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增加太和东桥立交节点南北向的通行能力,对太和东桥主线拓宽改造工程进行了方案分析研究.通过对现状条件的梳理、对规划方案的解读、对项目功能的分析理解,确定了拓宽改造工程的设计原则,对两侧拓宽、两侧新建、东侧新建3个改造方案进行了比选,并对推荐方案(东侧新建)从平面线位、纵断面、横断面及路面结构三方面进行了方案综述,对如何在利用现有资源、避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改造立交节点,满足交通需求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武汉光谷广场作为主城区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节点,采用下穿通道对现状道路进行改造,能够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以满足设计通行能力要求。通过考虑拓宽道路与现状道路的衔接,隧道与地下空间的衔接,隧道与地铁区间的衔接,隧道与道路拓宽及周边道路衔接等要素,以珞喻路为例,介绍了下穿通道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等道路工程总体设计,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市奉贤区S4南桥立交改造工程为背景,对现状立交拥堵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周边地块规划及现状控制因素,通过交通分析得出节点拥堵的原因,并提出需对现状节点进行改造,通过多方案对比分析,解决S4南桥立交节点方案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周边公路逐渐被纳入城区范围,亟需对城郊公路进行市政化改造以满足市政功能和交通需求,而横断面设计是改造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差异性分析为基础,将城郊公路市政化改造路段分成市政功能为主和公路功能为主两类,结合改造横断面设计原则和决策因素,研究提出了以市政功能为主的改造横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5.
万州天城连接路为典型的山地城市改造工程,道路沿线地形复杂高差起伏大、两侧建筑物多且拆迁困难、地上地下构造物多且资料收集困难、控制因素多。设计综合考虑以上设计条件,并将处理好新建道路与老路衔接和交通转换、新建道路与两侧周边建筑关系、新建道路与地块开发建设统一协调关系作为设计重点和难点。通过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对山地城市改造项目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设计思路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合通辽市大兴路道路改造工程实例,按照方案设计时应在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且不增加投资的条件下,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使用较高线型设计指标、道路纵断面设计应顺应自然坡向,并与相邻城市道路和用地周边良好衔接、高度的变化要尽量保证顺畅平缓,并满足区域排水要求,同时对现状铁路及高速公路等节点应进行重点设计这几方面的要求,对大兴路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道路节点进行了方案设计。大兴路的改造完善了通辽市路网结构体系,可为同类型项目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速公路沿线片区的快速开发,市政道路通行能力日益饱和,早晚高峰交通拥堵频发,文中以市政化互通为目的,进行城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需求较大。以南光高速市政化改造工程为实例,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分析结果,进行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合理确定高速公路横断面拓宽规模,同时通过优化局部路段平面线位,避让敏感控制点,可大量减少房屋拆迁,降低社会稳定风险,提高市政化改造工程的可实施性。因依托工程控制因素多,改造工况复杂,局部路段采用的主线单侧拓宽方案可供类似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金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14-17,34,M0005
霍林河大街(新工一路—外环路)是通辽市东部功能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改造工程,对道路功能定位、必要性、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由于旧路改造项目受道路周边因素影响,因此对道路线位及经济等因素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了合理的道路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对沿线一些重要交叉口进行了分析论证,确定了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使之满足道路通行能力的要求。项目竣工验收后运行良好,完善了通辽市城市路网结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彭庆艳 《公路》2021,(2):239-243
上海市高速公路存在四方面问题:地面路堤形式阻隔两侧地块横向联系;承担客货、省域市域等多种功能交通拥堵严重;进出立交节点匮乏为周边城市化地区服务功能差;影响区域路网完善。认为高速公路建设高架系统具备如下交通功能:打通横向道路、缝合城市空间,分离交通功能、缓解交通拥堵,优化节点布置、方便沿线地区对外出行,构筑复合通道、完善区域路网。给出了不同城市化水平下横向道路合理的间距要求以及适合的主线抬升方案,提出了高架高速主线+地面干路辅道、高架客运高速+地面客货高速、拓宽段高架+老路地面、地面局部高架+单侧地面辅道等4种高架系统的建设模式及其适用条件,给出了应用案例。能够较好地甄别高速公路高架化的功能需求及其相应的建设模式,为特大城市高速公路高架化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成都市武侯大道(二环路—绕城高速)快速化改造为工程案例,探讨了城市快速路总体设计方法.从建设规模论证和建设形式选择两个方面研究了武侯大道(二环路-绕城高速)快速路设计.采用经典的"四阶段"预测模型对道路流量进行预测,通过路段通行能力计算得到现状道路条件下未来年高峰期道路服务水平,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在建设形式的选择中,对道路沿线交通条件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地面快速路和连续高架快速路两个建设形式方案,从现有建设条件、路网规划、用地规划、交通功能、城市形态影响和总投资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了总体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王素英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14-17,M0004,M0005
东进场高架道路作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外围交通快速通道,承担机场枢纽东北城际、东南市域的快速集散交通功能兼顾区域发展。工程设计方案不仅要满足机场快速集散需求,同时又要满足道路两侧地块联通。主要介绍了该工程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道路总体布置方案,同时对项目中EPC总承包管理方式、预制拼装技术和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动态交通设施研究分析,采取拓宽瓶颈路段、改善主要交叉口、修建地下车行系统分担地面交通流、科学组织单向交通等综合改造措施,增大路网通行能力,均衡交通量分布。通过对静态交通设施研究分析,采取有限度地增加停车位,借项目开发建设和人防工程改造的机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构建解放碑地下停车系统;繁华市区外围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停车场,倡导公交出行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诱导设施以及对停车收费进行差别化管理等措施,达到综合改善车行交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呼包高速公路"四改八"项目边通车边施工的项目特点,分析了呼包高速公路周边区域路网现状,结合国内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形式,通过研究论证,提出适合本项目的交通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元分析的交通影响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型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问题,利用物元分析理论,提出了基于物元分析的交通影响评价模型。分析了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因素,选取项目的开发类型、建筑面积、开发强度、路网所处区位、路段饱和度、有无信号控制、离开建设项目的距离等10个评价指标,将项目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分为大、中、小、较小4个等级,通过确定待评物元、建立节域物元矩阵、经典域物元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和综合关联隶属度,得到了项目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大小,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将物元分析理论用于大型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是可行的,能够定量评价项目交通影响的大小,并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在杭州市萧山区“迎亚运、立新功、展新姿”交通建设大会战背景下,对通城大道快速路建设进行总体设计方案研究。通过对通城大道快速路地面道路分段和线路中5个主要控制点的分析,确定了快速路路线走向;从互通立交的总体布置、匝道的区域布局和地面道路(辅道)布局3个方面研究了工程总体方案;对快速路与沿线主要地块、建筑物的关系,以及与地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省道213线为张掖市西出城主要通道, 过境及旅游交通量大, 需通过线位优化、 断面扩容、 管线敷设, 使其转变为功能完善、 交通便利、 更好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城市道路。对该路段在路网交通中的地位、 道路现状及交通量等进行了分析,从技术标准、 断面布置、 新旧路基搭接、 下穿铁路箱涵等方面阐述了项目工程方案设计, 最后对省道等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阐述市政项目建设中的技术方案比选的意义和重要性入手,建议工程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技术前期工作;以某高架工程为例,通过环境影响、交通功能、技术和施工可行性、投资造价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评价,说明方案比选的具体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惠盐高速作为广东地区最早一批建成通车项目,自1994年建成运营以来,其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是深圳地区前往粤东和江西等地最方便的道路,同时也是深圳去往惠州最便捷的通道。从项目背景、工程概况、功能定位、路基拼宽方案、交通组织等方面对惠盐高速(深圳段)改扩建工程做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天河区智谷片区地块开发在即,现状道路出入不便,东西向完全没有出路。天健上城出入集中于车陂路及广园路,高峰时段易拥堵。为完善区域内骨架道路与周边高快速道路节点的交通转换以及片区与外部路网的联通,以悦景路建设项目为背景,结合交通流量预测,确定近远期区域出行需求,进而匹配对应的车道。同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每个节点的合理方案,来实现缓解区域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