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大量建设,作为沿线重要附属工程的弃渣场数量剧增。该文通过分析和总结文献资料及设计经验,探讨了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将弃渣场选址原则归纳为地形选址原则、地质选址原则、安全生态及环境风险最小化原则和成本原则;详细论述了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安全稳定问题,提出了基于远程自动化的安全监测预警技术。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保障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中长期环境安全的弃渣场稳定性专题评估方法。依托当前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稳定性评估的对象,一般包括弃渣边坡、边沟、坡面截排水沟和拦渣墙的稳定状态、结构安全状态,分析其主要破坏类型及其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新方法以减小控制该类问题的产生。以多期次地面调查为主,终期整形边坡稳定性量化计算评价为辅,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交通工程弃渣场稳定性专题评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不足,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弃渣场稳定性综合评估方法。依托云南省某山区高速公路典型弃渣场应用并检验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得主要结论如下:综合评估方法的定性主要针对的是不良地质和地基承载是否安全,采用多期次地面调查的方法,工作前移至弃渣工程场地,宏观上把控弃渣边坡整体失稳风险;定量主要是针对弃渣边坡的稳定性是否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弃渣边坡稳定性系数的量化计算评价,在弃渣边坡整形之后,定量把控自然、地震、降雨工况下弃渣边坡的安全风险。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传统方法多数是后者,前者的缺失有可能造成弃渣场带病上岗。  相似文献   

3.
山丘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建设特别是山区或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弃土、弃渣,需设置一定数量的弃渣场.在资料收集和实体工程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并对弃渣场的复垦方式进行探讨,对于高速公路弃渣场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以及节约工程投资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云南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公路网情况,搜集了51条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设计资料,通过统计研究弃渣场数量与线路里程、桥隧比、地形地貌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云南山区公路弃渣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建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平均每2. 01 km设置1座弃渣场;新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上,平均每1. 59 km设置1座弃渣场;改扩建高速公路上,平均每25. 78 km设置1座弃渣场。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高速公路桥梁占比、隧道占比与弃渣场数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改扩建高速公路桥梁占比、隧道占比与弃渣场数量呈正比,即桥梁占比、隧道占比越大,则弃渣场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5.
2010年广元发生特大暴雨,广甘高速公路受洪水影响严重,8处弃土场存在安全风险。本文在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弃渣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出对8处弃渣场尽快进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区高速公路的弃渣场设计是公路工程的重要一环,弃渣场的选址是弃渣场设计的基础。以往的弃渣场设计常常是在线外选取荒沟、荒地等地,弃渣后进行简易的支挡及排水。这种粗放型弃渣方式后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公路建设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等治理力度的加大,公路弃渣设计的思路也得到拓展。结合工程经验并借鉴其他行业的弃渣方式,提出了用于拓展公路弃渣的思路及设计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公路建设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弃渣场作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附属工程,其防治措施的设计容易被忽略。本文以吴起至定边高速公路两处弃渣场为例,根据弃渣场选址及弃渣量,确定弃渣场等级,对渣场进行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为其它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8.
遥感对优化后的取弃土场生态环境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省张承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将遥感技术运用到取土场、弃渣场的研究中,对优化后的项目区取(弃)土场生态环境进行安全评价,对受地形限制不能改变位置的取(弃)土场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厘清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渣体主要参数对弃渣场整体稳定性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弃渣场安全性控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云南省待功高速4-3号弃渣场为背景,依据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弃渣体重度、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三个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弃渣体进行分类堆置设计和稳定性分析,以期通过合理的渣体结构设计,来保证弃渣场的安全。结果表明:S内聚力 S内摩擦角 S重度,且弃渣场安全系数与重度为负相关,与内聚力及内摩擦角为正相关。通过对比分析弃渣体混和堆排和分类堆排稳定性,得出按照强度较低弃渣体堆置在上部,强度较高弃渣体堆置在下部原则,稳定性比混合堆排提高10. 92%;反之则降低13. 46%。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多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了山区公路项目弃渣场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公路建设实际提出了山区公路弃渣场的主要恢复措施,并就弃渣场的验收标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高速公路行车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减少已有评价方法在指标聚合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影响,准确反映高速公路和环境风险状况,针对已有评价方法在指标聚合过程中的主观任意性,提出基于影响系数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评价指标进行聚合,并以此建立高速公路不同状态下的行车风险评估模型。首先分析自由行驶稳定安全条件、换车道行驶状态和跟车行驶状态的车辆碰撞限制安全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安全条件提出风险评估基本指标及不同状态下的车辆行驶风险函数。通过相同比例的指标增量计算风险增量,利用风险函数及风险增量计算各个指标的影响系数,运用影响系数确定风险评估指标的聚合权重,从而建立高速公路不同行驶状态风险评估模型,最后提出高速公路行车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利用模型对陕西定汉线宝鸡至坪坎高速公路某长陡纵坡路段的不同行驶状态风险进行计算,确定行车风险等级,筛选出不同行驶状态下的高风险路段,通过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运用评估模型确定的1个换车道高风险路段和2个跟车行驶高风险路段与利用现行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确定的高风险路段一致。该模型对于高速公路行车风险的有效识别及划分,可以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从驾驶员和车辆特性、机电设施、土建结构、交通环境4个方面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进行评价。选取19个因素指标建立隧道运营安全评价体系,并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运营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隧道运营安全进行评价的途径可行。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高边坡失稳破坏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运营安全。在大量的工程实践基础上,通过详细研究,提出了一套量化的高边坡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体系综合考虑了影响边坡稳定性及失稳后果的各种因素,专人排查并根据具体边坡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对其赋予不同的权重,量化出各个边坡的风险分数RS,再结合杭甬高速公路高边坡风险评估工程实例,证明该评价体系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方法难以全面、准确地对高速公路建设期弃渣场进行监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高速公路建设期弃渣场监测方法。首先确定了弃渣场监测指标体系以及无人机监测的具体指标内容,然后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无人机监测方案,包括无人机外业航飞、内业数据处理、监测信息提取三个步骤。使用本文方法在墨临高速忙六山弃渣场、晋红高速陆家屯弃渣场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波  徐成桂 《公路工程》2020,(1):146-151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川南某山区公路在建项目的深基坑施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作研究,其中一级指标包含5个因素,二级指标包含16个因素。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打分,获得评估数值,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之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项目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本工程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定等级为风险较大,主要风险因素为:现场管理风险>施工作业风险>工程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6.
弃渣场选址应在考虑项目区气候、地形、水文、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的同时,详细调查沿线地区土地利用情况以及水土流失状况。特别是在土地资源较为贫乏的山区,耕地占用应控制到最低,不可避免时尽量占用不易于耕作的低产田;水土流失是弃土场产生生态破坏作用的根本原因,故弃土场的设计应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体,结合其他辅助措施和方法进行综合设计。本文通过对黎城至长治高速公路弃渣场设置的土地利用评价和水土流失状况评价,以期对水土保持设计阶段的弃渣场地选择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地评估深基坑开挖邻近既有隧道安全风险的大小,基于综合风险指数矩阵法建立可用于工程实践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分析深基坑施工邻近既有隧道风险事件的主要风险源,从深基坑和既有隧道两个方面各选取四个风险指标;引入熵权法改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过程,提高评价体系的可靠性;通过对工程实例的统计及已有文献的总结,提出各指标等级赋值标准和评价准则;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为工程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佳美  邓唯  田学泽 《公路》2023,(1):204-211
为保障高速公路高陡边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有效解决高速公路高陡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的高速公路高陡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新方法。根据高速公路高陡边坡施工的程序、特点及施工事故机理,选取岩土体类型、边坡爆破方式、边坡开挖方法及边坡防护方式等17个未确知测度函数评价指标,建立高速公路高陡边坡施工安全风险的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采用序关系分析法(G1)和反熵法(AEM)分别对各评价指标的主观与客观权重进行赋值,再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确定组合权重;按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得出高速公路高陡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贵州省内5条高速公路高陡边坡实际工程项目,所得出的5条高速公路高陡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高陡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模型适用且可行,可为高速公路高陡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提供新思维,具有工程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在施工中易受到各类风险因素的影响,需正确认识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明确的风险评价流程,合理划分风险评价单元,选择恰当的风险评价方式,构建符合山区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价体系,为山区高速公路施工风险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驾乘人员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系统各组成要素,选取影响公路线形与安全协调度的指标,并引入群层次分析法建立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协调度评价综合指标体系,且通过统计高速公路设计专家的咨询结果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为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