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FG桩目前具有处理地基技术具有适应性广、承载力高、经济合理等特点。但其理论研究与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差异,尤其是混合量配合比设计、参数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等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结合某在建工程,通过理论设计、现场试验检验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设计时相关参数的合理采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平板载荷试验原理,从砂垫层、尺寸效应、土拱效应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对影响平板载荷试验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中砂垫层是影响试验成败的关键;"尺寸效应"影响一定范围内的软土地基,在试验中对载荷板面积的确定应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增大;"土拱效应"普遍存在于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中,应将"土拱效应"的强弱及影响范围作为土工织物活性材料桩参数设计及施工的一个适当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软土地基公路扩建的特殊工程特性,提出了粉喷桩加固处理地基的方法,阐述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参数选择、计算方法及模型建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加固深度、不同置换率的粉喷桩对扩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鲁南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局部穿越铁尾矿粉回填人工采坑,铁尾矿粉层湿软且地下水位较高。综合考虑施工难度、项目地材利用以及经济效益,提出采用强夯置换桩复合地基进行处治的设计方案。强夯置换法是一种经济、简单易行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在采坑内填筑项目开挖石方/隧道弃渣,形成作业平台同时作为强夯置换墩的成墩材料,强夯形成复合地基。通过计算拟定墩径、墩距,经过试夯确定了方案适用性、施工参数及加固效果,为同类软基处理提供设计与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粉体喷射搅拌桩的原理、受力特征以及由其构成的复合地基的主要力学特性,并通过道路地基处理设计实例,对用应力修正法和桩身压缩法计算复合地基压缩量时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工程,阐述采用袋装砂井处治技术对软弱土地基进行综合处理的原理、设计参数、材料要求及施工工艺等,通过后期的砂井复合地基沉降观测资料表明,采用"袋装砂井、砂砾垫层加土工织物"处治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泥搅拌桩作为一种较好的地基加固技术,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广泛。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水泥搅拌桩的适用范围,设计前期准备工作、设计参数等水泥搅拌桩设计关键技术和施工成桩试验、施工参数设计等水泥搅拌桩施工关键技术,并介绍了水泥搅拌桩质量检测方法,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宝兰客专王家沟隧道饱和黄土软弱地基采取加固措施,通过4种不同含水率桩基填土的钢管桩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加固软基试验,分析了模型钢管桩和现场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以及高含水率桩周土钢管桩应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周土含水率的增加,模型钢管桩的Q-S曲线由缓变型变为陡降型,沉降速率加快,极限侧摩阻力以幂函数规律递减,高含水率桩周土钢管桩沿桩长方向的应变随加载时间大致呈"B"状分布;根据现场试验,建议选用钢管桩复合地基加固王家沟隧道富水软弱地基,钢管桩以等边三角形布置,并根据规范给出用于设计参数的建议值。试验结果可为钢管桩加固软基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中高压旋喷桩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提出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余能 《工程科技》2010,(1):61-67
本文介绍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设计要点,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单桩质量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单桩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例,对碎石(挤密)桩加固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间土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分析以及现场试验检测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可有效处理深厚软弱地基,并满足公路地基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挤密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兴的地基处理方法,在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本文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难点及挤密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兴的地基处理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漫滩地质条件下桥梁支架地基加固的难题,以长江下游地区某干线公路桥梁工程为例,阐述采用木桩加固地基的可行性,通过理论计算和施工工艺描述,提出一套完整的木桩复合地基加固设计及施工流程,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可供同类地质条件下同类工程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静载试验是目前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较为可靠的原位测试技术之一。文章结合某路基软土处理工程实例,分析了由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几种常用方法,提出采用相对沉降法来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同时采用双曲线拟合法或回弹法来检验其方法的可靠性,以保证水泥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文章通过加筋材料的铺设位置、厚度,分别对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垫层底面加筋材料加铺层数相等的条件下,加筋材料的铺设位置对复合地基的桩顶土压力和桩间土表面土压力影响有限;加筋材料铺设在垫层以下不同位置,桩-网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增加;填土高度为10~100 cm时,加筋垫层顶面桩间土内的土压力平均值随垫层厚度增加而提高。通过模型试验,为经济合理地设计桩-网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PTC型预应力管桩桩帽疏桩复合地基现场静载试验,对试验测出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说明了桩帽在复合地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现场原位测试与长期监测条件下,针对高速公路深厚软基的不同地基处理方案,讨论复合模量同桩土应力比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现场试验和监测数据的研究分析,阐述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和强度都不是两种材料的变形模量和强度按一定几何比例的简单叠加、两种材料变形模量比值也不能反映复合地基桩间土的应力分配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LD高速公路为例,结合K52+400~K53+300路段软土路基实际情况,选择CFG桩复合地基为该路段软土路基处治方案,并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承载力作为验算条件,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沉降量作为控制条件,对该CFG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设计,选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技术进行施工,以满足该路段软土路基处治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有限元的分析手段,采用实际工程中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各部分(地基土、桩体、垫层、基础)的试验结果作为模型材料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柔性基础水泥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模型,对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在不同的荷载大小、桩体模量、垫层模量、垫层厚度、置换率下,水泥土挤密桩桩身附加应力沿桩身分布规律以及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证实了该桩型复合地基存在最佳桩体模量和最佳垫层厚度,并得出了相应的结果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