以及相关客流数据等调研资料,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远期客流需求下,两路口站站台层换乘设施及站台的合理优化建议,为车站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由于其功能多样,辐射广泛,周边路网复杂,因此对其指路标志系统需要专门设计。文章以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指路标志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路网结构及交通流特性出发,将指路标志系统按出行者需求层次分为四级,并提出相应的指路标志设置原则及方法,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是我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给城市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综合交通枢纽灾害的防控。本文将综合交通枢纽的灾害防控因素分为:环境、设备、人员和管理四类,提出了综合交通枢纽灾害防控中的管理因素分析框架和管理因素作用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