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西安都市圈位于我国几何中心,是西部地区实力最强的都市圈之一,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态势开始显现,以国铁干线、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但是对标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目标要求,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水平尚有待提升。文章通过系统分析西安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立足统筹推进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提出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思路,以期为西安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本质上轨道交通四网为多制式复合网络.分析轨道交通四网的功能定位与关键技术参数,重点从设施设备、枢纽场站、通道走廊规划与运营两个层面系统研究了轨道交通多制式复合网络的融合问题,并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进行了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建设以支撑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市域(郊)铁路是“多网融合”中的重要联动纽带。为实现市域(郊)铁路的合理科学建设发展,其线网规划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规划科学评估方法,以期为都市圈市(域)郊线网及整体轨道交通网络融合建设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多网融合程度、都市圈支撑强度、运营服务能力、方案实施可能四个角度建立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信息熵权法和AHP组合赋权法的TOPSIS方法实现规划方案的量化综合评价分析。以福州都市圈核心区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既有铁路利用程度较高的规划方案最优,最优方案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铁路运能,实现都市圈交通资源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可较好融合都市圈各层次轨道交通,更好地服务于都市圈旅客交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都市圈蓬勃发展的大背景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政策指引下,打通不同圈层间的技术壁垒、形成互联互通网络化布局的轨道交通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行车调度指挥系统作为列车控制的上层环节,是实现跨线、跨网列车运行控制和管理的关键部分。依据对目前各层次中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应用现状调研的结果,提出首先在都市圈轨道交通层搭建全局调度系统;再根据整体的功能需求和线网规划,分别实施与国家铁路CTC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ATS系统接口;最后依据全局调度系统的架构定型开发外部接口,从而构建出能够面向多层次、适应网络化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系统。本文旨在助力推动轨道交通网络化的运营发展,解决目前多网融合的瓶颈问题,为面向多层次网络化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应对福州都市圈的发展要求,需构建与其他轨道交通方式高效融合的市域(郊)铁路网,大幅提升福州市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临近郊县之间的空间效应,缩短福州都市圈内交通出行时间,满足福州都市圈主圈层1 h通勤圈的交通需求。[方法]在阐述福州都市圈社会经济及轨道交通概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都市圈的发展经验,对福州都市圈圈层尺度进行识别,将福州都市圈分为1个主圈层(含交通半径为40 km的通勤圈、交通半径为70 km的辐射圈)和4个次圈层。采用以“功能层次法”为基础、以“节点锚固法”+“点线面法”为支撑的技术方法,提出了福州都市圈主圈层市域铁路网络规划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及结论]该方案对促进福州都市圈内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宽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辐射半径、提高福州都市圈1 h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是实现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基于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明确当前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层级不完善、供给不合理、需求不匹配、体制不顺畅等主要问题;分析都市圈发展趋势及对轨道交通的要求,结合中外研究实践及国家层面政策要求,指出中国都市圈轨道交通要重点解决好服务类型、规划布局、客流标准、成本收益、体制创新等关键问题,并从功能分工、网络融合、枢纽衔接、运营一体等方面对都市圈的轨道交通规划布局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目前铁路发展背景和江西省铁路网现状,提出“三网”功能层次和空间圈层概念,对江西省铁路网总体布局原则、“三网融合”路径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厘清“三网”功能层次、空间圈层概念,对江西省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三网”总体布局原则、融合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大南昌都市圈为例提出大南昌都市圈“三网”总体布局方案,实现大南昌都市圈铁路出行服务多样化、差异化,旨在为江西省“三网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北京今年交通工作报告,今年北京地铁站周边将建设71个城市活力微中心,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要融合。同时,部分地铁站试点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安检新模式,实现快速进站。今年北京将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高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中心城市轨道"四张网")、提质扩容,以"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票通行、一站安检"为目标,研究制定四网融合技术标准和运营规则。制定统一的安检标准,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通过回顾郑州枢纽发展历程和分析既有铁路现状,结合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构建以郑州枢纽为中心的"米"字型客专网的框架下,贯彻新形势下总图规划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理念,站在更高视角对枢纽总图规划的关键要素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分期实施方案。研究结论:(1)郑州枢纽将逐步形成普速铁路、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四网"并存的格局;(2)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相互协作完成主城内、主城与城市群间的客流运输服务,共同与普速铁路、客运专线形成以郑州站、郑州东站和郑州南站为主要客运站,以候寨为枢纽编组站,货运逐步集中于环线,构架"客内货外、客货分线、作业集中、点线协调"的"环状放射形"特大枢纽格局;(3)本文研究成果对郑万、郑合等新线引入后客运系统布局、枢纽改扩建方案及郑州南站的建设方案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建设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促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但现有文献大 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四网融合”的实施方法,缺少对如何实现“四网融合”的系统量化研究。笔者以市域(郊) 铁路与其他轨道交通的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以融合模式的选择为研究目的,提出了融合模式,并根据技术条件、 客流特征、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技术融合模式选择的两阶段决策方法,并以西宁—青海湖—茶卡(察汗诺)铁路为 例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在轨道交通规划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融合提供思路。研究验证了两阶段决策方法的可行性, 得出西青茶铁路与青藏铁路西格段采用过轨运营模式进行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蓝浩伦  巨建民 《铁道车辆》2011,49(10):1-4,47
以轨道车辆为背景,依据转轴公式和平行移轴公式得到车体截面内任意倾角部件的惯性矩,进而获得截面的刚度及其灵敏度。在已知车体刚度分布的前提下,依据车体刚度及其灵敏度,通过调整刚度薄弱位置相关部件的截面尺寸,可达到提高车体刚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铁路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时钟同步的意义,时间基准的选取以及时间信息的传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精度高、可靠性好、成本较低并满足铁路信息系统对时钟精度的要求的时间同步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俄罗斯矿肥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通过采用不锈钢车体和涂防护漆等措施,可以减少腐蚀,提高矿肥车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列车车体断面优化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通用的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计算了不同车体断面在20 m/s横风作用下受到的侧向力和倾覆力矩。结果显示:通过改变车体断面的几何参数可以达到改善列车横向气动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岩爆是深埋长隧道施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岩爆研究对于隧道的勘测设计、施工组织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论: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地应力测试,依据Russenes判据、Turchaninov判据及Hoek判据等准则对隧道施工期岩爆发生的倾向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隧道存在岩爆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测试分析为基础介绍了重载车辆在驼峰溜放后对编组场既有减速顶布置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既有的调速设备和作业方式进行改遣和改进来适应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精调主要是基于全站仪的绝对测量精调模式,其是以外部几何状态来控制内部几何状态,该方法与轨道平顺性的概念并不完全兼容。本文从绝对测量精调技术的误差分析出发,分析在轨道平顺性模型中该精调模式的控制精度。研究结论: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数据表明,配以高精度全站仪,绝对测量模式能够保证高速铁路±2 mm的平面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热害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高温热害问题是深埋隧道的常见地质灾害问题之一。本文根据调查中取得的实际资料,考虑岩性、断层、地温、主要蓄水构造、主要河流五个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和等级标准,通过GIS空间分析对隧道地区的热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和区划,为高温隧道线路的选择、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研究区的热害整体上呈北西—南东向分布,断裂对热害的控制作用显著,热害主要分布在花岗岩和变质岩地区;沿C12K线路方案存在四个易发生突热水灾害的区段,这四个区段的特点是断裂集中,位于岩浆岩地区、变质岩地区或是储水盆地的边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铁路货场布局是城市货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场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铁路作用的发挥,还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为满足大连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同时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合理性,有必要对大连枢纽货场布局规划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规划大连枢纽货场将形为5货格局,不仅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还能够满足城市的货物运输需求,实现了货场集中化、专业化管理,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20.
对分界梁隧道进口右线洞口边仰坡坍塌情况作了介绍,分析了导致边仰坡坍塌的原因,并针对坍塌情况采取了相应的临时及永久处理方案,处理效果较好,保证了隧道洞门安全稳定,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