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使用集装箱时,是要将分散的普通件杂货装于箱内,使之成为一件货物,所以在装箱时,一是要注意箱内的货物配载,即不能把不应放在同一箱内的货物放在一起,例如有毒物品不能与食物配在一起,易燃物质不能与含氧程度高的物质配在一起,易串味的物质不能配在一起等;二是要注意积  相似文献   

2.
钱旭 《中国船检》2005,(2):64-65
货运代理人的真实身份应根据其从事的业务来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地界定为纯粹的运输代理人,也有可能是承运人身份:在集装箱FCL整箱货情况下.承运人一般无法在装货时检查箱内货物的状况,箱内货物损坏的确定通常是通过集装箱进出场时设备交接单的记载情况及铅封完好与否来推定。  相似文献   

3.
王和  张聪 《集装箱化》1997,(6):14-17
近年来,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在处理大量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的赔案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在集装箱运输方式下出现的货损货差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货损货差的原因往往与选柜装箱过程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集装箱本身已破损、严重锈蚀;(2)原装短少、破损;(3)箱内货物配载不当,包括货物装载不当、货物固定不良、货物重量分配不均、不合理混装等;(4)货物装箱前已被雨淋等。这类案件责任方涉及发货人、收货人、承运人和保险人等,且有时难以分清。究其根本原因均与提单上的“SLCS”条款相关。  相似文献   

4.
莫道 《集装箱化》1998,(2):31-31
编按:危险货物在集装箱货中属于最适合装箱货。危险货物装在箱内在途中转运时,可以不动箱内货物,减少货物的搬运次数,这对保证安全运输是十分有利的。1997年1O月,在张家界召开的(集装箱化)杂志社第二次编委会议上,上海的马朝军委员提出,危险货物的品名越来越多,有些危险货物不知其特性,操作时非常担心.希望《集装箱化》杂志能开辟专栏,刊登这一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运输过程中,装卸货及拼拆箱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集装箱业务操作中必须做到: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强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业务程序执行作业,开箱、关箱及铅封都不得有半点马虎;装卸货时要注意箱内货物的标志和重心所在及特殊情况。在这些环节中,管理人员和第一线的操作人员都不能忽视自己的重要性,因为他们中  相似文献   

6.
肖秋 《集装箱化》2005,(5):38-38
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为确保箱内货物品质所采取的措施是多方面的。除了妥善安排货物的积载方式和采取适当固货措施之外,维持箱内合适的环境条件, 例如湿份不能过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影响箱体内湿份超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货物本身的固有水分和表面水分,货板和包装材料的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运输过程中,装卸货及拼拆:箱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集装箱业务操作中必须做到: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强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业务程序执行作业,开箱、关箱及铅封都不得有半点马虎;装卸货时要注意箱内货物的标志和重心所在及特殊情况。在这些环节中,管理人员和第一线的操作人员都不能忽视自己的重要性,因为他们中间任何人出现的疏忽,都可能造成货物损失或人身伤亡。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货物运输其流转交接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发货人或其代理人自行装箱,填写装箱单.并由海关或其授权的人加封的货物(英简称FCL),在实际业务中习惯称一个发货人、一个收货人;另一种是由集装箱货运站接受不同发货人的货物,将到达同一目的地,且包装、性质、种类能相容的货物配装同一箱内交由承运人运输的拼箱货(英简称LCL),在实际业务中习惯称几个发货人,几个收货人。对于后,由于货物交接双方能直接以货物外表实际状况是否良好划分责任,交接双方一旦发现包装有损或有货损货差,比较能确定责任方,并由责任方承担责任。但对前.由于货物已装载在箱内,交接双方仅以箱子外表状况是否良好、关封是否完整来划分责任。  相似文献   

9.
张弛 《中国水运》2006,(7):34-34
所谓多用造散件货船通常装载的是有包装而未成组的散件货,即以纸箱、桶、包、袋或者其它单件货物直接装载在船舱内.不是装载在托盘上或者集装箱内的货物,必须注意.与散件货不同的散货通常是没有包装的棵货,如铁矿砂,散装粮食等等。  相似文献   

10.
庄辑 《珠江水运》2008,(9):61-61
所谓集装箱(container),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按所装货物种类分,有杂货集装箱、散货集装箱、液体货集装箱、冷藏箱集装箱等;按制造材料分,有木集装箱、钢集装箱、铝合金集装箱、玻璃钢集装箱、  相似文献   

11.
记名提单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货物运输中,提单(Bill of Lading)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业务单据,也是一份重要的法律件。通常情况下,合法地持有提单就意味着拥有货物的所有权,买家没有付款赎单,就不能合法取得货物的所有权;承运人也必须依据正本提单才予以放货,否则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提单是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物权凭证(Document of Title)。但在航运实践中,对于记名提单是否具有物权凭证的作用一直是众说纷纭,由此也引起了近几年来对于记名提单下承运人“无单放货”的案件该如何认定和处理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水运文献信息》2006,(10):25-26
在国际货物运输中,提单(Bill of Lading)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业务单据,也是一份重要的法律件。通常情况下,合法地持有提单就意味着拥有货物的所有权,买家没有付款赎单,就不能合法取得货物的所有权;承运人也必须依据正本提单才予以放货,否则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提单是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物权凭证(Document ofTide)。但在航运实践中,对于记名提单是否具有物权凭证的作用一直是众说纷纭,由此也引起了近几年来对于记名提单下承运人“无单放货”的案件该如何认定和处理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危险品运输无小事(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装箱内装载危险品进行海上运输时,不仅要如实申报,而且要符合《国际危规》关于危险品包装的标准,符合海上运输的要求,同时还要提供所装危险品的性能及抢救措施。作为集装箱的装箱人一定要配载和积载好箱内的危险品,不能将不宜装载在同一箱内的货物放置在一起;作为承运人,一定要将危险品装入专用的集装箱,根据《国际危规》、《国内危规》要求及国际惯例进行合理配载、积载、妥善保管、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14.
苏飞 《集装箱化》1999,(1):27-28
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其流转、交接方式有两种:一种系由货主或其代理自行装箱后交由承运人运输的整箱货(英简称FCI)另一种是不足队装一个集装箱,而买卖台同或信用证条款又规定必须装载集装箱运输的拼箱货(英简称LCL)此种货物通常由集装箱货运站在接受货主或船公司委托后.将不同货主、但到达同一目的地、又可装载同一箱内的货集拼成箱。在上述两种货物流转、交接形态中,后的运输责任对承运人来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内装载危险品进行海上运输时,不仅要如实申报,而且要符合《国际危规》关于危险品包装的标准,符合海上运输的要求,同时还要提供所装危险品的性能及抢救措施。作为集装箱的装箱人一定要配载和积载好箱内的危险品,不能将不宜装载在同一箱内的货物放置  相似文献   

16.
集装箱运输将货物严严实实地包装起来,不仅机械化程度提高了,而且发生货损货差和货物被盗的几率也明显减少了。但箱内的透视性低,对所装货物也就不得而知了,某些托运人恰恰利用集装箱的这一特点,进行不如实申报或有意慌报,结果引发箱内危险品出问题,而得不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贻误“战机”或遭海关罚款,更有甚者,一些诈骗犯利用这一“漏洞”钻空子进行违法活动。无论何种情况,不如实申报都是对海上运输正常秩序的一种严重的干扰与破坏,其结果可能给承运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同时对托运人本身也会带来很大的伤害,这就是说,不如实申报既害人也害己。  相似文献   

17.
潘燕 《航海》2009,(5):28-30
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一方即承运人的一项基本义务。违背此种义务,承运人要向正本提单的合法持有人承担无单放货的合同责任。同时,对于未持正本提单而要求承运人交付货物的提货人而言,则侵犯了正本提单的合法持有人所享有的提单项下的货物权利。  相似文献   

18.
19.
集装箱运输无论对货方、港方还是船方都是十分感兴趣的运输方式。对货方而言,货物包装简单,一次报关即可一票到底,实现了货物的门到门运输,简化了办事手续;对港方而言,集装箱装卸速度快,集疏运迅速,易于保管,既提高了泊位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货物在港储存期间被盗、被日晒雨淋而造成的货差、货损等质量事故;对承运方而言,集装箱运输快捷,船舶在港停泊作业时间减少,动态营运时间相对增加.成本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在新的货物种类的储存、中转运输中,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2012年9月,某集装箱码头公司接受了一单集装箱装载"碳化稻壳"的委托,在装船过程中发现箱内货物发生自燃,这种新的自燃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2012年9月,某集装箱码头公司在对该箱装船时,现场工作人员发现该集装箱撒漏黑色颗粒固体,经仔细检查,箱门及箱体外表皮无明显漏点,初步确认箱底漏货,并发现撒漏货物有灼热感,立即通知码头中控室。经现场安全人员检查,发现该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